經文:約翰福音九章1-41節
信心是一種眼光,是我們裡面的信念。
約翰福音每記載一件事情,都是要表明耶穌的一個特質,最終目的是二十章31節:「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九章在講什麼呢?它是承接著八章所講到的「耶穌是世界的光」,記載了耶穌醫治一個瞎子,祂又說了一次:「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九:5)接著祂問瞎眼得醫治的那個人:「你信上帝的兒子嗎?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祂。」這裡點出了耶穌的身分──上帝的兒子。
上帝的兒子是什麼意思呢?孩子會像父母親,有時候我們這樣形容孩子和父母:他們像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除了外表長得像,屬性和特質也會像。「上帝的兒子」,就是指「像上帝的那位」(例如在希伯來人的觀念裡,上帝的兒子有君王的屬性)。在約翰福音九章記載的事件,彰顯出上帝是光的屬性,耶穌是世上的光。
在這段聖經裡,除了看耶穌是世界上的光、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我們還要來看人的信心。這裡有三種人:得醫治的瞎子、瞎子的父母、法利賽人;看這三種人的反應,我們可以更認識什麼是信心。
瞎子的反應
那位瞎子是什麼時候相信的?當別人問他怎麼得醫治的,他回答說:「有一個人,名叫耶穌,祂和泥抹我的眼睛,對我說:『你往西羅亞池子去洗。』我去一洗,就看見了。」(11節)這時候,他說耶穌是一個「人」,他認為耶穌是一個了不起的醫生,把他醫好了。後來法利賽人又再問他:「祂既然開了你的眼睛,你說祂是怎麼樣的人呢?」他說:「是個先知。」(17節)再後來,法利賽人叫了他的爸媽來,他爸媽害怕,要法利賽人去問他本人,於是法利賽人第二次問這位得醫治的瞎子,期望他說出「耶穌是罪人」。他的回應是:「耶穌是不是罪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法利賽人再追問下去,他的回答也更加確定:「上帝不聽罪人,這人若不是從上帝來的,什麼也不能做!」(見25-33)法利賽人把他趕出去以後,他遇見耶穌,耶穌告訴他,祂就是上帝的兒子,他說:「主啊,我信!」(38節)
這個瞎子的信心成長是一個過程,他對耶穌的認識,一開始是人,然後是先知,然後表示祂絕對不是罪人,然後告訴大家耶穌是從上帝那裡派來的,最後他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我們信主也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一下子就信的。就像我們信賴一個人,是在相處中一步一步認識對方,越來越信任對方。
瞎子父母的反應
瞎子的父母的信心如何呢?他們知道耶穌很厲害,可是他們不敢承認,他們怕一旦認耶穌是上帝,就會被趕出猶太會堂。對猶太人來說,一個人如果沒辦法接受群體的文化、信仰,他就要被趕出去,一旦離開這個群體,是很難生活的。猶太人的群體生活文化,西方人大概比較難了解,因為西方世界幾百年來都受到個人主義影響;華人重視家族、群體,大概比較能理解。以前傅立德牧師做婚姻輔導,讓他很頭痛的一點就是華人文化中的家族、姻親關係,明明是兩個人的婚姻,叔叔、伯伯、阿姨全都攪和進來,要處理衝突變得很複雜、很困難(所以有些人不在台灣結婚,跑去美國結婚,免得被三姑六婆管)。瞎子的父母就是活在這樣的背景裡,他們承受從猶太群體而來很大的壓力。若被趕出會堂,他們將有至少三十天不能跟這個群體有任何互動,嚴重的甚至是終身被逐。
在這件事情中,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讓他們有可能被趕出會堂呢?14節:「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又來了!耶穌又在安息日治病!這大大觸犯猶太宗教領袖的大忌。他們非常非常看重安息日,可以說是到了扭曲的地步,在安息日訂了很多「人」的規矩,例如在安息日不可以治病,不然就是異端。猶太人有一套他們自己的「安息日意識形態」,一個很強的思想系統,不合他們意的就排除掉。今天的基督徒也會有意識形態,各宗各派有很強烈的自己的系統神學,不合的人就被擋掉。面對經文,嚴格的加爾文派認為,一次得救就永遠得救,沒有得救以後又離開救恩這種事,如果離開了,代表一開始根本沒有得救。馬丁路德則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解經原則:用最直白的方式看聖經怎麼說,忠於聖經原文,如果無法說得通、有矛盾,寧可說「我不知道、我不明白」,也不要強行將經文塞進自己的系統裡。假如我們裡面已經有一個系統,面對不符己意的經文時,很容易想把經文塞進自己的系統,但這樣很可能會扭曲聖經的意思。好好面對聖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是真正的謙卑、是真正的十字架神學。
法利賽人的反應
法利賽人沒有辦法接受耶穌,即使祂行了神蹟,他們還是拒絕祂。從他們跟得醫治的瞎子的互動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逼問瞎子耶穌怎麼醫治他,瞎子反問他們是不是要作耶穌的門徒,他們很生氣,罵他:「你是祂的門徒;我們是摩西的門徒。上帝對摩西說話是我們知道的;只是這個人,我們不知道祂從哪裡來!」瞎子說:「祂開了我的眼睛,你們竟不知道祂從哪裡來,這真是奇怪!我們知道上帝不聽罪人,惟有敬奉上帝、遵行祂旨意的,上帝才聽他。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這人若不是從上帝來的,什麼也不能做。」法利賽人沒有聽進去,反而硬把他塞進他們自己的系統裡:「你全然生在罪孽中,還要教訓我們嗎?」今天我看到很多所謂的神學家也是這樣子,面對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就定作異端,甚至彼此定罪,你說我是異端,我說你是異端。如果我們裡面已經有自己的信念系統,就很麻煩。
信心的三個特徵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有關信心的三件事情:
第一,信心是一個過程,會成長。使徒彼得說:「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三:18)隨著對上帝的認識,我們的信心會成長。想一想,你現在對上帝的認識,跟十年前、二十年前對上帝的認識有什麼不一樣?假如都一樣的話,代表你還是信心的嬰兒,是有問題的。我們應該不斷追求、不斷認識上帝。
在約翰福音九章講到兩種瞎子,一種是得醫治的瞎子,不只是眼睛得醫治,心裡也得醫治。另一種瞎子是「真瞎子」,就是那些法利賽人、文士等人。耶穌罵他們:「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41節)他們如果沒有看過妥拉,罪還沒有那麼大,可是他們知道妥拉,卻曲解妥拉,罪就更大了。
耶穌是世界的光,祂不只醫治我們肉身的眼睛,祂也醫治我們心靈的眼睛。希伯來書說信心是「看見那不能看見的」(十一:27)。信心是一種屬靈的眼光,能夠看見不能看見的,像以利沙求主開了那少年人的眼,他就看見上帝的軍隊圍繞著他們,與他們同在的比敵人更多(見列王紀下六章)。信心是一種眼光,是我們裡面的信念。那位得醫治的瞎子的眼光一直在改變,對耶穌的認識不斷在改變,他看見從前所沒有看見的。
第二,信心需要經過環境的考驗。信心一定會面對環境、群體施加的壓力,如果沒有經過考驗,那個信心是有問題的。在末後世代要持守聖經價值,一定會遇到壓力和挑戰,例如面對婚姻家庭、性別議題等。上帝的百姓需要思想,有一天人們來問你怎麼看一件事、聖經怎麼看一件事,你敢不敢講真理?怎麼樣在愛裡面傳講?
第三,信心最關鍵的是我們裡面的信念。假如我們的信念、思想錯誤,把上帝的話扭曲,看不見上帝,那就代表沒有真正的信心。錯誤的信念系統會弄瞎我們的心眼,攔阻我們的信心,我們要拔掉它,我們的信心才能成長。耶穌說,我們心裡的眼睛若瞎了,那黑暗是何等地大呢!我們需要聖靈在我們裡面做工。禁食禱告會幫助我們警醒,看見自己的盲點,打開我們心裡的眼睛,真正認識上帝,信心因此會越來越強壯。(2014.12.24‧晨禱信息‧姚愛文整理)
問題與討論
1. 檢視你的信心,跟剛認識耶穌相比,有哪些不同?為什麼會有那些不同?
2. 這篇信息中,哪一句話對你的信心成長有幫助或提醒?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