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哥林多後書四~五章;加拉太書二章2節
服事主必須有正確的動機,也就是要被主耶穌基督無條件捨己的愛所激勵,不要只是為了別人或自己的期待而做。當我們出於上帝那無條件捨己的愛,歡歡喜喜地服事,裏面會有說不出的平安跟喜樂,不會焦慮、不會被別人的期待所轄制、不會活在害怕裏。
今天我們要查考哥林多後書四~五章,信息主題是「主工人服事的動機」。無論做任何事情,要能成功,都必須有三個因素:一、有清楚的目標,也就是必須知道要達成甚麼(what);二、要有具體可行的策略,也就是要知道如何達成(how);三、要有強大正確的動機、動力,也就是必須知道為何而戰(why)。這三個因素當中,最重要、卻也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就是要有強大正確的動機、動力。許多人做事情之所以失敗都不是因為沒有目標,也不是因為沒有策略,而是缺乏動機、動力,特別是正確的動機跟動力。
動機的重要:有心就有路
比如說讀書,有些孩子知道自己要考高中、考大學(有目標),學校也有很好的老師、很好的教材,甚至放學後還去補習(有方法),但就是不想讀書(沒有動機、動力),因此課業總是不好。學習也是這樣:我們家三個孩子都喜歡音樂,特別是老大、老二,他們小時候很喜歡玩樂器,所以我們就請老師到家裏教他們彈鋼琴。不過,玩樂器是一回事,上鋼琴課是另外一回事;每次鋼琴老師來了,老大會推老二說:「你去上。」老二就推回去說:「妳去啦!」兩人的學習動機都不強,後來我們就沒有繼續請老師來了。可是很奇怪,兩人上了國中後,愛音樂的心越來越強,強到一個地步,會自己主動學習,我根本不知道我們家老二甚麼時候學會了彈吉他、貝斯和各樣鍵盤樂器。我沒有請老師教他,他卻統統學會了,這就是所謂的「有心,就有路」—「心」指的就是動機。
不只讀書、學習,在職場上工作同樣也需要動力;我們教會所推動的「微笑工作」文化,目的之一就是要幫助大家找到工作的動機跟動力。假如一個人沒有工作的動機跟動力,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在美國加州一所教會碰到一位姊妹,她非常聰明、能幹,工作表現傑出,教會服事也很有果效,可是她不喜歡上班,每天進公司前都必須在車上禱告半個鐘頭,預備自己的心,因為她很怕面對辦公室的人際關係。她因為害怕辦公室的人際關係,失去上班的動機、動力,工作對她來說變得非常辛苦。
基督徒的生命成長和事奉,同樣也需要正確而持續的動機、動力。不管是每天早上的個人QT或參加教會的禱告會,都有人爬不起來,在我來看,這是動機不足、動力不夠所造成的。很多年前,我還在帶領社青團契的時候,有一位弟兄無法早起靈修,但是有一天,他竟然清晨六點鐘就起床,因為他談戀愛了,一早趕搭公車去約會—他見女朋友的動力,比見耶穌還強!
沒有動機,做任何事情都很難成功,但並不是說只要有動機、有動力就可以了,我們需要的是正確的動機、動力,如果動機錯誤,可能比沒有採取行動更糟糕,為自己和別人帶來災難。很多年前,我聽到一個很悲傷的真實故事:有一個女孩子到美國念書,得到博士學位的那一天,卻跳樓自殺了。她把博士帽和學位證書放在床上,旁邊是她留給父母的遺書,遺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博士帽和學位證書,我已經為你們拿到了,這就是我一生所追求的。」言下之意是:「我這個博士學位是為你們讀的,你們要,就給你們吧。你們要我做的,我已經做到了,現在我可以去死了吧!」這個女孩子讀書的動機是怨恨,結局非常悲傷。
錯誤的動機帶給自己和別人的,都是災難。從政的人如果動機錯誤,叫作政客、貪官、污吏;從商的人如果把不可以吃的東西賣給人吃,叫作奸商。哥林多後書四章1-5節:「我們既然蒙憐憫,受了這職分,就不喪膽,乃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行詭詐,不謬講上帝的道理,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好在上帝面前把自己薦與各人的良心。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上帝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上帝的像。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保羅這段話中的「將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不行詭詐」「不謬講上帝的道理」,指的都是動機方面的問題。
動機的來源:靈魂深處的信念
甚麼是動機呢?動機是發動一個人採取行動,內心所擁有的想法、看法跟信念。動機是一個人內心深處,包括意識和潛意識裏的思想、信念。一個人若沒有真正的信念,就不會有動機去採取行動。一個人有小的信念就會有小的動機,有大的信念就會有大的動機;有錯誤的信念就會有錯誤的動機,有正確的信念就會有正確的動機。
動機是由我們內心深處的信念所決定的。但是請注意,信念和觀念不一樣,一個人可以懂得某些觀念,卻沒有那樣的信念。例如,學生可以在學校的「公民與道德」科目考一百分,平時卻對老師說謊、欺負同學。內心有信念,比頭腦裏有觀念更重要;決定一個人外在行動的,是信念,不是觀念。
許多心理學家都曾經在實驗中證實信念影響人的力量。有一次,有一位心理學家針對二十個人做了一個實驗,他們都是一喝咖啡晚上就會失眠的人。其中,十個人分在實驗組,十個人分在對照組。他給實驗組的受試者每人一杯無咖啡因的咖啡(受試者不知道咖啡裏沒有咖啡因),但那天晚上,這十個人統統都失眠了,因為他們認定「我剛剛攝取了咖啡因,一定會失眠」。對照組則是,每位受試者都喝了一杯加有咖啡因的牛奶(但他們不知道裏面有咖啡因),那天晚上,這十個人統統很快就入睡了,因為他們相信「我剛剛喝了牛奶,一定會很好睡」。受試者的睡眠品質,決定於他相信他喝了甚麼,更勝於他實際上喝了甚麼。信念對人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自己的觀念是否已經成為信念了呢?很簡單,看我們在壓力下的反應。當我們處在極大的壓力之下,依然持守那個觀念,那就表示它已經成為信念了。死亡是最巨大的壓力,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我們仍然堅持不放的思想,就是我們的信念。哥林多後書四章10-12:「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保羅有一個「為耶穌活、為耶穌死」的信念,即使在面對極大的逼迫和苦難,仍然堅持這樣做。能經過考驗過的觀念才是信念。
最近我讀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見證:有一次,韓國趙鏞基牧師去美國訪問教會增長博士彼得‧魏格納,魏格納說:「上帝給了我醫病恩賜,特別是每次我為人的長短腿禱告時,他們的腿都能變得一樣長。」那天,他的辦公室來了一個伊拉克人,這人有一條腿被火車撞傷、動過手術,所以比另一隻腿短。魏格納當場為他受傷的腿可以變得跟另一條腿一樣長禱告。五分鐘過去了,魏格納禱告得滿頭大汗,趙鏞基牧師在旁邊也看得滿頭大汗,因為他為魏格納感到焦慮,內心想著:「長不出來是無所謂啦,但是希望他的信心不要崩盤啊!」滿頭大汗的魏格納擦擦汗,繼續奉耶穌的名命令那人的腿長出來,沒想到,一段時間之後,那人的腿真的長出來了!越長越長,持續長了大約三十秒,那人高興得不停地在屋子裏面走來走去。趙牧師感到非常震驚,他本來以為神學教授也許很懂有關醫病恩賜的真理,但應該不太能使人病得醫治,沒想到魏格納不僅擁有關於醫病恩賜的神學知識,也有醫病的信心,而且是很大的信心!魏格納相信耶穌已經把醫病恩賜給他了,因此雖然他禱告了很久都沒有結果,還是繼續禱告,他的信心禁得起考驗。
哥林多後書五章7節,保羅說:「 ……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保羅服事主的強烈動力,來自他內心強大的信心、信念—他那信念應該成為所有主工人的信念:「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哥林多前書二:2,五:14-15)這段話對保羅來說不只是一種神學觀念,而是已經深入他靈魂的信念;「耶穌怎麼樣愛我,我就怎麼樣愛人」這個信念是激勵保羅委身忠心服事的強大動機、動力。
主工人的動機:十字架無條件捨己的愛
我們容不容易得到這樣的信念?非常不容易!為甚麼?因為人都是看外貌,也就是根據外在表現、外表的現象來作出評斷,無論對自己、對別人都是如此;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大家都相信「你對我好,我才對你好」「人若對我好,一定有企圖」,無論在學校、在職場、甚至在教會,都是這樣。
我們教會門徒班的目標是要把「無條件捨己的愛」這個信念放在弟兄姊妹們裏面,讓他們可以活出這樣的愛,包括自己經歷上帝的愛,以及愛別人,而不只是徒有神學觀念;我們要學員天天寫「愛的筆記」,每天至少記錄一件上帝愛他們的事情,以及一件他們愛別人的事情。上個禮拜,青年牧區門徒小組中的一位姊妹打電話回家跟媽媽說:「媽媽,我愛妳!」並且感謝媽媽為她做的許多事情。結果媽媽的反應是:「妳到底要我為妳做甚麼,快點直講吧!」這種事情聽起來真是又好笑又悲哀—活在這個世界上,父母連孩子對自己表達愛,都覺得可能有企圖!
這世界上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可是上帝無條件愛我們,「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五:45)上帝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愛都是無條件的,跟我們的表現無關,沒有任何人可以藉著多做任何事情讓祂多愛我們一點,也沒有人會因為少做任何事情而令祂少愛我們一點。而且,上帝並不是等我們變好了,才愛我們,而是在我們還沒改變、還作罪人的時候,就把祂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差到世界上,為我們死:「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約翰福音三:16,羅馬書五:8)
保羅過去也是憑外貌(也就是憑肉體)認耶穌、認自己、認別人,所以看不起耶穌、看不起基督徒,甚至逼迫基督徒,那時他對「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這種無條件捨己的愛,一無所知。但是當他的生命被上帝翻轉之後,眼光就不一樣了:「……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祂了。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五:16- 17)保羅在基督裏變成了一個新造的人,他的人生從此為耶穌基督而活,也就是致力活出一種充滿無條件的愛的生命:「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上帝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拉太書二:2)
主的工人一定要相信上帝用無條件捨己的愛對待每一個人,一定要得到保羅那種為耶穌基督而活的信念,但是改變心思意念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無論是改變自己或改變別人,都不是人做得到的。這件沒有人做得到的事情,卻是聖靈的專業,聖靈來就是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讓我們能夠不效法這個世界,得以每天都心意更新而變化。保羅也說改變人的是聖靈:「……培植我們的就是上帝,祂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哥林多後書五:5)上帝要把聖靈賞賜給我們,聖靈會把我們那無愛的思想、無愛的眼光,改變成上帝的思想、上帝的眼光,讓我們活在世界上可以享受上帝的愛,並且用這樣的愛去愛周圍的人。
我們門徒小組裏面有一位姊妹,她是早產兒,出生後就由奶奶照顧,她從小就對此感到忿忿不平,覺得媽媽不愛她:「要不然為甚麼只把我送給奶奶帶,不送別人?」她參加門徒小組這段時間,時常把跟媽媽的關係帶到上帝面前禱告。這陣子,我們教會有很多年輕夫妻生孩子,每一對夫妻都分享說照顧新生兒有多麼辛苦,單身的她聽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照顧孩子那麼不容易。後來,上帝感動她去思想媽媽當年的處境:媽媽生她時,正好是她現在這個年紀,她想到如果自己現在要去帶一個順產的新生兒,根本就是一件她做不到的事情,早產兒就更不必說了。想到這裏,她突然對媽媽有一種新的瞭解,她開始流淚,跟媽媽認錯,對媽媽表達愛。這是聖靈所做的工作。
今天聖靈所做的最重要工作是改變我們的心思意念,讓我們能夠認識上帝、認識自己、認識別人;愛上帝、愛自己、愛別人。聖靈給我們最重要祝福還不是賜給我們各樣恩賜、為我們行神蹟奇事,而是把上帝的愛厚厚地澆灌在我們心裏(見羅馬書五:5),讓我們認識耶穌、愛耶穌、榮耀耶穌、見證耶穌(參約翰福音十五:26,十六:14)。而且,聖靈這個工作不是只做一次,而是持續不斷地做,透過我們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使我們得著天國國王的眼光、變得越來越像耶穌。
見證:上帝兒女一生最重要的目標是單單愛耶穌
我從小就信耶穌,上中學後開始讀聖經,聖經讀完一遍之後,決定要認真作基督徒,要好好照著聖經所教導的,「為主而活」。那時候,我對「為主而活」的理解是:在家裏作一個更好的兒子、在學校作一個更好的學生、未來作一個好爸爸。我「為主而活」活得非常認真,表面上看起來也很有果效,可是感覺滿辛苦的,因為我對上帝的愛沒有太多感覺,雖然經常聽耶穌基督為世人釘十字架的故事,聽的時候並不覺得感動。我讀聖經的速度很快,囫圇吞棗地就過去了;我不太喜歡禱告,禱告的時候只是行禮如儀,把所有事情跟上帝報告一遍。那時候我常常想,假如我是上帝,聽這種禱告的感覺應該是蠻無聊的。
上大學後,有人跟我說:「你讀聖經的時候不要讀那麼快,要慢慢讀、慢慢默想,要在經文中讀到耶穌;禱告的時候不要只顧著自己一直講,要聽耶穌的聲音,要跟耶穌對話。」有屬靈前輩教導我們說,人生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作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爸爸,甚至也不是作一個好基督徒、好同工,人生最重要的目的是認識耶穌、享受耶穌、愛耶穌,並且用這樣的愛來生活。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滿新鮮的,聽起來很美好,於是我開始為此向上帝禱告,漸漸地,我改變了:我讀經的時候覺得越來越有味道;我以前的禱告內容有八、九成都是事工報告、代禱,只有一點點敬拜、感謝、讚美的時間,可是隨著我越來越認識耶穌,敬拜、感謝、讚美的比重越來越高,而且我發現我很享受跟耶穌在一起,禱告時間變得越來越長,往往捨不得結束。
很有趣的是,隨著我越敬拜上帝、越認識耶穌、越愛耶穌,我的生命也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以前我靠自己很努力地作好孩子、好學生、好基督徒,現在卻輕輕鬆鬆地就把這些角色扮演好了,而且表現得比以前更好,周圍的人都有感覺。家人對我的改變最有感覺,他們說我變得很喜樂、很熱情、很有信心,這些特質是我過去所沒有、也不曾想過自己竟然會擁有的。過去我作基督徒作得滿辛苦的,可是現在我真的有極大的喜樂從裏面湧出來,我常常和大家說「哪裏有愛,那裏就有喜樂」,這是我的親身經歷!
親愛的弟兄姊妹,有一天我們都要來到上帝的審判台前,那時祂不會問我們,在地上生活期間我們是不是一個稱職的父母、帶了多少人信主、賺了多少錢、成就多少豐功偉業,祂只看我們這個人裏面有多少祂兒子耶穌基督的味道,祂只看我們裏面有沒有永生、有沒有愛。美國前總統艾森豪過世前,葛理翰牧師來看他、為他禱告。葛理翰牧師停留了大約半小時,臨走前,艾森豪說:「請你再多留一會兒好嗎?我還有話要跟你說。我還沒預備好去見上帝,請你告訴我該如何才能回到上帝身邊好嗎?」葛理翰牧師告訴他:「你能夠見上帝,不是用總統的身分,也不是因為你在地上做過甚麼好事;你能夠見上帝是因為耶穌已經為你的罪死在十字架上,耶穌以十字架的愛充滿你、解決了你的罪問題。你只要接受耶穌,就可以乾乾淨淨地去見上帝了。」艾森豪請葛理翰牧師為他禱告後,他馬上得著極大的平安,在主裏安息了。今天我們預備好自己可以見上帝了嗎?人無法靠自己預備甚麼,只能倚靠聖靈把耶穌的生命放在我們裏面。
結語
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服事主必須有正確的動機,也就是要被主耶穌無條件捨己的愛所激勵,不要只是為了別人的期待而做,也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期待而做。我們也要小心,不要變成教會裏的佛教徒、回教徒,以為可以透過做這個、做那個來討上帝的喜悅;能討上帝喜悅的只有耶穌,上帝把祂兒子耶穌的生命放在我們裏面,透過聖靈給我們作憑據,我們乃是拿著這個憑據去見上帝、討祂喜悅,而不是拿著我們自己的好行為。當我們出於上帝那無條件捨己的愛,歡歡喜喜地服事,裏面會有說不出的平安跟喜樂,不會焦慮、不會被別人的期待所轄制、不會活在害怕裏。(2013.6.2‧主日信息‧吳琇瑩整理)
● 問題與討論
①想一想,在你目前所有的服事角色中(包括家庭、職場、教會中的角色),哪些是為主做的?哪些是為別人或自己做的?
②過去一週,你有哪些思想,不是你自己本來就有的,而是聖靈在你生命中工作的結果?
十字架筆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上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