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馬可福音二章23節-三章6節;約翰壹書二章15-17節
一個基督徒或一個教會如果受到宗教的靈的影響,形式主義、律法主義的問題就會一一出現,外表可以做出非常敬虔的行動,可是骨子裏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前兩週,我們已經查考了馬可福音中耶穌所行的兩個神蹟。耶穌行神蹟的目的有二:一、滿足人的需要;二、作為天國的記號,透過這個記號,讓我們認識天國國王的本性與作為。我們在查考神蹟的時候,一方面要認識神蹟的意義和目的;另一方面也需要知道面對神蹟的正確態度。正確的態度就是一種對天國國王的期待和渴望,也就是信心;信心會影響神蹟是否發生。第一週我們講到耶穌醫治長大痲瘋的病人,這個人非常渴望主,他要主、求主,主就醫治他;在這裏,我們看到個人的信心。上禮拜我們講到,癱子的四個朋友把他抬到耶穌面前求醫治,他同樣得了醫治;在這裏,我們看到團隊的信心。我們在查考神蹟的時候,不只要在當中看到正確的態度,同樣地,我們也要在當中留意,甚麼樣的態度是不正確的,好提醒自己不要犯了同樣的錯。我們在馬可福音三章看到一種錯誤的態度,這種態度會攔阻天國臨到、攔阻神蹟發生。
耶穌堅持愛,法利賽人堅持規條
馬可福音三章之前,耶穌已經在地上做了很多事情,祂傳道、醫病、趕鬼,所以有一群人就開始跟隨祂。與此同時,有另外一群人開始抵擋耶穌,也就是法利賽人,他們是當時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不過,法利賽人之所以跟著耶穌,並不是要作祂的門徒,而是要找祂的碴。他們為甚麼要找祂的碴?耶穌傳道、醫病、趕鬼,既有權柄又有能力,他們呢?他們既沒有權柄也沒有能力,他們講道的時候,大家都睡著了,沒有人要聽。所以,愈來愈多人要跟隨耶穌,而不願意跟隨他們—耶穌的服事已經對他們構成威脅了。他們勢單力孤,所以就結合同樣敵對耶穌的勢力,一起對付祂:「法利賽人出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馬可福音三:6)「希律一黨的人」是甚麼樣的人?他們是當時一群跟隨希律王的猶太人,跟羅馬人有政治方面的關係,是類似政黨那樣的一群人。法利賽人加上希律一黨,分別代表宗教勢力和政治勢力,這兩個勢力結合在一起,同心對付耶穌。法利賽人其實不太喜歡希律黨的人,他們只是想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法利賽人用甚麼理由來挑耶穌的毛病呢?他們冠冕堂皇地說,耶穌違反了守安息日的誡命。猶太人非常看重安息日,「守安息日」這個誡命全面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包括食、衣、住、行等一切事情。守安息日的意義是回到上帝面前,讓上帝作上帝,就這個意義而言,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守安息日;但是猶太人特別看重一個禮拜一次的安息日,他們週間所有的生活都以這天為中心。他們非常看重這一天,長期下來,就發展出一套如何守息日的規條。
這些規條總共有卅九類,詳細規定了在安息日這一天,甚麼事情可以做、甚麼事情不可以做。安息日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可以做工,有人問不可以做工是甚麼意思,於是他們就訂得更詳細,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講得非常仔細。例如,在吃的方面,不可以生火煮東西,因為生火就是做工,違背守安息日的誡命。在行的方面,一個人在安息日當天最多可以走多少步,超過那個數字就是做工,違背守安息日的誡命。那麼,生病怎麼辦?可不可以看去病?要看情形:牙痛不可以看醫生;手或腳受傷,可以包紮,但不可以擦藥,因為擦藥算做工;姊妹若當天生產,可以找人來接生;假如有一座牆倒下來,快把一個人壓死了,可以救他,但是假如已經壓死了,就不可以移動他,得讓他死在那裏,第二天才可以處理。
法利賽人很聰明,他們知道耶穌很願意為人醫病,所以,他們就選定安息日那天來找祂的碴。他們在會堂裏找到一個手枯乾的病人,然後看耶穌怎麼辦。按照猶太人的規矩,可不可醫病的標準是這樣子的:病若不至於死,就不可以去找醫生,會要命的情況,才可以去找醫生。根據這個標準,手枯乾的病人,不可以找醫生,因為枯乾就枯乾,反正又不會死。所以,假如耶穌醫治這個手枯乾的病人,他們就可以用沒有守安息日這個理由來對付耶穌。結果,耶穌很有智慧地問眾人:「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哪樣是可以的呢?」(馬可福音三:4)這個問題讓每一個猶太人都覺得很悶,因為當然要行善、當然要救命啊,所以他們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們當時不能拿耶穌怎麼樣,可是回去之後,就私底下聚集,籌算其他辦法來對付祂。
耶穌的回答,闡明了安息日真正的精神:安息日是上帝要給人的祝福,是為人設立的,上帝要人在安息日回到祂面前來享受安息、享受祂的同在。一切針對安息日所定的規條,都是為了幫助人享受上帝的同在,遵守安息日相關規條的本身並不是目的。法利賽人對守安息日相關規條的想法卻不是這樣,他們忘記了安息日的精神,緊緊抓住規條本身。耶穌把安息日真正的精神講出來了,法利賽人卻反對祂。
宗教的靈在哪裏,神蹟就不在那裏
法利賽人反對耶穌,他們背後那股勢力是甚麼?是宗教的靈。雷克‧喬納(Rick Joyner)在《末日屬靈爭戰》那本書裏面寫道,他研究整個教會歷史,包括芬尼(Charles G. Finney)、德華˙米勒(Edward Miller)等許多奮興家、許多上帝在復興時期所使用的僕人和使女,他們都認為,抵擋教會復興、抵擋天國臨到、抵擋神蹟的首要敵人,是宗教的靈。甚麼是宗教的靈?就是經過包裝、混進教會,屬世界、屬肉體、以人為中心的思想。簡單地講,就是世界進入了教會。
舉個例子,二十世紀初西方神學院出現了所謂的「新派神學」,那是一種理性主義。理性很好,可是理性「主義」卻是把理性當上帝,以人的理性來批判聖經。信奉理性主義的人對神蹟的看法是:「是啦,耶穌在那個時候的確行了許多神蹟,因為那時候的猶太人很窮,耶穌為了照顧貧窮人,所以行神蹟。可是到了二十世紀,人類的科學、醫藥那麼發達了,上帝就不需要透過行神蹟的方式來幫助我們了。」他們講得頭頭是道,聽的人信以為真,結果神蹟就被他們趕出教會了。理性主義混入了教會,所以神蹟愈來愈少,西方教會直到如今仍然受新派神學影響。烏干達的慕約翰牧師(John Mulinde)說,他與歐美國家分享烏干達轉化復興的經驗時,他們說:「這種事只會發生在非洲,因為非洲很窮苦。上帝不會在我們國家做這種事。」西方國家的理性主義,把神蹟從教會完全排除掉了。理性主義就是一種敵對耶穌、反對耶穌的勢力,外面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骨子裏是敵基督的靈。
宗教的靈:騙人、騙自己,騙不了上帝
一個基督徒或一個教會如果受到宗教的靈的影響,形式主義、律法主義的問題就會一一出現,外表可以做出非常敬虔的行動,可是骨子裏其實完全不是這樣。我們可以靈修、參加小組、參加主日崇拜、一對一帶領人、什一奉獻……等等,參與很多教會生活當中的活動,可是卻是出於欺騙的靈。法利賽人打著「守安息日」的神學理由來批判耶穌,其實裏面是律法主義;他們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對的,自己被欺騙,也去欺騙別人。
宗教的靈不只是欺騙的靈,也是一種世界的靈。甚麼是世界?約翰壹書二15-16章:「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世界上的事就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還有今生的驕傲。世界的靈第一個特徵是自私,只想滿足自己的私慾(「肉體的情慾」)。世界的靈第二個特徵是自義(「今生的驕傲」)。宗教的靈進入教會的時候,會包裝成很敬虔的樣子,可是骨子裏卻是自私、自義。真敬虔和假敬虔外面看起來一模一樣,人內在的情況,我們很難看得見,所以有些時候我們不容易分辨。
很多年前,新加坡的譚適德牧師來到我們當中,和我們分享他在美國教會服事時的一個經歷。有一天,他去一個幾千人的教會帶聚會,他正要進門的時候,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對他說:「他們看起來敬拜得非常火熱,可是我要你去告訴他們,我今天不在他們當中。」假如我們是譚適德牧師,我們可能不敢講,因為我們可能會怕被會眾趕出來。可是等到他們敬拜終於結束,譚牧師上台之後,就對他們說:「剛剛主跟我說,耶穌不在你們當中,耶穌在後面。因為你們的敬拜是在肉體中敬拜。」他講完之後,那個教會的主任牧師嚇壞了,趕快跑到台前,真心悔改。(我希望我不要做這樣的牧師。)
三十多年前,我還在念大學的時候,曾經分別參加兩個團契的禱告會。其中一個團契禱告時會跪在禱告墊上,痛哭流涕,可是禱告幾次下來,沒有甚麼事情發生。另外一個團契禱告的時候都坐在椅子上,禱告起來結結巴巴、有氣無力,可是這個團契關心的人,一個一個決志信耶穌。我不是反對大聲禱告,也不是鼓勵大家坐在椅子上禱告,我的意思是,我們不能根據外表看事情。後來,上帝教導我,那個外表火熱、很會講屬靈八股的團契,有宗教的靈混在裏面;而那個外面看起來很軟弱的團契,他們卻是真心呼求耶穌、歡迎耶穌的。【2009.3.15‧主日信息】
●問題與討論
①想一想,你目前有哪些事情,是為了愛而做的?哪些是為了符合規定而做的?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分別有哪些感覺?
②當你不是出於愛而做出愛人的行動時,你想上帝的看法和感覺是什麼?
③禱告求上帝讓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