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歌羅西書三章16-17節、耶利米書四十八章10節
今天很多上帝的兒女沒有辦法活出上帝的心意,不是因為上帝不對我們說話而是因為我們害怕!……我們要作禱告的勇士,不要作禱告的隱士。當上帝說:「夠了,出去行動!」我們就不要再禱告,直接採取行動吧。
今年我們教會的主題是人人起來事奉。當我們想到事奉,我們會想到甚麼?在歌羅西書三章16-17節,保羅給了我們一幅非常清楚的事奉的圖畫:「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裏,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上帝。」甚麼叫事奉?事奉就是作僕人。在原文裏,事奉跟作僕人、敬拜都是同一個字根。事奉就是作上帝的好僕人,上帝說甚麼我們就做甚麼,僕人就是聽主人話的人。
禱告與行動都是事奉
當我們想到事奉的時候,我們通常只會想到去做事,其實保羅講得很平衡,他在歌羅西書三章16-17節給我們兩幅事奉的圖畫。第一種來到上帝面前等候上帝、聽上帝的聲音:「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地存在心裏,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這是奉耶穌的名禱告敬拜的事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來到上帝面前聽上帝說話。第二種事奉是當我們有耶穌的話語、耶穌的心之後,我們奉耶穌的名採取行動、生活的事奉。就是保羅說的:「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上帝。」耶穌是上帝最好的僕人,祂在地上怎麼事奉、怎麼生活,我們就要學祂的樣式。
當我們想到事奉的時候,我們通常想到的是第二種事奉。我們教會強調「先禱告再事奉」之中提到的「事奉」就是指第二種「行動的事奉」,可是我不希望大家有一個誤解,以為有外在的行動才叫作事奉。其實禱告就是一種事奉!而且,事實上,禱告的事奉更優先。先有禱告敬拜的事奉,再有行動生活的事奉,這兩樣事奉有先後次序的關係。為甚麼?因為我們若不先禱告,就沒有基督的話語,就是憑著我們自己亂做一通。這樣的事奉很容易導致既無效率也無效能,即使人看起來有結果,但並不是上帝要的事奉,根本無法討上帝的喜悅。所以耶穌說:「信上帝所差來的,這就是做上帝的工。」(約翰福音六:29)我們需要先來到上帝面前等候祂,先聽主的聲音,得到基督的道理、得到作僕人的心,知道主的意思,然後再進入行動的事奉。這樣我們才會事奉得好,事奉得準確,討上帝的喜悅。若沒有第一種禱告敬拜的事奉,就不會有第二種生活的事奉。
可是反過來說,我們也要小心,若我們只有第一種禱告敬拜的事奉,沒有第二種生活行動的事奉,同樣會有問題。我們蒙召是要事奉上帝,事奉不只是禱告而已,其實我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過生活。假如我們只是躲在禱告塔裏面、躲在書房裏、躲在禮拜堂裏,沒有帶出生活行動的事奉,可能我們只是在逃避問題,而且我們的禱告事奉本身可能也有問題。奉耶穌的名禱告敬拜的事奉一定會帶出行動的事奉,這兩樣事奉一定會連結在一起,且有先後次序的關係。
光禱告不行動的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上帝不聽我們的禱告,上帝不對我們說話。其實常常是因為我們沒有採取行動,才以為上帝不說話,其實祂已經說了。最近我讀了一位屬靈長輩所寫的書,他在書裏面說,我們的禱告75%是無效的禱告,為甚麼?因為我們所禱告的,上帝已經應允我們、回應我們、吩咐我們去做,可是我們還在禱告,沒有行動,所以基本上這種禱告是無效的。不禱告就開始行動會出問題,可是光禱告不行動也是無效的。如果我們一直禱告而不採取行動,有一天我們會再也聽不到上帝的聲音。其實這兩種錯誤,我們都很容易犯,面對事奉的學習是一生的功課。我們今天要特別來談「只禱告不行動」的問題。
1.對禱告有錯誤認知
為甚麼我們會只禱告不行動?大概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我們對禱告有錯誤的認知。有些人向上帝求方言的恩賜,求了老半天也沒有,因為他雖然求方言的恩賜,嘴巴卻一直不肯開口。我們以為向主求恩賜,恩賜就會自動產生,可是我們若不開口跟主配合,恩賜不會自動產生。我們若是一直為家人信主禱告,卻沒有採取必要的行動,家人當然不會信主。很多時候我們說要合一,我們拚命禱告,可是我們卻沒有實際向人認罪、採取悔改的行動,我們怎麼合一?我們對禱告有錯誤的認知,我們低頭禱告,抬頭就想見神蹟!成為基督徒的時間越久,越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我們沒有弄清楚上帝的責任跟我們自己的責任。到底是我們在事奉還是上帝在事奉?當然是我們在事奉!上帝已經把很多東西都預備好了,我們要禱告聽祂的聲音,我們也需要採取實際行動去事奉祂。因信稱義也是這樣,上帝稱我們為義,可是我們需要採取的行動是去信靠祂、需要認罪悔改接受上帝的救恩,並且去服事人。
2.懶於採取實際行動
第二個問題是懶惰,因為很多時候禱告其實比較簡單,採取實際的行動往往比較困難。請問去向別人認罪、和好,作愛的表達容易嗎?我們要花時間、要耗精神體力……真的很不容易,相較之下禱告當然比較容易。耶利米書四十八章10節:「懶惰為耶和華行事的,必受咒詛;禁止刀劍不經血的,必受咒詛。」懶惰為上帝行事的人慘了,會受咒詛!就好像該認罪的時候,我們沒有認罪,就會落在死亡的咒詛裏。因信稱義不是寂靜主義,因信稱義會採取禱告的行動、採取愛上帝也愛人的行動!「禁止刀劍不經血的,必受咒詛。」該為上帝打仗的時候,我們就要抽出刀劍,不然就會受咒詛!我們是屬靈的戰士,不是屬靈的隱士!很多年前,有一次我跟怡朱區牧交通,談到我們教會推動佈道課程、屬靈認領不遺餘力,可是我們的佈道好像都沒有起色。她說:「楊哥,我們不能只有屬靈認領,還要實際去探訪認領的對象!不採取行動,光是屬靈認領是沒有用的!」怡朱區牧是一個很會進行屬靈認領的禱告,也是很會行動的人,我這才發覺我們花在屬靈認領跟禱告的時間,多過行動探訪的時間。在佈道事奉上,她教了我一課。
我們需要採取行動,先禱告再行動,並不是光禱告不行動!特別是在海外宣教的事奉上,我們的禱告遠遠多過我們的行動,我們採取的行動實在太少(嚴格來講,面對宣教事奉我們的禱告其實也不多!)。很多年前我問兩個來台灣宣教的外籍宣教士(他們大學畢業就來台灣宣教),他們來台灣宣教是不是有很清楚的憑據?是不是好好地禱告尋求主之後,才決定要來這麼遠的地方宣教?他們看著我,不明白我在說甚麼,因為他們認為馬太福音廿八章18-20節就足夠作為他們的憑據了!我突然發覺這是我們華人教會的通病,其實上帝已經很明白地吩咐我們了,我們卻還在禱告是否要宣教,難怪我們經歷不到神蹟。很多時候其實是我們懶惰,是我們不願意行動。面對宣教,我的態度有很大的調整:如果有宣教外展的機會,我會盡快地直接採取行動,我當然會禱告,但卻不是消極地詢問上帝要不要外出宣教事奉。我寧可採取行動犯了錯,也不要光禱告不行動而得罪上帝。就好像作海外宣教,只要有機會我就採取行動,不拖延。為甚麼我們提到宣教,都認為要有來自上帝的清楚確據,留在真理堂服事卻不覺得要有來自上帝的清楚確據?
3.害怕採取實際行動
上帝已經把很多事情清楚地告訴我們,只是我們可能對禱告有錯誤的認知,可能懶惰不想採取行動,但最可怕的是第三種問題:我們感到害怕。害怕會解除我們一切的武裝,讓我們無法遵行上帝的旨意,讓我們躲在自己覺得安全舒適的地方走不出去。昨天我們的長執會花很多時間檢討新店事工,可是我覺得不管我們遇到多少困難艱苦,不管花了多少時間、人力、金錢,我還是覺得我們走出去宣教是對的。我寧可出去也不要躲在真理堂,因為出去宣教,我們才會學習到很多以前我們不會學到的功課。出埃及記十四章記載摩西在紅海邊向耶和華哀求,因為前有紅海,後有追兵,可是上帝說:「你為甚麼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出埃及記十四:15)不往前走,摩西和以色列人就看不見上帝與他們同在,看不見上帝分開紅海。很多時候是我們先踏出去了,紅海才會分開,約旦河的水才會停止往下流。
我檢討過去自己四十年的事奉,很多時候都是清楚上帝給的異象與託付,就直接做了,不一定有甚麼神祕的經驗或感覺。十多年前我們決定要辦牧者訓練中心的時候,鄺健雄牧師問台灣很多牧師:「誰要主辦牧者訓練中心?」沒有人願意。鄺牧師問我:「楊牧師,你要不要來做?」我當場沒有禱告就回答:「我們做!」其實當時教會同工中也有反對的聲音,但是我很清楚小組化是我們教會的異象,所以當然要辦牧者訓練中心來推動小組化。沒有想到,現在決定台灣教會轉化復興的關鍵就是小組化教會的連結,我真是為牧者訓練中心感謝主。當時我們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影響,如果我們不踏出去,根本不知道會這樣。關於宣教,我寧可踏出去行動犯了錯,也不要躲在舒適的地方不做事。
很多年前,傅立德牧師要開始全職事奉之前,他去找學生中心的創辦人鍾可聆教士,告訴她自己的擔心:「萬一上帝沒有呼召我,我卻成了傳道人該怎辦?」鍾可聆教士回答說:「有兩種犯錯的可能。第一,上帝沒有呼召你當傳道人,而你當了傳道人。第二,上帝呼召你當傳道人,而你沒有當。哪一種比較嚴重?我寧可犯第一種錯誤!」今天很多上帝的兒女沒有辦法活出上帝的心意,不是因為上帝不對我們說話,而是因為害怕!鍾教士一下子就看到傅牧師當時心裏的害怕。我們要作禱告的勇士,不要作禱告的隱士。當上帝說:「夠了,出去行動!」我們就不要再禱告,直接採取行動吧。很多年前,我還在北美進修,我的岳父母已移民美國,當時楊師母很擔心她的父母,因為這對老人家居無定所、常需要搬家。有一天主對楊師母說:「孩子夠了,不要再哭了。我會負責!」於是楊師母就不再哭了,起來寫信給所有的兄弟姊妹,協調父母的居所。結果上帝真的在休士頓為這對老人家安排居所,直到他們九十幾歲安然見主面的日子。
結語
面對宣教,我們寧可出去犯了很多錯誤,也不要犯了上帝要我們出去,我們卻留在原地的錯誤。求主幫助我們,我們真理堂所有全職同工都很清楚,未來十年是宣教的世代,是為下一代站出來的世代。我們寧可為下一代做很多事而犯錯,也不要完全不為下一代做事而犯錯。求主幫助我們作一個禱告的勇士,把刀劍抽出來打仗!我們要先禱告再行動,可是不要光禱告不行動─後者跟不禱告就行動是一樣嚴重的錯誤!關鍵在於我們要奉耶穌的名,常常把耶穌放在心裏,我們一定知道甚麼該做,甚麼不該做。奉耶穌的名,我們禱告會禱告得準確,行動也會行動得準確。當我們奉耶穌的名禱告、行動,一定會出現的就是「感謝」的心。因信稱義的人一定會懂得感謝,在禱告的時候感謝,在行動的時候感謝。我看有些人禱告得很辛苦,是用肉體禱告,毫無感謝。禱告沒有耶穌,拚命禱告也不屬靈。我們一定要學習禱告的事奉,但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行動的事奉,這兩樣事奉要連結在一起,而且要先禱告再行動!(2014.5.17‧週六晨禱信息‧吳俊德整理)
● 問題與討論
①關於禱告的事奉與生活行動的事奉,你覺得哪一項事奉對你來說比較容易?哪一項比較不容易?為甚麼?
②你認為甚麼樣的人才可以成為宣教士?面對宣教,為甚麼我們都是禱告得比較多,行動得比較少?
十字架筆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上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