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5. 成全的對象:全人關懷與牧養

經文:約翰福音一章14節、希伯來書二章14-15節、哥林多前書九章20-21節

向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的人,目的是要為主多得人,把人引到主的恩典與真理當中。耶穌道成肉身的目的是要我們這些肉身的人能夠活出道來,為道作見證;同樣地,我們道成肉身去服事人,目的也是要使人肉身成道。 



過去這個主日我們的講台信息透過提摩太前書五章講到,我們所有服事的目的都是要成全聖徒。成全哪些人呢?成全所有的人。我們在服事人、成全人的時候,大致上可以把人分成兩種:一種是一般的男女老少,另外一種是有特殊需要的族群。提摩太前書五章提到的特殊族群有寡婦和傳道人。保羅在整個提摩太前書五章告訴我們,我們服事的目標是男女老少,但是在當時,寡婦是教會當中一群特別有需要的人,所以保羅特別提出來,之後又提到傳道人這個族群,保羅還特別提醒提摩太他個人要注意的事情。提摩太前書一章5節說「命令的總歸就是愛」,不論是服事一般人或特殊族群,我們所需要的都是無條件的愛,也就是道成肉身的愛。甚麼是無條件的愛、道成肉身的愛呢?

道:恩典、真理與時間

約翰福音一章14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耶穌就是道,道的第一個表現是恩典。上帝的恩典是無條件的禮物,是人沒有辦法做成的,上帝把這恩典透過祂的僕人送給我們。道的第二個表現是真理,真理是真實的、顛撲不破的,是上帝那永不改變的行動法則。耶穌道成了肉身,不只把恩典給我們,也把真理給我們。恩典加上真理叫作愛。沒有真理的恩典,不是愛,是放縱;同樣地,沒有恩典的真理,也不是愛,是恐怖的律法主義。我們談到愛的時候通常比較偏重恩典,比較忽略真理、公義、正直,但是恩典若離了真理就不是愛。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時間,就像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節所說的:「……愛是恆久忍耐……。」恩典與真理,再加上時間,是我們從事全人關懷事奉所需要的,沒有時間就很難讓人被成全。我們大部分的時候都巴不得這一秒低頭禱告,下一秒抬頭就可以看見神蹟,但是上帝在施展救恩的作為時,不管是針對團體或個人,都是透過一段時間來進行的。恩典、真理、時間,是表達道成肉身的愛的必經方式。

成為肉身:向甚麼樣人,就作甚麼樣人的僕人

其次,我們要清楚「道成肉身」中,「成為肉身」是甚麼意思。希伯來書二章14-15節:「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人類有血肉之體,上帝就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進入我們的世界、進入我們的環境。在我們從事全人關懷事奉的時候,就是指設身處地了解對方、同理對方,體會他所體會的、感受他所感受的。但是,成為肉身並不是指變得跟對方一模一樣,同意他的一切。耶穌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子,同理人的處境,但是祂並沒有犯罪。

我們在道成肉身的過程當中,一定會面對屬靈爭戰;服事老年人不容易,服事少年人也不容易,服事男人不容易,服事女人也不容易,都有很多的試探、試煉以及各式各樣的問題要面對。服事寡婦也不容易,有數不盡的問題。保羅談到處理寡婦的問題時,還需要分類,不能對所有人都用同一種方式,實在很費心。我們所遇到的困難當中,最大的是我們自己的肉體,當我們要道成肉身、要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著想,就一定得對付我們的老我。要勝過我們的老我,必須要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那就是「作僕人」。

哥林多前書九章19節:「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1520年,馬丁路德寫了三本很重要的小書,其中一本叫作《基督徒的自由》(Christian Liberty),就是在闡明這段經文的意思:基督徒因著信,跟主一起同作王,成了萬有的主人,可是基督徒又因著愛,限制自己、縮小自己,甘願作萬人的僕人。哥林多前書九章20-21節:「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沒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沒有律法的人,為要得沒有律法的人。」這段經文是不是說,我們在服事人的時候,要變得和對方一模一樣?對方賭博,我們就跟他一起賭博?對方吸毒,我們就跟他一起吸毒?當然不是。那麼,「向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的人」是甚麼意思呢?在這句話最後加上「僕人」,就很容易懂了:「向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人的僕人」,也就是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想事情,同理對方,卻不是一切都變得跟他一樣。接納一個人的一切,並不等於同意他的一切。我們帶著恩典、帶著真理,向甚麼樣的人就作甚麼樣的人,目的是要為主多得人,把人引到主的恩典與真理當中。耶穌道成肉身的目的是要我們這些肉身的人能夠活出道來,為道作見證;同樣地,我們道成肉身去服事人,目的也是要使人肉身成道。

僕人式的事奉:了解 

我們在作僕人服事別人的時候,「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不只要了解「道」,也要了解「人」—了解我們自己,了解我們所服事的對象,以及了解仇敵。了解就是指有屬靈洞察力。保羅說,我們的愛心要有知識、有見識(見腓立比書一:9),沒有知識、沒有見識的愛,對別人不會有幫助。我們去地震災區服事的時候,要把當地人真正需要的給他們,而不只是把「我們認定他們需要的」塞給他們。我們當中作爸爸媽媽的也是這樣,我們在幫助孩子的時候也要小心,不要把「我們認定是孩子所需要的」加在孩子身上;我們要知道孩子真正的需要是甚麼,或者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真正的需要,這樣,我們所給他們的,他們才能夠接受,不然他們會把我們所給的統統吐出來。

了解非常重要,而接納是了解裏面最深的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都需要有歸屬感,在關係當中被接納,這是上帝創造人的時候,放在我們裏面的需要;上帝的本性是愛,愛當中有接納,三位一體真神裏面的聖父、聖子、聖靈,彼此接納、彼此相愛、彼此祝福。接納是上帝的本性,我們需要上帝把這種無條件的愛放在我們裏面,我們才可能去接受一個跟我們不一樣的人。

保羅在服事一般人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服事一般弟兄姊妹,就像服事自己的家人一樣」:服事老年人,就像服事自己的父母;服事年輕的弟兄姊妹,就像服事自己的手足。這其實也就是那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愛的原則:「你願意別人怎樣待你,就怎樣待人。」如果我們在服事別人的時候,不知道他們的需要是甚麼,只要想想我們自己家人的需要是甚麼,就可以知道了。當然,保羅講這話的背景是,當時代的家庭制度還沒有崩解,一般人對待家人都是很有愛的。雖然在我們現今這個社會,家人之間的關係可能不是這個樣子,但重點是,我們要把握住「了解對方」的原則。

基督徒諮商輔導專家黃維仁博士說:「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這話說得真好!很多時候,只要我們被了解,心裏就會舒服多了。我們最怕的是被人家誤解,可是偏偏我們是罪人,罪人跟罪人之間很容易彼此誤解,並且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別人,把自己的習慣、文化套在別人身上。甚麼是文化?文化就是團體的習慣。超越自己的文化,接納別人、欣賞別人,站在別人立場去服事他們,才叫作道成肉身。道成肉身不應該只是用在宣教地區,應該運用在每天的生活裏。我們每一個人都很不一樣,我們若要跟另一個人分享無條件的愛,就需要道成肉身、跨越自己的習慣、文化。男女這兩個性別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彼此溝通起來有時簡直就像雞同鴨講;夫妻之間如果有愛,差異可以是一種互補,兩人可以欣賞彼此的差異,但是如果沒有愛,差異會造成夫妻之間的衝突,使兩人互相嫌棄,以致把婚姻生活弄得像地獄。無條件的愛和接納非常重要,如果沒有這樣的愛與接納,我們沒有辦法服事任何人。

無條件的接納 

但是,接納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基本上,活在創世記三章以後的人,都是活在被棄絕的裏面,我們打從一出媽媽肚子就開始經歷一連串的棄絕。有些人只因為自己的性別和父母期待的不一樣,就被父母棄絕;而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也經常有被人嫌棄、排斥的經驗。被棄絕的經驗多了以後,我們就會為了保護自己而先棄絕別人,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說,這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這種傾向非常恐怖!即使在我們信了耶穌以後,我們還是會先下手為強,先棄絕別人,以免被棄絕。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家庭、學校、職場,甚至在教會裏也是一樣。當然,到了宣教地區,這種情況就更明顯,看見別人的習慣和我們不一樣,我們很容易就會心生嫌棄。所以宣教訓練的第一課就是要了解宣教工場的文化,認識彼此的差異,學習欣賞當地的文化,不要一看見差異就馬上論斷;論斷一發生,就不可能服事對方了。活在自己系統裏面的人往往不會意識到自身生活習慣的特色,系統外的人卻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內地會訓練宣教士的時候,要求他們進入宣教地區的前三個月不可以隨便發表意見,而是要先觀察、記錄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包括食衣住行等各方面。我以前在華神的一位女同學,後來去日本宣教,內地會訓練他們的時候就是這樣要求他們。她說她剛到日本的時候,最不習慣的日本文化是洗大眾池,雖然她看見日本人很享受洗大眾池,她還是在筆記本上寫著:「洗澡怎麼可以和那麼多人一起洗?當然是自己一個人洗才對!」可是,幾年過去,當她要離開日本的時候,她說日本文化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洗大眾池,這讓我們看到,習慣、文化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教會有一位在中國災區服務的姊妹曾經跟說:「楊哥,我們與中國雖然語言相通,但我覺得自己好像來到另一個國家。」有一位弟兄跟我分享,前一陣子在香港的一個特會中,來了一、兩千位中國大陸的弟兄姊妹,最後講員呼召的時候,衝到台前的都是這些中國大陸的弟兄姊妹,我們這位弟兄本來坐在第一排,後來卻變成最後一排,因為所有人都擋在他前面;相較起來,台灣去的弟兄姊妹就顯得含蓄許多,大陸人和台灣人的文化、氣質真的不一樣!前陣子我去中國的時候,特別研究那邊的人和台灣人有甚麼不一樣。有一天,我們在餐廳吃飯的時候看到一種很有趣、和台灣很不一樣的文化。在台灣,我們把筷子和紙巾從包裝袋拿出來之後,就會把包裝袋收好,放在盤子裏,等服務員稍後來收。可是他們的服務員跟我說:「往後丟在地上就可以啦!」這就是他們的習慣,統統往地上丟,等客人離開之後,再把那滿地的垃圾一次掃乾淨!那天同桌吃飯的同工,有些已經去當地三個月、甚至半年了,卻還是不習慣這樣做,依然把垃圾整整齊齊地放在桌上,我說:「我表演給你們看。」然後把垃圾隨手往地上丟,說:「這叫作入境隨俗。」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他們這種做法也蠻有道理的—我們台灣人把垃圾放桌上,服務生還得一桌桌去收,他們把垃圾丟地上,一次掃乾淨,真是又快又方便!我們剛開始會覺得他們這樣做是「沒有文化」,其實他們有他們的文化,只是跟我們的文化不一樣而已,我們不要隨便論斷別人。對於別人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只要跟罪、道德無關,我們就不要論斷,而是要去了解、去欣賞。

中國街道上的摩托車都是電動的,我真的很欣賞這一點。台灣的摩托車都是會冒煙的小烏賊,假如我們的摩托車全部都變成電動的,該有多好!中國在這方面管制得非常嚴格,很值得我們學習,其他還有很多地方也很值得我們師法。無論我們到哪一個國家或社會,都要能夠打從心裏看他們比我們強,才合適去那裏做宣教工作。而要能夠欣賞別人跟自己不一樣的地方,前提是要能夠接納,如果沒有接納,我們一看到別人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就會開始論斷;當我們可以接納的時候,才能夠真正了解對方,也才能夠進一步把道分享給對方、作僕人服事對方。

過去幾個禮拜,我有好幾次與弟兄姊妹深度交通的機會。我在聽他們分享的過程中感受到,他們內心都在發出一個吶喊:「沒有人聽我講話!」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有人聽到他們的聲音、真正接納他們。我在傾聽的過程中體會到,唯有當我們裏面有真實的接納與愛,我們才聽得下別人講的話,也才能真正聽懂對方真正要表達的。只有我們裏面有真正無條件的愛,我們的傾聽、我們的事奉才能夠對人的生命帶來幫助。當我們真心愛對方、關心對方、以對方為主體,不是以我或我們的同工團隊為中心,也不為我們的團隊辯護,對方才能感受到接納與愛。而且,我在與這些弟兄姊妹見面之前,曾禱告希望可以從他們那邊聽到上帝要透過他們對我說的話,而在上帝的愛中,我也真的在與他們交通的過程中,聽到一些很重要的提醒。

順從主的心意 

我們教會有一位姊妹的身體有一些情況,導致她很難受孕,可是上帝很奇妙地透過兩次清楚的先知預言告訴她,說她會懷孕。後來,她果然懷孕了。可是,懷孕到大約八到十週的時候,胚胎竟然沒有心跳,於是這對夫妻的小組的弟兄姊妹迫切為她禱告,求上帝保護這個孩子。在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麥海士牧師(Mahesh Chavda)所寫的《風暴勇士》(Storm Warrior)這本書對我很有幫助,他在書中講到過去三十多年來,他怎麼走過事奉、生命中的風暴。麥海士有一個經歷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他去非洲服事,有一位媽媽來請求他的幫助。這位媽媽是個妓女,全身都是病,剛剛生下雙胞胎,有一個卻死了;她請麥海士為那個嬰孩禱告。麥海士抱起那個嬰孩迫切禱告了一個多鐘頭,可是那嬰孩並沒有從死裏復活。那位媽媽說:「耶穌啊,他不能夠回來,但是我一定會到他那裏去。」麥海士心中非常難過,望著天說:「主,怎麼會這樣?」結果上帝對他說:「孩子,就因為你這麼渴慕我、這麼憐憫她,我一定會讓你在這一生事奉我的過程中,經歷死人復活的神蹟。」

一年後,麥海士要再度去非洲服事,臨行之前,他的一個兒子正要臨盆,但是產程非常不順,醫生說,以那樣的情況來看,就算生出來,孩子的身體也會有很多問題。假如你是麥海士,你會照樣出發去非洲還是留下來照顧妻兒?提摩太前書五章8節:「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裏的人,更是如此。」但是耶穌又說:「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十:37)到底,我們在面對類似這樣的情況時,應該如何抉擇呢?這種問題的答案並非一成不變,我們每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都要來尋求上帝。而我們特別要知道的是,提摩太前書五章8節所指責的不照顧親屬的人,是指出於自我中心的動機的情況。那次,麥海士的太太要他一定要按照原定計畫去非洲,他就去了。沒想到,他一到非洲,上帝就讓他經歷一個神蹟:他在佈道會中服事的時候,上帝給他一個先知性預言:「你們當中有一個人,你那已經死了的孩子會從死裏復活!」他說出這個預言的時候,佈道會現場衝出一個人,說這預言所說的人就是他,後來他那已經死了好幾個小時的孩子真的從死裏復活!

我讀到這個見證的時候,非常感動,我想到我們教會這對夫妻,我禱告說:「主啊,我也希望祢施行神蹟,醫治她的孩子。」但是上個週六,這位妻子的胚胎跟子宮剝離,可能會大出血,所以醫生就引流,讓胚胎排出體外。對於這件事,我心裏一直很難過,情緒很複雜:她好不容易才懷孕,先知也說上帝要給他們孩子,現在發生這種事,實在令人不明白怎麼會這樣。當然,理性上,我知道我們要有亞伯拉罕獻以撒時那種「雖然不明白,還是可以相信」的信心,我也這樣告訴這對夫妻,但是我心裏總還是覺得很難過。雖然後來這個孩子沒有保住,但我在這個過程中真的看到上帝的榮耀。這位姊妹在最後的時候,禱告說:「主啊,這個孩子就交給祢了。」她作完這個禱告以後,胚胎就跟胎盤剝離了,順利排出體外。這位姊妹沒有任何埋怨,反倒充滿感謝,她說她知道生命在主的手中,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我為她裏面有這種信心,滿心感謝主。

在整個過程中,我其實並沒有做甚麼,只是傾聽,只是跟她一起禱告、一起倚靠主,並且一直對主說:「主啊,求祢讓我們可以繼續不斷地在爭戰中得勝。」得勝甚麼呢?得勝我們自己的意思—對於這件事情,我有很多自己的意思,那位姊妹也說她有很多自己的意思。最後,這位姊妹說:「主,我願意順服祢。」這是最大的得勝!我們在服事主的過程中可能有一百種計畫、一百種想法,可是當主的心意顯明,並且主的心意和我們的意思不一樣的時候,我們需要順服。主在哪裏,我們就在那裏,我們的想法、計畫不重要,主的榮耀才重要—這是我們從事全人關懷事奉的過程中,最困難、卻也是最重要的一點!(2010.06.15週會信息)

● 問題與討論
①本篇信息中有好幾個見證。上帝透過這些見證對你說了甚麼呢?
②「當我們要道成肉身、要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著想,就一定得對付我們的老我。」請說說看你在這方面的經驗、體會與學習。
③彼此祝福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