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8. 因信稱義的生活(2):愛心的實踐

 【主日信息回應】羅馬書系列講道:義人必因信得生(8)


經文:羅馬書十四~十五章


面對人際衝突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對人表達無條件的愛,讓別人覺得他很有價值,讓對方感覺他的意見被聽見,並且讓他知道他是有能力的。



這個主日的信息是羅馬書十四、十五章,是關於福音生活的最後一講。我們在地上過福音生活,一定會處理到一件很實際的問題,那就是人際關係的衝突。根據耶穌基督的福音,我們要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衝突?保羅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那就是要活出上帝那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要在三方面表達出來:接納、饒恕、祝福。這三者當中,接納是最基本的。


接納差異,才能消弭衝突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際關係衝突的根源。人際關係衝突的原因是,差異,以及每個人裡面的老亞當(罪性)。人際關係衝突的解決之道,不在於消除差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包括男女差異、年紀差異、世代差異、膚色差異等等,不可能消失不見,差異永遠存在。單單差異不一定會引起衝突,會引起衝突的是,我們這些吃了分別善惡樹果子的人裡面,那堅持自己意思、自我中心的態度。


上帝說:「惡人必不得平安」(以賽亞書四十八:22)。聖經說的惡人還不是指外表做壞事的人,而是指不相信耶和華上帝、不接受福音的人。罪人跟罪人在一起很容易起衝突,失去平安。人際關係衝突發生機率最高的地方是家庭,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說:「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十:36)夫妻、父母、兒女的衝突可以天天發生。男女大不同,再加上每個人裡面的罪性,夫妻吵架是常見的事情。防疫期間,大家減少出門活動的機會,整天待在家裡,家人之間更是吵翻了天。根據我得到的數據,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等地的離婚率飆得特別高。


這個禮拜我跟我們教會的一些弟兄同工聚會的時候,談起防疫期間夫妻相處的情況,大家都啼笑皆非。有人說,他太太要超前部署,買了一大堆衛生紙和口罩,他認為沒有必要這麼沒有安全感,把家裡堆得像倉庫,兩人為此吵得不可開交。而據我所知,為這件事情吵架的不只一個家庭。我們理論上都知道,要不要多買一些衛生紙、口罩等問題,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但就是會吵起來。肉體跟肉體彼此相爭,誰也不讓誰,人際關係的衝突就這樣發生了。


羅馬書十四、十五章,保羅以吃喝、守節期為例說明,對於非絕對的事情,不要堅持,要彼此接納、彼此尊重,例如:「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上帝已經收納他了。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上帝;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上帝。」(十四:2-6)


差異,不一定會引起衝突;衝突的根本原因是罪性。那麼我們要怎麼處理罪性呢?保羅說:「但願賜忍耐安慰的上帝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一心一口榮耀上帝──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上帝。」(羅馬書十五:5-7)保羅開的藥方是什麼?他說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接納,像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接納我們一樣。罪的相反是愛,而「愛」很核心的內涵是無條件接納。耶穌基督接納撒該、撒馬利亞婦人。撒該雖然是稅吏,撒馬利亞人雖然與猶太人不睦,但耶穌肯定他們這個人存在的價值,而且同理他們,讓他們有歸屬感。耶穌接納他們,但要他們不犯罪,這是耶穌對待罪人的態度,我們也應該這樣。羅馬書三章23節:「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耶穌就是上帝的榮耀。上帝的榮耀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無條件接納罪人。當我們「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就是活出了上帝那榮耀的形像。


接納的三個向度


心理學家說,人的自我形象當中有三種內涵:價值感、歸屬感、能力感。當人在這三方面得到滿足,就會感到完全被接納。


一、價值感。每個人都需要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兩個人的意見不同,並不會怎麼樣,但如果有一方批評另一方的意見,那麼後者會覺得不被看重、被否定,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吵架時,雙方堅持己見,指責對方錯誤,彼此都會感受到被否定的痛苦。吵架的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是就事論事,焦點是誰的意見正確,其實我們裡面都有一個聲音在吶喊著:「不要否定我!不要藐視我!」


二、歸屬感。基督徒心理輔導專家黃維仁說得很好:「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傾聽對方的意見,傳達著「雖然我跟你不一樣,可是我尊重、接納你,我願意知道你在想什麼」的意思。當一個人的意見被聽見了、被同理了、被感同身受了,他心裡面會感到滿足。願意聽對方講,會讓對方感到被接納。全世界最會聽人說話的是耶穌。如果大家把自己的禱告內容全程錄音後放出來,可能連我們自己都不想聽,因為嘮嘮叨叨地一大串,可是耶穌很願意聽我們每一個人說話。人卻總是喜歡講,不願意聽,先生不聽太太,太太不聽先生,父母不聽兒女,兒女不聽父母。先生們往往很喜歡給太太答案,可是很多時候,其實先生不一定要給答案,也不一定要同意太太的看法,她們只要知道先生真的有在聽、先生了解她們,她們就會覺得飽足。


三、能力感。我們每一個人被造的目的都是要服事,把上帝放在我們裡面的能力釋放出來。無論一個人在家庭、職場或堂會的呼召、角色是什麼,我們都要肯定他現在所做的。很多時候,一個人也許還不清楚自己未來要做什麼,可是當有人告訴他:「你做得很棒,繼續發揮上帝給你的恩賜。」他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以致有自信,能夠一步步活出上帝給他的呼召。我常常看到父母要求孩子從事這個行業或那個行業,把自己沒達成的夢想投射在孩子身上,要孩子去完成,這等於是不接納孩子。孩子想畫畫,你不讓他畫畫,想在運動上發展,你不讓他運動,想從事金融業,你一定要他去作醫生,這是不讓孩子裡面真正的能力釋放出來,要他去做不是上帝預定他做的事情,是在否定孩子,不接納孩子。


我們這個人蒙召是要在家裡、職場、堂會盡功能的。當我們去幫助一個人找到上帝為他預備的事奉角色,讓他可以盡功能,他快樂,我們也會快樂。我們教會今年的主題是服事上帝、服事人,服事上帝的重點是禱告,服事人則是照著上帝給的恩賜去盡功能,不管在牧區、小組,或者是在事工裡面,都有服事的角色,在家裡、職場也都有服事。當我們各人照著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就是在榮耀上帝。


這次禁食禱告,我特別求主讓我的孩子們在事奉上有更新。我們家老大晴晴是佈道家,對人很有憐憫心腸。她的孩子在伯大尼上學,她在那裡認識了其他孩子的媽媽,她雖然照顧三個孩子忙得不可開交,還是每個禮拜都擠出時間關心這些媽媽。她樂在其中!我女婿也和同工一起關心這些媽媽的先生,每個禮拜都去天母帶領啟發課程。這樣的服事也讓他感到很快樂。他前陣子壓力大到不講話,我請他協助我們照顧陽台的盆栽,因為照顧盆栽讓他感到很紓壓,他甚至忙到半夜不睡也不累,反倒更加精神奕奕。幫助別人找到事奉的角色,目的不是要把工作加給他,好像嫌對方閒閒沒事幹,不是這樣!我們乃是要把對方在基督裡成全起來,讓他的才能、恩賜可以發揮,這也是愛、接納的表現。


父親的接納影響孩子一生


拒絕一個人的想法、看法、意見,拒絕他原本的樣子,就是不接納他。人一旦被否定,就很麻煩。二十世紀心理學家有一個很大的發現是:人能夠活下去是因為被愛,特別是被接納。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不太懂這一點,當我服事經歷越來越多,我真的明白了人裡面最大的需要是被接納。禮拜六我跟一群文字同工在一起,我問他們在事奉裡面最懼怕的是什麼,答案一面倒:每一個人都說怕不被接納、被嫌棄,擔心別人的眼光。重要他人的看法尤其重要,比如爸爸媽媽、學校的老師、教會的牧師和輔導等權柄。小學老師對孩子們的影響特別大,老師若隨便亂講話會傷害孩子的自我形象。重要他人的肯定,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我在準備這篇信息的時候想到父親對我的影響,越想越多。我們教會今年父親節慶典的主題是「給孩子一份超乎常理的愛:智慧的管教」,我爸爸對我的影響就是這樣的愛。他其實很少對我講什麼,比較多是以行動的方式表達。


我小學的時候身體不好,他每一天騎腳踏車載我上學。高三那年,我父親做了一件事情影響我一生。大學聯考之前三個月,我因為壓力過大生病了。起因是我在學校的考試上遇到一些挫折(後來回想起來才知道那叫作完美主義),老師還到家裡探訪,鼓勵我說:「差那麼0.1分,不要那麼計較啦!」後來我因為感冒引起心臟內膜發炎,我父親把我送到一個心臟專科醫生那邊治療。之後,有一天,他小心翼翼地跟我說:「你要不要就休學一年?」我後來回想,覺得我爸爸是最好的輔導,因為,面對壓力最好的辦法真的就是離開壓力源。這個建議別人講沒有用,父親講對我就有影響力,我接受了。〔當然我裡面有很多掙扎,我想到同學都已經上大學了,我還要重來一年,而且其實老師說未來三個月我可以不用去學校,可以在家裡自修,因為我成績不錯,隨便考都考得上(但我心想:我不是隨便考的人)。〕就這樣,我因為暫時離開壓力,整個人就輕鬆起來了。


那一年,是我年輕時體重增加最多的時候;那一年,我把我們家所有古典音樂唱片都聽完了;那一年,我接觸到不少新的人事物,做了很多事情。那一年,我爸爸常常陪我到台中中興大學散步,還唱南京歌給我聽。他就這樣陪伴著我。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最好的醫治、釋放和建造,他行動中的愛與接納,讓我知道我是被遮蓋的、有歸屬的,他也告訴我:「慢一點沒關係,身體比較重要。」我感謝我的父親,他給了我一份超乎常理的智慧的管教,一種無條件的愛。(那次生病,使得我在人生很早期就被逼得必須停下來。現在我隨時可以停下來,是因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過停下來的經驗,那個經歷深深影響著我日後的生命和事奉。)


結語


羅馬書十五章1-4節:「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祢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盼望。」這無條件的愛,已經在上帝的話裡面記載下來。我們如何知道上帝愛我們?藉著口傳的道、藉著行動的道──這兩個加在一起就是耶穌基督,「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一:14)同樣地,我們也要藉著口中的話和行動,對人表達無條件的愛。


面對人際關係的衝突,最重要的是對人表達無條件的愛,讓別人覺得他很有價值,讓對方感覺他的意見被聽見,並且讓他知道他是有能力的。這些都是接納的表現。當一個人感到被完全接納,彼此的差異再大,也不會是問題。(2020.6.30.同工週會信息.吳琇瑩整理)


●問題與討論

1. 想一想,你上一次和人起衝突的時候,最氣的是甚麼?你生氣的點,和你不接納對方比較有關,還是和對方不接納你比較有關?

2. 在小組分享,你曾經如何被人接納,以及這經驗對你生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