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3. 經歷上帝完全的救恩:以義代替不義

【主日信息回應】彼得前後書系列講道:警醒等候主(3)在「為義受苦」中等候主

經文:彼得前書三章,一章15-16節

我們若無法對一個不公不義的人表達無條件的愛,那表示我們對上帝的救恩領受得不完全。




活在這個世界,無論基督徒或非基督徒,人人都會受苦,因為這是一個墮落的世界;只是每個人所受的苦,種類不一樣。「為主受苦」這個主題貫穿整卷彼得前書,彼得從第一章到第五章都在鼓勵、勸勉初代教會中那些為主受苦的基督徒,特別是二到四章,讓基督徒知道如何在每天實際的生活中面對苦難。

基督徒要以義代替不義

根據彼得前書,基督徒所受的苦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為自己的罪與不義而受苦(第四章甚至提到有些人因為好管閒事而受苦);另外一種是為了遵行上帝的旨意而受苦。活在這個世界,基督徒在一切事情上都要遵行上帝的旨意,可是為甚麼遵行上帝的旨意會受苦呢?因為世界、肉體、仇敵都不願意我們遵行上帝的旨意,想盡辦法打壓我們、傷害我們,例如當我們選擇不跟從世界的風俗、不隨從情慾的敗壞,而選擇按著上帝的價值觀而行的時候,世界會反對我們、我們本身的老我會感到很不舒服。

基督徒在遵行上帝旨意的過程中,外在可能會遭到逼迫,特別是,上帝的一切旨意當中的「以義代替不義」這一項。彼得前書特別談到基督徒為「以義代替不義」所受的苦,也就是為義受苦。「以義代替不義」是甚麼意思?聖經教導我們,要為了愛上帝的緣故順服人的一切制度,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受到不義之人的壓迫(我們在職場可能會遇到不講理、不義的老闆,在家裏可能會遇到不義的家人,甚至在教會也可能會遇到不義的領袖、同工),當我們遇到這些不公不義的人,依然定意遵守上帝的心意,以恩慈、良善對待那壓迫我們的人,接納他、饒恕他、祝福他─這就是「以義代替不義」。世界的價值觀是「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就對你更不好。你挖我一塊肉,我要挖你兩塊肉。」聖經教導我們,不要跟世界一樣,基督徒的價值觀是「你對我不好,我還是要對你好。你挖我一塊肉,我願意讓你挖兩塊肉。」以義代替不義的過程,一定會令我們受苦。彼得前書的主題是為主受苦,其中特別把焦點放在為義受苦。

上帝是聖潔的,我們要和祂一樣

基督徒為甚麼要這樣做呢?難道基督徒有被虐待狂嗎?彼得前書的回答是,因為我們蒙召就是為了要以義代替不義、為行善而受苦。為甚麼上帝要召我們到這樣的位置,要我們為不公義的事情受苦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最根本是要認識上帝是怎樣的一位上帝、我們是怎樣的人,以及甚麼是救恩。

彼得前書一章15-16節:「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以義代替不義」是上帝的屬性,這樣的屬性也叫作無條件的愛。上帝起初創造我們的時候,是按著祂自己的形像造我們,祂把這種「以義代替不義」、「無條件愛人」的性情同樣也放在我們裏面。只是我們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之後,就把這種性情失去了。上帝要恢復我們,於是差祂兒子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活出上帝那聖潔的生命,然後把祂的義給我們,承擔我們一切的不義。這也就是上帝對我們所施行的救恩!

上帝拯救我們,不只要把我們從情慾、敗壞、惡行裏拯救出來,更是要把我們拯救到一個地步,使我們像祂的兒子耶穌。有時候,我們能體會上帝的救恩使我們脫離罪惡,卻不知道脫離罪惡之後,要進入哪裏。我們脫離罪惡之後,要進入上帝的義!上帝的義是甚麼?保羅講得非常清楚:「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裏面成為上帝的義。」(哥林多後書五:21)上帝使無罪的耶穌為我們成為罪,披戴我們所有的罪,好叫我們這個人成為上帝的義,耶穌以祂的義代替我們的不義,這就表明了上帝的義。

因此,我們若無法對一個不公不義的人表達無條件的愛,那表示我們對上帝的救恩領受得不完全。上帝把我們從罪惡當中拯救出來,祂的拯救並非僅僅只能讓我們脫離罪惡,乃是可以拯救我們到像耶穌那樣聖潔的地步,能夠不以惡報惡、不以辱罵報辱罵(見彼得前書三:9)。

站在恩典的地位

基督徒願意以恩慈、良善對待那壓迫我們的人,不是因為我們有被虐待狂,也不是因為我們這個人多有「修為」,乃是因著上帝的恩典。恩典就是我們根本做不到,上帝把這一切當作禮物送給我們。若我們不認識恩典,不可能活出這樣的愛;若我們拚命禱告、迫切禱告,卻不是在恩典中禱告,就不會有任何果效。彼得前書五章10、12節:「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我略略地寫了這信……證明這恩是上帝的真恩。你們務要在這恩上站立得住。」今天我們能夠在「為義受苦」裏等候主的義,最重要的就是站在恩典的地位上。保羅也強調恩典的地位:「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羅馬書五:1-2)惟有站在恩典的地位,才有辦法為主受苦,才有辦法以義代替不義。聖潔是一個範圍、一個地位,因為聖潔從恩典來,恩典也是一個地位、一個範圍、一個眼光、一個看法、一個態度。

站在恩典的地位上就是,百分之百倚靠上帝所給的力量。這點很困難,因為我們都是吃分別善惡樹果子的人,天生就喜歡倚靠自己。很多人經常一遇事情就急得要命,這種情況的根源問題也和離開恩典的地位有關。在恩典裏的人遇事不慌不忙,很放鬆;不在恩典裏的人,凡事靠自己,容易慌張。站在恩典的地位指的是內在的態度,和外在做多少事情沒有關係,一個站在恩典地位上的人,渡假很快樂,一天工作廿四小時也很快樂。站在恩典的地位上跟信心有關係,信心就是看見自己可以站在恩典的地位;不是基於信心、不是站在恩典地位的禱告,是沒有用的。上個禮拜我帶領青少年父母聚會,他們當中有人跟我說,他們拚命禱告,卻越禱告越焦慮。確實,如果我們裏面沒有恩典的觀念,禱告只會讓我們放大問題,越來越焦慮。腓立比書四章6節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禱告中沒有感謝的心,表示已經離開恩典的地位,這樣的禱告把焦點放在問題,把問題越看越大,越看越慌張。歌羅西書三章17節,保羅說:「無論做甚麼,或說話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穌的名,藉著祂感謝父上帝。」我們要用信心在一切事情上看到耶穌,看不到耶穌就看不到恩典,看不到救恩就看不到聖潔,也看不到義的代替不義的。恩典的雙胞胎是信心,信心就是看見那看不見的。而連信心都是那為我們創始成終的耶穌做成的!

進入恩典地位的屬靈操練

寫十字架筆記這個屬靈操練,可以幫助我們常常回到恩典的地位。寫十字架筆記要從站在恩典的地位開始,先看到上帝非常好,上帝的愛、上帝的話非常可信,知道體貼聖靈的乃是生命跟平安,因此願意放下自己的意思。當我們操練寫十字架筆記到一個程度,這樣的思考與選擇變成習慣動作,我們就可以像保羅所說的:「……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羅馬書五:3-5)這說起來簡單,可是非常困難,因為我們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我們需要聖靈幫助我們。

感恩也可以幫助我們進入恩典的地位。很多年前我聽趙鏞基牧師說他一天感謝一千次,意思就是不斷地感恩,不斷感恩就是提醒自己在恩典的地位。對上帝的恩典有感覺,那種感覺會讓我們很想為上帝作見證,不斷說、搶著說。即使我們素來沒有作見證的習慣,當我們經歷的恩典大到一個地步,我們會打從內心滿有熱情地向人作見證。單單感恩、單單訴說上帝的恩典,就對我們的生命有很大的造就。當我們數算生命中上帝透過人賜給我們的恩典,例如爸爸媽媽、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職場中的同事、教會的弟兄姊妹等等,我們的生命就會大得滋潤。數算恩典會讓我們進入恩典的地位、用恩典的眼光看事情。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操練,那就是施恩典,面對惡待我們的人,依然對他好。荷蘭籍的彭柯麗姊妹(Corrie Ten Boom)在《密室》這本書中記載了一個以義代替不義、施恩典的事情:她和家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倚靠上帝、保護猶太人免遭納粹黨殘害,所有家人卻死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只有她活著出來。大戰結束後,有一天她在某個聚會中遇見當初在集中營殘害她的那個人,對方不認得她,要和她握手問安,但是她馬上就認出他,頓時整個人都僵住了,怎麼樣也伸不出手問候對方。但是聖靈讓從恩典的眼光看見,與這人和好是上帝的意思,於是她不理會裏面那些錯綜複雜的感覺,憑著意志把手伸出去,握住對方的手─就在那一刻,她感到自己整個人被聖靈充滿!靠著聖靈,我們就可以進入恩典的地位、用恩典的眼光看事情,以致能夠行出恩典的行動,以義代替不義,愛那傷害我們的人。(2010.11.23‧同工週會信息)

●問題與討論
1. 請分享你為了愛耶穌而為義受苦的經驗。
2. 聖靈通常都如何幫助你回到恩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