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1-2. 2025宣教異象「遍地植堂,得地為業」(補充與說明)

【主日信息回應】2025宣教異象系列講道(1)

經文:馬太福音廿八章18-20節;詩篇二篇1-9節

大使命的目標是得著一個一個的國家,門訓所有國家,使所有國家都作主的門徒。




這個主日的講台信息是傳遞我們教會2025年的宣教異象「遍地植堂,得地為業」。未來十年,外展宣教是我們的事奉重點。今天我們要針對這個異象再作一些補充說明。

字詞定義

要更準確地認識這個異象,我們需要對一些宣教相關的名詞有清楚的認識,主日講台的時間有限,無法一一說明,安排在今天和大家分享。

國度。很多人對「國度」這個詞的印象是:反正只要是超越堂會的事奉,就叫作國度事奉。其實這樣講,在神學上並不準確。「願祢的國降臨」是講到上帝在人心掌權,人心改變。求上帝的國度降臨是求祂在我們個人、各樣團隊(家庭、教會、職場、國家)中完全掌權,不只是跨堂會的團隊。

教會。教會是一群人,是上帝在創立世界以前就已經決定的,這一群人被三位一體真神分別、揀選出來,在永恆裏面跟主合而為一,彰顯出上帝的榮耀。教會有兩種,一種是看得見的,一種是看不見的,宗教改革特別強調看不見的教會,看得見的教會並不是真正的教會,可能會腐敗,當中可能充滿了沒有真正重生得救的人!耶穌眼中的新娘是歷世歷代是被分別為聖,跟三位一體真神連結的一群人。耶穌說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教會(見馬太福音十六:18),換句話說,教會的權柄大過陰間的權柄。真正有權柄的是那看不見的教會,也就是真正跟基督連結在一起的一群人,這是一個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集合。看得見的教會,有些擁有勝過陰間的權柄,是真正的教會,但有些並不是真正的教會,這兩種混雜在一起,看得見的教會當中既有麥子,也有稗子。

復興。復興是指已經得到生命的人,之後生命漸漸老舊,慢慢退步,甚至已經離開主了,當這些人被恢復過來,恢復到跟主有連結的關係,生命更新,事奉更新。復興是恢復跟主親密的關係,並且持續不斷地成長,從一個階段進入下一個階段,無止盡,因為教會跟主的親密是無止盡的。

轉化。轉化是指還沒有信耶穌的人與團隊,因著接受彌賽亞基督的價值觀,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各層面開始改變。宗教改革的時候,馬丁路德在1520年開始做宣教的工作,十年之間就把整個德國轉化過來,1546年他去世時,北歐也已經開始轉化。後來德國教會持續往北歐宣教,整個北歐就基督化了。今天,雖然北歐的教會普遍需要復興,但是那個地區的教育、文化、體制等等,基本上都以聖經價值觀為基礎。教會需要復興到一個地步,有實力轉化整個國家的文化、食衣住行育樂等所有層面。今天,我們的國家還沒有被教會轉化,卻被性解放運動轉化了,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離上帝對教會的這個命令跟應許非常遠:「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 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詩篇二:8-9)我們的主已經復活升天,現在正在父右邊為我們這樣禱告,我們也要這樣禱告。我們要藉著宣教事奉得到整個台灣,從台灣開始往外,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東亞、東南亞、中亞、西亞,整個亞西亞!

佈道。以弗所書四章11節:「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傳福音就是領人歸主,這樣的工作就是佈道。我們教會對佈道的定義是,把人領到受洗為止,這當中所做的一切。

教。很多人把佈道、宣教混為一談,但兩者其實是不同的。宣教就是去完成大使命,建立教會。佈道只是宣教的一個部分,佈道、領人歸主以後還要裝備、造就,所有整合起來要建立基督的身體,這就是宣教最終的目標,這也就是馬太福音廿八章18-20節的意思。宣教又有短宣和長宣。短宣就是短時間的宣教。短宣可以做好多事情:可以是服務性的,因為教會的功能有服務;純粹去禱告的,是禱告的短宣;有一種是帶領人歸主的,叫作佈道性的短宣;還有一種完全是造就、培訓的,是培訓的短宣。長宣則長期是在一個地方,把佈道、禱告、裝備等各方面的工作聯合在一起,把基督的身體建立起來。

真理堂2025宣教異象的內涵,就是大使命

教會宣教的異象和詩篇二篇1-9節有密切關係;在末世的宣教事奉中,這段經文常被提到:

外邦為甚麼爭鬧?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那時,祂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祢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祢。祢求我,我就將列國賜祢為基業,將地極賜祢為田產。祢必用鐵杖打破他們;祢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

上帝揀選彌賽亞,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上帝的國度,得到一群屬於祂的百姓。在建立基督身體的過程,這世上的國要被那個石頭砸碎,但以理書說:「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於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成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

四五十年前,基督徒對大使命的理解都是領人歸主,最多就是再加上帶領他作門徒,無論如何,之後都是把他鎖在一個地方,叫作禮拜堂。馬太福音廿八章18-20節的意思不是這樣。「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在英文聖經,這裏的「萬民」是“all nations”,直譯就是「你們要去,使所有國家作我的門徒」。最近十年左右,教會界出現了「門訓列國」這個詞,這是大使命最準確的意思。大使命的目標是得著一個一個的國家,門訓所有國家,使所有國家都作主的門徒。馬太福音廿八章18-20節的意思是,我們要得到城市、得到國家,把整個國家領入彌賽亞的國度裏面,人心要改變,讓基督作王,把上帝的道傳給這個土地,讓這塊土地的百姓跟隨耶穌基督,而不是把人們鎖在禮拜堂裏面,不在禮拜堂裏面的就不管他們。大使命是要改變整個國家、轉化整個國家。

完成大使命的兩大要素:權柄、能力

一旦講到上帝的國要降臨,一定會牽涉到權柄跟能力這兩件事情。耶穌把大使命交付給門徒的時候,祂在講大使命的內容「你們要去,使所有國家作我的門徒」之前,先指出祂的至高權柄:「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我們若沒有領受到耶穌的權柄、沒有和祂一起使用權柄,不要想得到城市、國家。事實上,我們若沒有來自主的權柄以及服事的能力,連一個單獨的人都得不到。以弗所書最後講到,教會建造的過程會遇到撒但的攻擊,當我們在與空中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時,我們需要有來自耶穌的權柄、能力,才能打勝仗。

有權柄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有權柄。上帝給我們一個名分,等於就是給我們一個相對應的權柄,有名分就一定有權柄。有些基督徒過於浪漫、太理想主義,說:「我只要默默服事就好,不需要名分。」這觀念不對!名分意味著權柄,天上會看重,地上也會看重,沒有名分的話,天不會甩你,地也不會甩你。我們需要權柄,也需要能力;要完成工作一定需要能力、恩賜、才幹。有權柄卻沒有能力,就好像十個都取得醫師資格的人,其中有些人並沒有行醫的實力,面對病人束手無策。有權柄卻沒有能力,還是沒有用的。即使我們名片上印著看起來很風光的職稱,但是別人跟我們接觸後若看出我們沒有能力解決他的問題,那麼他是不會接受我們的服事的。有能力卻沒有權柄,則像是一個柔道十段的高手,雖然有能力制伏小偷,卻不可以隨便出手,因為他沒有權柄。我們不只要有權柄,也要有能力。當我們說要幫助人們建立家庭,那麼我們自己家庭建立起來了沒有呢?如果沒有,那就是白講。

權柄、能力都從耶穌而來,我們可以向祂祈求。若我們需要權柄但是沒有權柄,可以直接禱告說:「主!請賜給我權柄。」提摩太前書三章1節說,當一個愛主的人羨慕擁有權柄,這是好的:「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有了權柄,才能夠順暢地執行一些事情。同樣地,需要能力卻沒有能力,當然也可以向祂求。保羅鼓勵我們要向主求各樣的恩賜,也就是各樣的能力,來服事建造教會:「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 ……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哥林多前書十二:1、十四:12)

使用權柄、能力時要注意的事情

在使用權柄、能力時,有兩件事情最重要:一是禱告,向天要權柄、向天要能力;另外一個是服事,一顆作僕人的心。

禱告
一個人禱告的範圍決定他服事的範圍。大家認為,區牧、區長、小組長、小隊長的差別是甚麼?有人以為他們之間的差別是,管多少人;其實不只是如此,他們真正的差別是禱告的質與量的差別,以及禱告所帶來的權柄範圍、能力深度。一個同工若是單單有名分,他的禱告所遮蓋的範圍和深度卻不夠,那麼他實際的事奉其實低於他的名分,因為沒有能力。能力來自禱告,禱告的範圍、深度跟廣度,決定了一個同工使用權柄、能力的廣度跟深度。一個同工要能夠帶領禱告會,負責甚麼事奉,就要有能力帶領那個事奉的禱告會。在我們教會,做事情和禱告的人必須一致,不能一個人只做事,另一個只禱告。我們必須先禱告,再工作,每一個層級的同工都必須這樣。

僕人式事奉
僕人式事奉可以讓人的心打開、願意接納我們,好叫我們的名分權柄、能力成為他的祝福。有名分、有能力,可是不知道怎麼服事別人,對方的心不會對我們打開,頂多只會因為我們的名分大,表面上聽我們的,內心根本不服。我們要在愛中服事別人,人家才會打從心裏接受我們。

耶穌說,我們傳福音的時候要去和好人家連結:「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裏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馬太福音十:9-11)別人會因為他們信任的人而接受我們這個人、接受我們的服事。耶穌這個吩咐當中蘊藏著一件事情:好名聲、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若我們總是自我中心,自以為了不起,不在乎與別人的關係好不好,老是跟別人過不去,這樣,即使我們有名分權柄、有能力,人家不會甩我們,我們的服事會受攔阻。我們要尊重別人,以作僕人的心服事別人,人家才會接受我們。這種態度的最深處,是一顆像羔羊那樣柔和謙卑、完全順服的心;我們的主柔和謙卑、完全順服,我們要跟祂一樣。

柔和謙卑、完全順服的特徵之一是,委身,而一個人是否對上帝委身、對人委身,是很容易從外面就看出來的,人家不只是聽我們怎麼講,還要看我們的行動。若我們說我們對某個事奉委身,那麼人家來找我們協助或配搭時,我們願不願意給出時間、給出資源呢?人家可以從我們在這些事情上的決定,清楚看出我們是不是真的委身。我聽過別教會的同工說:「真理堂很好使!」我想這是讚美。人家喜歡跟真理堂配搭,是因為我們無論給出任何資源,都是學習用無條件的態度,不期望回報。委身非常重要,無論哪個團隊,若當中沒有真正委身給團隊的人,即使這個團隊有權柄、有能力,也會釋放不出來。那種委身是捨己,是承擔,是把自己的心給出去,若團隊中沒有這樣委身的人,團隊是無法真正服事的。(2017.10.3.同工週會信息.吳琇瑩整理)

●問題與討論
1. 讀完本篇信息,你在事奉上有哪些新的看見?信息中有哪些部分扎到你的心?
2. 你真正委身的團隊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