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2.生命活水的恩典

經文:約翰福音四章1-18節;以弗所書一章4-14節

很多基督徒受了世界的影響,誤以為愛只是一種美好的感覺,與真理、公義等無關,但聖經講得很清楚:「道成了肉身,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上帝就是愛、就是道,真理是道的一部分,也就是愛的內涵之一。



約翰福音二十章31節:「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翰福音所記載的每一個事件、每一個神蹟,都是為了讓我們更認識耶穌。約翰福音四章1-42節記載了耶穌在一位撒馬利亞婦人身上的工作,這段記載是要告訴我們,耶穌的愛裏面充滿無條件的接納。

耶穌的愛,有恩典、有真理

耶穌的愛,是哪一種愛?跟世界其他信仰或哲學思想所講的愛,有甚麼不同?以弗所書一章4節:「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祂在基督裏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就如上帝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這段經文提到上帝應許賜給我們天上地下屬靈的福氣之後,第一個提到的福氣是,上帝在創立世界以前就已經揀選我們,揀選代表接納。接著,「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祂豐富的恩典。」(以弗所書一:7)這段經文講到上帝赦罪的恩典。最後,「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原文是質),直等到上帝之民(民:原文是產業)被贖,使祂的榮耀得著稱讚。」無論是得基業或得產業,聖靈都在我們身上蓋了一個印記,代表上帝要給我們的一切禮物確確實實都屬於我們了。彌賽亞來,就是要把無條件接納的愛、無條件赦免的愛、上帝同在各式各樣的禮物賞賜給我們。無條件的愛包括三方面:無條件的接納、無條件的赦免、無條件的賜予—這些都是上帝的本性。

愛是甚麼?大部分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溫暖、尊重、同理、溫柔……。」但是講完之後,通常又會覺得不太對勁,馬上補充說:「不過我們生活中不但要有愛,還要有公義、正直、真理。」言下之意是,愛與真理是不一樣的。其實,真理是愛的內涵之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6節:「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愛就是上帝本身,所以愛裏面有恩典、有真理;愛很大,是聯絡全德的(見歌羅西書三:14)。世界認為愛只是溫暖、同理等這些有關內心感受的特質,與真理、公義等無關,很多基督徒受了世界的影響,也以為愛只是一種美好的感覺。聖經講得很清楚:「道成了肉身,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一:4)上帝就是愛、就是道,道充滿恩典與真理,這就等於說,愛充滿恩典與真理、愛包括恩典跟真理。

耶穌無條件接納每一個人

約翰福音四章1-18節中的這位撒馬利亞婦人,她表面的問題是淫亂、婚姻生活亂七八糟。可是耶穌不是從這個表面的問題開始服事她,而是從根源問題開始。無論男性或女性,生命深處都有被棄絕的恐懼與痛苦,這是人類犯罪墮落之後的結果,這位撒馬利亞婦人同樣也是如此。她跟上帝、跟人完全隔絕,裏面有很深被棄絕的感覺,這造成她出現淫亂等種種問題,這又使得別人更加排斥她。她在烈日炎炎的正午時分出來打水,是因為這個時間非常熱,不會有人外出,她這時候出來可以不必遇到人。被棄絕的人會想盡辦法與人保持距離,以免受到傷害。

耶穌要解決她生命中那被棄絕的問題,所以在整個談話過程中不斷向她表達接納。猶太人素來看不起撒馬利亞人,男性也不願與女性說話。耶穌是猶太人,又是男性,祂竟然主動跟她說話,這對她來說是不可思議的。耶穌不但跟她說話,還跟她要水喝,也就是說耶穌主動要開啟一段跟她互動的時間,這對她來說也是難以置信的。接著,耶穌還把談話的話題切得很深,講到生命活水的問題。就這樣,耶穌一步步慢慢靠近她,一層深過一層地向她表達接納。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按著上帝的形像造的,上帝的形像就是愛,我們要愛人、也需要被愛;而愛裏面有接納,因此我們需要接納別人、也需要被接納,沒有歸屬感的人活不下去。三位一體的真神彼此接納,彼此之間有著完全的歸屬感。我認為,二十世紀心理學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人裏面有一個非常迫切的需要,那就是被愛、被接納,大部分的心理學家都同意這件事。當人裏面缺乏愛、沒有被接納,心理會出問題、行為也會出問題。二次大戰以前,心理學家對猩猩、猴子等動物所做的研究發現,牠們非常需要擁抱,如果缺乏擁抱,就算食物、飲水都充分,牠們還是會死。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用集中營裏猶太人的初生嬰孩做實驗,在物質方面充足供應他們,獨獨不讓他們有被擁抱的機會,結果這些嬰孩因為免疫系統發展不健全,三個月後,一個個都死了。後來也有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嬰幼兒時期缺乏擁抱、沒有得到接納的人,長大後得精神疾病的機率越高,而且缺乏擁抱、沒有得到接納的時期越早,精神疾病的症狀就越嚴重。「被接納」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小孩子需要被接納、大孩子需要被接納,成人同樣也是如此;不被接納的人,很容易就會出現不良行為。無論是丈夫或妻子,若在家中得不到接納,很容易往外發展,出現外遇的情況,他們想在外遇關係中得到的其實不是性,而是被接納的愛。

所有人都需要被接納,需要歸屬於一個群體,這是人很基本的需要,可是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連在家裏都沒有歸屬感,不相信家人會無條件接納自己。昨天楊師母告訴我一位教育學者的研究結果:他請一群大學生用手機發簡訊向父母表達感謝、讚美,然後請他們回報父母的反應:總歸起來,只有兩種回應,第一種是:「我的孩子是不是缺錢?還是要想要增加生活費?」第二種是:「我是不是遇到詐騙集團了?」這些父母的反應,我一方面覺得很好笑,一方面覺得很難過:活在這個墮落的世界,大多數人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無條件的愛。我們在海外宣教事奉中,要去幫助一些人的時候,我們很清楚地說:「我們只是想幫助你們,不需要任何回報。」對方還是問:「你們要幹嘛?」他們認定我們別有動機。大多數人都不相信有人會無條件接納他、祝福他;我們是一個受傷的族類。

在這個世界上,從家裏、到學校、到社會,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一路接收到的都是錯誤的信念:乖孩子才能得到愛,考試錯一題就必須打一下,不可以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因為這種人一定是詐騙集團—是的,我們是活在一個詐騙集團裏面,因為這是一個充滿謊言的世界,而耶穌來就是要把恩典與真理帶給我們!愛裏面包括恩典和真理,恩典跟真理分不開。

如何向人表達耶穌的愛

那麼,我們要如何向人傳達我們的愛呢?耶穌是生命的活水,祂用甚麼方式使這個撒馬利亞婦人得到生命的活水呢?透過合上帝心意的連結,藉著言語,藉著行動,還有很重要的是藉著情感。耶穌的靈是正確的,所以祂講出來的話、做出來的行動、表達出來的感情,都合上帝心意。

我們在對人表達愛的時候,要透過言語、行為以及情緒;反過來說,我們對人的傷害,也是透過這三者造成的。而言語、行為以及情緒這三者當中,情緒這個管道尤其重要。很多年前,我讀到一個基督徒心理輔導專家,布魯斯‧納蘭摩爾(Bruce Narramore)所寫的一本書,他說罪會在家族中代代相傳,而代代相傳的管道,最主要是透過父母的負面情緒,包括生氣、害怕、錯誤的罪惡感等等。情緒的力量很大,大過言語和行為。若我們口中對人說祝福的話或送禮物給人,心中卻懷著怒氣,對方所接收到的會是傷害,不是祝福。人是一個靈,可以感受到對方沒有表達出來的東西,包括情緒。無論我們內心對一個人的態度是好是壞,即使沒有表達出來,對方還是可以感受得到。

如果我們開門見山地就對這個撒馬利亞婦人說:「妳有五個丈夫,妳現在身邊還有第六個男人,他不是妳的丈夫,你們沒有結婚就已經上床了。」她一定馬上一巴掌打過來。耶穌服事她的方式是先一步步預備她的心,最後,直到她感受到愛的氛圍,才指出她的問題。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若一個不相干的人把我們的醜事指出來,我們一定很難接受。惟有當我們知道對方是愛我們的,我們才聽得下去,才會感受到一種很深被了解的驚喜。耶穌服事我們每一個人的方式都充滿愛與恩典,祂會指出我們的罪,卻不會讓我們覺得被定罪。同樣的,當我們裏面真的充滿愛與憐憫,我們就會有指正別人的勇氣,而對方知道我們愛他,也就不會防衛或反擊。

《愛之語》這本書很實用,它教導我們,向人表達愛的時候,可以透過肯定的言語、服務的行動、送禮物、精心時刻、身體接觸這五種方式,並且我們要按照對方的愛之語來表達。可是我們要注意,使用愛之語的時候裏面要有愛,否則即使我們用對了愛之語,對方也不一定會感到被愛。以送禮物為例,有些人送禮物會讓我們舒服得不得了,有些人送禮物的時候,我們卻馬上會想:「慘了,他有甚麼目的?我要怎麼回報他?」我們裏面有沒有愛,對方感受得到。

結語

當人裏面真的遇到上帝那無條件接納的愛,就會真心、火熱作見證。東方比利年輕時是個火爆浪子,傷透家人的心,後來當他得了血癌,聽到媽媽說願意把命給他,要捐骨髓給他,他跪著向媽媽表達感恩。約翰福音四章中的這位撒馬利亞婦人,遇到耶穌那無條件的愛之後,很興奮地到處作見證。大家都討厭撒該,耶穌卻在許多人面前說要去他家吃飯,他經歷耶穌完全接納的愛之後,行為也出現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在這個復活季裏,盼望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上帝無條件的愛,也把無條件的愛帶給別人!(2011.3.15‧週會信息)

● 問題與討論
①你有哪些被耶穌或基督身體接納的經驗?
②你比較不容易接納人的哪一種行為?哪一類型的人你比較不容易接納?你如何突破?
十字架筆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祂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