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加拉太書五章1-15節
清楚上帝的責任、清楚我們自己的責任,跟上帝同行,這樣的事奉是很快樂的!
加拉太書五、六章在告訴我們實際的福音生活。用一句話來講,就是不作奴僕,作兒子,作上帝真正自由的兒子。
因信稱義的生活不是作奴僕
路加福音十五章講到兩種作奴僕的生活,律法主義和放縱主義,分別是大兒子和小兒子的生活。大兒子活在律法主義裡,律法主義是不要福音,不要上帝,沒有辦法享受上帝給的福分,想要靠自己得救、成聖、改變生命。這不是作兒子,這是作奴僕!小兒子活在放縱主義裡,放縱主義是不要律法,不要上帝的話語,也等於不要上帝,同樣無法領受到真正的福音。真正的福音是「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福音裡一定有真理。上帝的道有兩個部分:有上帝要做的部分(福音),也有我們要做的部分(律法)。上帝的道包含律法和福音,不要律法就是不要上帝,不要上帝就沒有真正的福音。小兒子離開家,是不要爸爸;不要天父爸爸,就不是作兒子,和大兒子一樣都是在作奴僕。
作奴隸是因為誤用律法和福音,扭曲上帝的道,扭曲律法和福音。律法主義是以律法取代福音。律法是我們應該做的,福音是上帝為我們做的,上帝的工作被人取代,就是律法主義。得救、成聖、生命改變,只有上帝能做,若我們以為我們能改變自己跟別人的生命,就是律法主義。很多時候我們腦袋裡清楚這些是上帝的工作,可是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總覺得要靠自己,靠自己拚命禱告、做這做那,自己才會改變,孩子才會改變,配偶才會改變,同工才會改變……。要意識到我們裡面的律法主義,惟有透過聖靈光照。
放縱主義是以福音取代律法,把人的責任推給上帝,自己什麼都不做。很多基督徒因信稱義的信息聽久了,以為是什麼都交給上帝就好,讀書、工作、婚姻通通等上帝來做,自己卻什麼都不做。寂靜主義就是什麼都不做,沒有盡自己的責任,也是一種放縱。就好像上帝已經預備了一桌豐盛的筵席,我們卻不去吃,以為不吃就會飽。把人的責任推給上帝,自己不做或是亂做,都是放縱主義。
律法主義跟放縱主義都是自以為義、自我中心,都是自己想作上帝,不讓上帝作上帝。大兒子不要爸爸,是家裡的浪子;小兒子也不要爸爸,是離家的浪子。大小兒子的圖畫讓我們比較能夠了解,什麼是律法主義,什麼是放縱主義。
因信稱義的生活是作兒子
因信稱義的生活不是作浪子,不是作奴僕,是作兒子。作兒子有兩種現象:第一種是享受天父上帝的愛,享受天父上帝的產業,用信心去領受;第二種是分享天父上帝的愛,分享天父上帝給我們的產業,用信心去分享。亞伯拉罕就是一個例子,他用信心去領受上帝給他的產業,並且用信心去分享上帝給他的產業、給他的愛、給他的福分,所以亞伯拉罕成為一個祝福,他領受祝福也帶出祝福。這是作兒子,非常喜樂。
因信稱義的生活的模式是:律法→福音→律法。
因信稱義首先是要有律法,律法約束我們不要犯罪,可是並不能夠解決罪的問題。律法讓我們看到自己的軟弱,讓我們知罪,把我們帶到上帝的面前(見加拉太書三~四),讓上帝把救恩、把愛再一次賜給我們。人犯罪墮落,離開了愛,落在罪的轄制裡面,上帝把福音預備好了,透過律法帶領我們進到福音、進到愛裡,在愛裡我們才有能力去遵行律法。
加拉太書五章,保羅說,不要再回到奴僕的生活,要作真兒子,要有真正的自由。那麼我們如何分辨自己是奴僕還是兒子呢?奴僕是這樣的人:很容易定罪自己、定罪別人、控告自己、控告別人,充滿論斷。大兒子會論斷,還沒悔改的小兒子也會論斷,兩個人都對爸爸生氣。當我們對人不高興,開始定罪、控告自己或別人的時候,請注意,我們已經在作奴僕了。奴僕是很容易充滿憤怒、苦毒的人,對天父不爽、對人不爽,有時候也對自己不爽,這是因為想要自己作老大,但很多事情不如自己所願。一個動不動就發脾氣的人,是在作奴僕。奴僕還有另外一個特色:充滿了恐懼跟害怕。一個活在定罪控告裡面的人,活在憤怒、苦毒、恐懼、害怕裡面的人,是被捆綁、被轄制的奴僕。注意我們的情緒反應,情緒會提醒我們現在是作奴僕還是作兒子。
真正的兒子是像耶穌,活在上帝的國裡,在上帝的國裡是讓上帝作王,上帝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十四:17),一個作兒子的、因信稱義的人是歡歡喜喜的。作兒子的知道,上帝會扛責任,上帝會除去我們的定罪、控告、憤怒、懼怕,而且知道我們是上帝的愛子,是祂所喜悅的。這樣的生命是自由釋放的生命。
因信稱義的範例
一、講台事奉
在實際生活和事奉中,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活在福音裡,或是活在律法主義、放縱主義裡呢?省察一下,在你服事的時候,裡面會不會充滿擔心、害怕?有些時候我們會覺得擔心、害怕是人之常情,不過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緊張。
以講台事奉為例。這個禮拜第一堂崇拜,有一位同工開始練習領會,結束以後我跟他作一些檢核,問他覺得怎麼樣,他說好緊張,問我該怎麼辦。緊張是常態,基督徒、非基督徒上台都會緊張。緊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在乎自己表現好或不好,怕別人指指點點說我們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我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這種感覺,講道的會這樣、領會的會這樣、做公眾服事的都會這樣,怕別人的眼光。
面對緊張,有人說:「禱告就好。」但有些時候我們越禱告越緊張,怎麼辦?我告訴他:在愛裡沒有懼怕。我自己的經驗是,越注意自己的時候就越沒有安全感,因此我學習一個禱告:「主啊,求祢用祢的愛充滿我,讓我知道是祢在餵養這些羊群,求祢把祢的愛、祢的心給我!」以前我為講道、為服事禱告,常常是禱告能傳講得好,但年紀越大我越知道,要禱告主的愛充滿,好讓我去愛我的會眾、愛我的弟兄姊妹。當我們在主的愛裡,即使講錯話,也不怕被定罪。愛裡沒有懼怕,懼怕中總帶著刑罰。愛不是我們自己能有的,是從上帝來的,我們要向上帝求,這是我們禱告可以除去緊張懼怕的關鍵。
我告訴他第二件事情,充分預備很重要,自己的責任做好,該讀的書、該做的工作要做好。最好的預備是什麼?我鼓勵他的區牧,不是一下子就讓他帶領那麼大的聚會,而應該從小的聚會開始,像是每天的晨禱,帶久了就老練了。充分預備和老練都會幫助我們不緊張。
在我們的事奉裡,要清楚上帝的角色,我們禱告求上帝幫助我們;我們也要盡到我們自己角色的本分。我年紀越大事奉越喜樂,不是因為我很厲害,而是因為我越來越懂得向上帝求祂的同在,求祂的愛,有祂同行的事奉是最棒的。趙鏞基牧師曾說他的事奉是:「歡迎聖靈來,跟我一起去講道!」他有上帝同行,他也充分預備,這是很棒的事奉!我們不是律法主義,也不是放縱主義,我們倚靠上帝,也盡自己的責任。清楚上帝的責任、清楚我們自己的責任,跟上帝同行,這樣的事奉是因信稱義的事奉,是很快樂的!
二、職場宣教事奉
我一直禱告能進到職場建立教會,昨天我有一個機會,進入到職場辦一個福音聚會。去年我帶領受洗的蕭弟兄,他也很渴望他帶領的公司職場能慢慢變成一個教會,他希望我去幫助他。他說最近因為同仁工作壓力很大,希望我能協助他把公司每個月都有的慶生會辦得輕鬆一點。我禱告求主告訴我怎麼做,主就啟示我:要有團隊,團隊才能改變氣氛。我想到我們的姊妹在裡面工作,我再帶兩位同工去,內應外合,團隊合作。
整個聚會,我是把我們家的慶生方法搬到這間公司裡,請大家對壽星說感謝讚美及祝福,說愛之語。聚會結束,整個會場充滿喜樂,不只是壽星,所有人、整個氛圍都破冰了,我巴不得你們也能跟我在現場經驗那種改變。慶生會後,他們公司其中一位核心領導人來問我很多問題,她告訴我她的背景。她很優秀,家裡環境很好,但因為太優秀了,很難講自己的軟弱,她來問我怎麼面對軟弱的問題,也問我怎麼禱告。她說我們的姊妹第一次帶她禱告的時候,她有一種非常奇特的感覺,她很渴望學習禱告。我們很開心,大家都在為她禱告,希望她今年就能受洗歸主。我們的同工也在會後做了一些個人工作,他們的員工當中有好幾位受佛教影響深遠,那位女性領導人的父母也是佛教徒。昨天我突然想到,我在大學時代第一個帶領信耶穌的人,也是一個受戒的佛教徒,上帝好像要差我到佛教界傳福音,佛教的山頭轉化的話,復興會大臨到!這是人不能做的,上帝能做,感謝主,我們很開心!我們讓上帝介入我們的職場宣教事奉,我們禱告、聽聖靈的聲音(我們的責任),祂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也給我們能力去做(祂的責任),這樣的事奉是因信稱義的事奉,是喜樂的事奉。
結語
今年我們慶祝真理堂七十週年,我們盼望開啟一個讓弟兄姊妹主動走出禮拜堂、走出去傳福音的運動!我們出去傳福音,首先要弄清楚上帝做什麼,我們做什麼,要先禱告再事奉,要先團隊再事奉,求主幫助我們!(2022.8.16‧同工週會信息‧姚愛文整理)
問題與討論
1. 根據本篇信息對作奴僕和作兒子的定義,想一想,你什麼時候容易作奴僕,什麼時候能作回兒子?
2. 你現在對什麼事情感到憤怒或害怕?在那件事裡,想一想上帝要做什麼,你要做什麼,並且為此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