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5.簡樸自由

經文:腓立比書四章12-13節;提摩太前書六章6-8節;馬太福音六章19-20節

簡樸生活的重點還不在於外面必須擁有得很少,而是心的問題、態度的問題。簡樸的生活就是清心的生活,專一用天國國王的眼光來過日子,一心追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用耶穌的義、耶穌的愛來生活,在金錢的使用上讓上帝掌權。



我們這一系列的主日講道主題是「天國的經濟學」,九月份的重點是如何賺錢,提到如何把天國經濟學的基本原則「追求上帝的國、上帝的義」用在賺錢上,其中我們講到三個重點:從事耶穌呼召我們去做的正經事;發展好的人際關係;守安息,養成隨時聽從上帝話語的習慣。十月分我們要談的重點是如何用錢,如何把追求上帝的國跟上帝的義落實在使用金錢這件事情上。

使用金錢的過程,藏有恐懼

大家認為賺錢比較困難,還是用錢比較困難?兩者都很困難!可是整本聖經,從舊約到新約,對用錢的教導比賺錢的教導還要多,顯然上帝更看重用錢這件事情;其實這也很合理,畢竟賺錢的目的是為了用錢,若一個人用錢的方法錯誤,他賺錢的態度一定會受影響,所以用錢比賺錢更重要,也更困難,更值得關心。

面對使用金錢這件事,我們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安全感、害怕、焦慮、憂慮。我們對使用金錢的憂慮、害怕,大概可以分成三方面:第一,怕錢不夠用,怕自己的食衣住行等方面有缺乏;第二,怕失去,例如擺在家裏怕被偷、怕搶,拿去投資怕股票下跌、怕金價下滑,此外還怕別人來向我們要錢,特別開口的若是親戚朋友,好像不能不給;第三,怕別人的眼光,例如怕自己銀行存款太少,或是若沒有穿名牌衣服、沒有開名車,會被別人看扁。錢多的時候,怕別人知道,因為擔心別人懷不軌,怕交不到真正的朋友;錢少的時候,也怕別人知道,因為怕被別人看不起。錢多錢少,都害怕,難怪很多人活在世界上沒有安全感、越來越焦慮,以至產生貪婪或吝嗇的態度,被金錢、被物質主義捆綁,變得很不自由。

這種捆綁令人非常痛苦,難怪教會歷史上持續不斷出現與物質主義相反的思想,那就是禁慾主義;禁慾主義否定金錢、物質的價值,覺得有錢人都為富不仁、狠心壓榨人、滿身銅臭味。禁慾主義的出現,是為了藉著否定物質來逃脫物質主義的捆綁。不管是物質主義或禁慾主義,本質都是偶像崇拜,因為兩者都是以受造物、以人為中心的思考,都是以物質為中心考量的生活形態。

簡樸生活,重點在於敬虔的心

那麼,到底我們活在地上,可不可能活出一種既可以享受物質,又不被物質捆綁的生活呢?一種不管手上擁有的錢是多是少,都可以不害怕,都可以很自由、很喜樂的生活?聖經要我們過的就是這種生活!保羅在腓立比書四章12-13節所說的,就是這種生活的見證:「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假如保羅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他會說:「我可以住五星級的旅館,吃山珍海味,但是當我去鄉村宣教,住茅草屋、睡榻榻米,吃粗菜淡飯,這也讓我感到很快樂。」這種「無論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的生活,就叫作簡樸的生活,這是一種專一倚靠上帝,內心感到全然滿足的生活。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六章6-8節說:「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過簡樸生活的重點是保羅這段話中的「敬虔加上知足的心」。敬虔是甚麼?敬虔就是專一倚靠上帝、對上帝忠心,一心只求祂的國跟祂的義。這種敬虔的態度會使我們內心產生一種極大的滿足跟喜樂。簡樸生活的重點還不在於外面必須擁有得很少,而是心的問題、態度的問題。

大部分人想到簡樸生活的時候,想到的大概都是:吃得很簡單、穿得很簡單、用得很簡單,手上沒有多少錢,也沒有自己的房子。其實,從舊約到新約,整本聖經在談簡樸生活的時候,主要的都還不是在談外在必須擁有得很少,而是在談我們內心的態度;假如一個人的心態不對,即使吃喝很簡單,身上沒有錢,仍然不是在過簡樸生活。有些貧窮人比有錢人更在乎錢、更貪愛錢財、更被財物所捆綁。

耶穌說:「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馬太福音六:22)這段經文的另外一種翻譯是:「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專一,全身就光明」。這裏的「眼睛專一」是指一心追求上帝的國、上帝的義,一心只渴慕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掌權。北歐神學家祁克果說,簡樸的生活就是清心的生活,也就是專一用天國國王的眼光來過日子的態度,一心追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用耶穌的義、耶穌的愛來生活,在金錢的使用上讓上帝掌權;面對金錢的使用不是以地、以人為中心,而是以天、以上帝為中心。

簡樸生活有三種特色:(一)感謝讚美、知足。過簡樸生活的人打從內心相信,一切財物都是上帝賜的,無論任何情況,祂一定會滿足我們食衣住行等基本需要,面對上帝所賜的財物,存著感恩的心,並且感到滿足。(二)交託、不害怕。過簡樸生活的人打從內心相信,一切財物都是上帝在掌管,所以可以把財物交託給上帝,讓上帝看守,沒有人敢偷上帝的錢、沒有人敢搶上帝的錢,我們夜晚就可以睡好覺,不會焦慮。(三)學習不斷把物質跟別人分享。過簡樸生活的人真認識我們的上帝是愛的上帝,祂從永遠到永遠都在對外分享,祂讓人擁有金錢的目的也是為了讓人過分享的生活。過簡樸生活的人一定不是只懂得擁有、積聚,乃是會不斷對外分享、不斷給與予,他做人不會斤斤計較,也不會吝嗇。

簡樸的生活就是天國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不是保羅專屬的,而是每一個上帝的百姓都應該過的日子。過簡樸的生活就是跟天國國王一起生活,內心專一仰望祂、清心,思想上帝、追求祂,知道上帝供應一切,很滿足、很知足。這是一種讓上帝做主,很自由、很喜樂,不在乎外面錢多錢少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對我們這些活在地上的人來講,容易還是不容易?很不容易!所有天國的事情,地上的人憑著自己都絕對做不到。路加福音十二章31-32節:「你們只要求祂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進入上帝的國這件事情,不是人憑著自己的努力可以得來的,而是上帝按著自己的意思賜給人的,人是受上帝邀請而進入的,因此,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祈求上帝對自己發出邀請。腓立比書四章12-13節,保羅講完簡樸生活以後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若不靠著那加給我們力量的,沒有人可以活出簡樸的生活。上帝很樂意透過耶穌基督把上帝的國賞賜給我們,樂意邀請我們進入祂的國。曾經有人問耶穌上帝的國在哪裏,耶穌回答說:「上帝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 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裏!看哪,在那裏!』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裏。」(路加福音十七:20-21)簡樸的生活就是上帝國的生活,能不能過簡樸的生活重點在於我們的心,我們只能向上帝祈求。

對於最近我們主日講台這一系列有關金錢的講道,有些弟兄姊妹跟區牧反應說,牧師太不懂地上的生活了,講的都是天上的事情。確實,我們的主日講台真的是在講天上的事情!想了解地上生活的人,書店有很多書教導人有關賺錢、投資的三個原則、七個祕訣或兩個必勝絕招,但是我告訴大家,我們在這裏就是要講天上的生活。我們所講的「天國的原則」是世上所沒有的,我們在這邊要真的知道耶穌的心、上帝的心,照著耶穌的意思、上帝的意思來過簡樸的生活。簡樸會帶來一種令我們感到在地如在天的自由、喜樂與滿足。

過簡樸生活的三種操練

在學習過簡樸生活這件事情上,我很願意與大家分享過去四十多年來,我自己所體會到很有幫助、對每一個人都適用的三種屬靈操練:

一、禁食禱告的操練
簡樸生活是專注於上帝的生活,一個人若沒有每天好好親近主,使用錢的時候一定是用世界的方法。在學習簡樸生活上,除了每日穩定靈修,還有一個操練很有幫助,那就是禁食禱告。要過天國的生活,要跟天國的國王在一起,就是要懂得跟祂獨處。可是我們有一個很大的麻煩,那就是忙碌;忙碌就把我們跟天國國王在一起的時間給擠掉。不只廿一世紀的人忙碌,在耶穌時代、保羅時代、馬丁路德時代,人們同樣非常忙碌。馬丁路德說當他發現自己忙到一個地步,跟上帝在一起的時間不夠,他會決定放下吃飯的權利來禁食禱告,增加親近上帝的時間。我也是這樣,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搶時間親近上帝,我在大學時代就養成每一個禮拜禁食兩至三餐的習慣。禁食禱告讓我有更多個人安靜、與主親近的時間,在幫助我的眼光不致模糊、專心倚靠耶穌的態度上,非常有效果。

有一次有一位弟兄來找我。他是從事資訊業的,沒日沒夜地工作是這一行的常態,此外他還要照顧家庭、在教會也有很重的事奉,這一切的忙碌讓他感到非常焦慮,他問我該怎麼辦。我直接了當地建議他禁食禱告,他真的聽進去了,他決定每天利用中午的時間禁食禱告,補足他親近主的需要。他說當他這樣做之後,不只在禁食禱告那段時間感到很放鬆,靈裏得到滋養,他的靈命、工作、家庭、身體也都大有突破。

禁食禱告會很直接地影響我們看待食物、看待物質的眼光。曾經禁食禱告的人都知道,飢餓是最好的調味料,禁過一餐、兩餐、三餐後,食物會變得特別好吃!我記得傅牧師跟我第一次一起中午禁食禱告的那個晚上,他打電話給我說:「我從來沒有想到白米飯會那麼香、那麼好吃!」禁食禱告讓我們更能享受物質,並且會對上帝的供應心生感激,不會覺得有飯可以吃、有衣服可以穿是理所當然的。禁食禱告會使我們得到感恩的眼光,並且能在享受食物的同時又不被食物轄制,在享受物質的同時又不被物質綑綁─而這不就是簡樸生活的目標嗎?

最近有人介紹我一本書,叫作《如何為財務困境禁食禱告》,作者分享如何藉由禁食禱告來面對我們內在生命、態度的問題,書中也提到許多個人和團隊因著禁食禱告突破財務困境的見證。禁食禱告不只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財務困境,更可以幫助我們突破靈命、事奉、家庭的困境,使我們進入更大的自由。《如何為財務困境禁食禱告》對禁食禱告的教導非常棒,這本書不厚,很容易讀,我鼓勵每個人都閱讀,預備自己進入十一月份全教會的禁食禱告。

二、正確購物的操練
我們這個時代除了忙碌,還是一個極力刺激消費的時代!每一天,我們都會遇到無數的廣告、促銷活動,想辦法要讓我們把錢從口袋掏出來,例如一家店可以上個月舉辦二十週年慶促銷活動,這個月舉辦換季促銷活動,下個月舉辦中秋節促銷活動,總之只要能刺激消費,甚麼名目都有。抽獎活動也是刺激消費的有效方法,獎項都很迷人,例如台北到夏威夷往返機票、三天兩夜香港遊、百萬進口名車等等,人們受這些獎項吸引,買了許多東西,中獎的人少,過量消費的人多,這些東西帶回家之後,往往都沒有用,把家裏堆得簡直可以開雜貨店。過度消費叫作積財寶在地上,會讓生活變得非常複雜、非常有重擔。要避免過度消費,需要學會以下兩件事情:

(一)分辨必需品與奢侈品
一是懂得區分甚麼是我們的必需品,(needs),甚麼是我們的奢侈品(wants)。必需品是一定要有的,沒有的話會妨礙我們的生活;奢侈品則可有可無,沒有的話我們也不會有任何損失。每個人的必需品和奢侈品的內容都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處境都不一樣;在學習分辨哪些東西是必需品、哪些東西是奢侈品的時候,個人要在上帝的面前誠實尋求。

必需品跟奢侈品的區分,跟價格不一定有關係,有些時候必需品甚至比奢侈品更貴。二十多年前,我們住的公寓沒有地方可以曬衣服,老三盼盼出生後,每天都有很多尿布和衣服要洗,所以我們決定買台烘乾機。台灣品牌的烘乾機容量比較小,我認為進口品牌惠而浦比較好,容量比較大,楊師母認為太貴了,不想買。我說這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我們就買了,果然讓她省下好多時間跟精力。有些東西價格雖然高,卻是必需品,這種錢就必須花。也是在那段時期,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們家老二順順平常不會花錢買零食,可是有一天他竟然花二十塊錢買了一個糖果!原來那陣子他迷上職棒,而只要買那個糖果就可以送一張職棒明星卡,他為了收集這些明星卡而花錢買垃圾食物來吃。這糖果雖然只要二十塊錢,卻是奢侈品。

此外,我們也要注意,如果必需品的數量多到一個地步,可能會變成奢侈品。我們這個時代,生活上的必需品,大部分家庭都不缺,反倒是有過多的情況,必需品一旦過多,不但是一種浪費,還會讓生活變複雜。很多姊妹每天早上出門上班前,一打開衣櫃,面對滿滿一百件衣服,往往不知道要穿哪一件,站在衣櫃前左思右想,一大早就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苦惱當中,還浪費好多時間。弟兄也一樣,每次打開衣櫃,都為了要打哪一條領帶而傷腦筋。衣服太多還可能增加夫妻吵架的頻率,例如有些弟兄有時會請妻子幫自己挑領帶,如果妻子正在忙,回一句:「你自己選啦!」兩人很可能就吵起來了。

(二)可以享受,卻不一定要擁有
在購買東西上,我學到的第二個寶貴原則是:我們可以享受,卻不一定要擁有。這個世界一直在鼓勵我們裏面的佔有慾,鼓勵我們要「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其實對於我們喜歡的東西,我們可以享受,卻不一定需要擁有。例如,夕陽很美,但我們不需要把夕陽買回家,就可以盡情享受;海灘很美,但我們不需要買下那段海灘,也許只要花一點點錢買個門票就可以享受一整天,甚至大部分海灘都是開放給大眾的,不用花錢就可以去玩。

我過去是一個很喜歡買書的人,一遇到好書就買,而且我有一個很合理的理由:「傳道人當然要多讀書啊,不然怎麼作傳道人?」從小到大,直到我念神學院時期,我都是班上買書最多的。搬家的時候,一箱箱的書可以說是所有傢俱裏面最重的,搬起來辛苦得要命,但我還是照買不誤,因為每當我看到自己的書很多,心裏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驕傲,耳邊還會響起別人的話:「楊牧師你真會讀書啊!」愛買書,其實反應出一種我裏面那種以讀書人為驕傲的心態。(有些人以為買書比買衣服更屬靈,其實不一定,買這兩類東西背後的心態是差不多的。)後來,我去美國進修的時候發現,美國的書非常貴,但是各地都有很好的圖書館,美國人很習慣去圖書館借書。看到他們可以享受書,卻不一定要擁有,讓我感受到很大的衝擊,我開始認真面對我裏面的老我,決定要過簡樸的生活,透過不買書的操練來對付我裏面的佔有慾和驕傲。這對一個愛書人來說很不容易,但長期操練下來,對我的靈生命有很大的幫助!

請大家注意,我不是鼓勵大家不要買書,我的重點是,每個人都要去對付自己裏面的慾望。一個人的必需品可能是另一個人的奢侈品,反之亦然,買書對我來說可能是奢侈品,但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是必需品。有些人的慾望是3C產品,有些人是鞋子或者手錶等等,都要去面對。面對買東西,是在面對一個最深的東西,也就是老我的問題。有一位屬靈長輩曾經說:「我們買東西常常不是因為需要,而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身分,提高自己的價值感,或者要向我們不喜歡的人誇耀:『我有這個東西,你沒有,我比你厲害。』」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面對自己的老我。

三、分享物質的操練
最能夠幫助我們學習過簡樸生活的操練就是經常做物質的分享。分享物質不只是學習過簡樸生活的一種方法,它本身就是簡樸生活的精意。我們的上帝是一個樂意分享好東西給我們的上帝,我們要學習祂,把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好好跟別人分享。每一次分享都不斷提醒我們說,東西是上帝的,救我們脫離自我中心的罪性。

馬太福音六章、路加福音十二章很清楚告訴我們,把物質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就是積財寶在天上。華人對金錢的看法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保羅也這樣認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提摩太前書六:7)但是對於金錢與我們的關係,耶穌講得這更深,祂說財物可以搬到天上去,我們要積財寶在天:「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馬太福音六:19-20)大家希望死後可以把在地上賺的錢帶去天堂嗎?這是做得到的,只要把地上的貨幣換成天堂的貨幣就可以了。大家都知道,從台灣到美國之後,台幣就不能用了,要換成美金才能在當地使用,從地上的國進入天上國也是這樣,要把地上的貨幣換成天國的貨幣。天國的貨幣是甚麼呢?天國的貨幣叫作「愛」、叫作「分享」,當我們把手上的錢無條件地與別人分享,用在愛上帝愛人的事情上,就是把錢換成天堂的貨幣,把錢存到天堂。我們在地上就要開始把錢存到天堂的戶頭,我們死後在天上就是要完全過這種愛與分享的生活。當我們活在分享物質、分享錢財的生活,就是在地如在天了。

分享是天國的生活形態,特別對自己的老我死去、捨己式的分享,而不只是把自己有餘的分享出去。今天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多餘的東西,要把這些東西送人或捐出去,比較簡單;可是要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分享出去,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需要捨己。捨己式的分享,比較像耶穌,因為耶穌來到世界上,乃是把自己的生命分享出來。

有一位弟兄為了學習過簡樸生活,特意操練捨己式的分享,每隔一段時間就從家中選一樣自己最喜歡的東西,送給他認為最有需要的人。有一年十二月,他正在想該送一位同工甚麼聖誕節禮物時,想到他需要一台腳踏車,接著想到自己有一台非常心愛的腳踏車,可以十段變速,聖靈感動他把這台腳踏車送給這位同工。他內心十分掙扎,但後來還是決定把這車子送給同工;他說當他這樣決定之後,內心感到好輕鬆,騎著腳踏車到同工家的一路上,哼唱著〈白白得來,白白捨去〉這首詩歌,開心得不得了:「你們是白白的得來,當白白捨去;傳我聖名,憑著你的信心,叫萬人聽到福音……。」他後來也發現,對於他想騎腳踏車運動這個需要,一般腳踏車就可以了,不需要十段變速的功能。

更有趣的是,那一天,他兒子看到他這樣做,跑過來問他:「爸爸,我班上有個同學連便當盒都沒有,我可以把我的便當盒送給他嗎?」他那個便當盒很漂亮、很可愛,他很喜歡,對一個小男生來講,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出去非常不容易,但是他開開心心地和同學分享,因為他想做跟爸爸一樣的事情。

天國愛的分享會產生連鎖反應,帶給自己自由也帶給周圍的人自由、喜樂和祝福。最近我們家為楊師母慶生,聚會中,每一個人,包括我們的三個孩子以及女婿、媳婦,都分享自己從楊師母那邊領受到哪些美好的特質。兒子順順說:「分享食物。」楊師母很喜歡做菜給別人吃,過去我們做學生工作時,她經常在家裏下廚款待學生(現在因為身體、時間等原因,比較少這樣做了),順順傳承到這種分享食物的特質,常常透過食物來對他所牧養的學生表達愛,他很捨得,他請學生吃的食物有些連我都沒吃過!

結語

耶穌來到世界上,隨時隨地倚靠天父,享受天父給祂的一切供應,祂在地上所做最多、最棒、最好的是,把自己白白給我們。「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腓立比書二:6-8;哥林多前書八:9)今天,我們在地上過簡樸生活,最終目的是要跟耶穌一樣,可以享受物質,卻不被物質捆綁,並且持續不斷地把自己所擁有的分享出去,快樂地分享、自由地分享。這就是簡樸生活的真諦!(2013.10.6‧主日信息‧吳琇瑩整理)

● 問題與討論
①你在過簡樸生活方面,有過哪些學習或見證?
②未來一週,你願意將自己所喜歡的哪些物品送給別人?
十字架筆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上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