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8.喜樂的授受

【主日信息回應】腓立比書系列講道:喜樂的人生(8)

經文:腓立比書四章10-23節

面對金錢的授受,保羅的態度是「為了福音的緣故」,為了榮耀主的緣故接受金錢,也為了福音的精神─無條件、捨己、道成肉身的愛的緣故而給出金錢。




腓立比書講出保羅的人生觀,同時也講出基督徒的人生觀。那是甚麼樣的人生觀?就是「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立比書一:20)。保羅也說過:「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哥林多前書九:23)為了福音的緣故,也就是為了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為了上帝無條件的愛在地上能夠彰顯的緣故。當我們活在這樣的人生觀裏面,一定會產生一個結果─喜樂。喜樂是一個結果,原因是甚麼?是被基督擁有,並且擁有基督;或者說是被福音充滿,並且把福音的大能在生活各個層面中活出來。保羅之所以能夠喜樂,基督徒之所以能夠喜樂,是因為「在基督裏」。如果我們讀腓立比書只看到喜樂,是不夠的,我們更要知道喜樂的根本原因是甚麼,這才是腓立比書要帶出的信息的核心。腓立比書最核心的信息,就是要把基督徒的人生觀、價值觀─「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凡我所行都是為福音的緣故」「或生或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這樣的核心價值在我們的生活各層面都表明出來。

錢怎麼用,顯出價值觀

如何快速看出一個人背後的信念、價值觀和人生觀?基本上我們可以從兩件事情來看:第一,他的時間運用;第二,他的金錢運用。看一個人的時間及金錢怎麼運用,大概就能知道他是甚麼樣的一個人;因為我們花最多時間和金錢的事情,往往是我們最看重的事。有些時候,我們看重的事情,用嘴巴說的還不準。有人說他很看重靈修與讀經,但當我問他:「你一天花多少時間讀經和靈修?」他回答:「八分鐘」,是不是馬上就看出來他並不是那麼看重讀經與靈修?如果有人說,他很看重家庭,那我就要問:「你花多少時間跟你的家人在一起?你投資多少金錢在你的家人、在你的太太或先生身上?你願不願意參加夫妻懇談會?」也是一樣馬上就看得出來他是不是真的重視家庭。基本上,從一個人使用時間、金錢的態度,可以看出他裏面真正的價值觀。

為榮耀上帝而「受」

今天是腓立比書的總結,我們來看第四章,保羅提到如何面對金錢的問題。事實上保羅寫下腓立比書,除了教導腓立比教會為福音而活,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感謝他們用金錢支持他。保羅在監獄裏面有需要的時候,腓立比人用金錢給予他直接的支持,從他對金錢的收受,以及他如何回應腓立比人在金錢上的付出,也可以再次看出保羅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四章10節:「我靠主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保羅知道腓立比教會對自己的看重,他們一直想要對保羅作一些愛的表達,以前沒有機會,現在有了,因為他在監獄裏面,顯然保羅有金錢的需要,因此他收到了他們金錢奉獻的支持。這是腓立比教會對保羅愛的表達。當他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怕引起腓立比人的誤會,以為他是沒有錢才說這種話,為了不被誤會成「因為我在監獄裏面,所以要你們多多給我奉獻」,他開始談到金錢的問題。

11-13節:「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保羅的意思是說:「不論物質多或少,我都知道怎麼自處,我不怕缺乏,我跟你們講這些,不是要向你們要錢。」

他接著說:「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地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我並不求甚麼餽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帳上。」(15-17)保羅不隨便接受金錢的奉獻,哥林多教會的錢他不接受,但他接受了腓立比教會的奉獻,因為他知道腓立比教會是活在福音裏面。但是保羅也告訴他們說:「我接受你們一次、兩次透過奉獻供給我的需要,並不是我要求甚麼餽送;我所求的,是你們生命的果子能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帳上;這不是為了我,是為了你們。」腓立比人對保羅經年的奉獻,保羅當然非常感動,但是他更看重腓立比人對主所作的奉獻。「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上帝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18節)保羅重視的是,腓立比人金錢的奉獻是不是討上帝的喜悅。

保羅對奉獻的接受,以及如何看待腓立比教會的付出、奉獻,他在乎的是,這一切是不是為了福音的緣故,是不是為了愛的緣故,是不是為了榮耀主的緣故。他說:「我的上帝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願榮耀歸給我們的父上帝,直到永永遠遠。阿們!」(19-20)他的意思是:「我講這些話,並不是因為我看重金錢,而是你們做這些事情都是為了上帝的話,願上帝祝福你們,這樣你們就已經榮耀了上帝,上帝也要榮耀你們!」這就是保羅在金錢授受上的價值觀。

面對接受金錢,保羅看重的,是我們有沒有那麼看重上帝的榮耀,是不是做在主的身上,或者是為了自己?他之所以不接受哥林多教會的奉獻,是因為哥林多教會活在肉體裏面;假如他接受他們的錢,可能會有人說:「原來你這個傳道人就是愛錢」,那他傳福音的權柄就沒有了,他與哥林多人的關係可能也因此會變質,所以他不願意接受哥林多教會的奉獻。而他願意接受腓立比教會的奉獻,是因為他裏面的一個準則:為主而奉獻。他看到腓立比人看重上帝的榮耀,也知道對腓立比人有造就,才接受了他們的奉獻。他不是隨便接受任何人的金錢。

按福音的原則「授」:無條件、捨己、針對人的需要

我們說:「為了福音的緣故,為了主的緣故,為了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愛的緣故」,那是甚麼意思?就是指我們一切所行的,都要出於愛上帝、愛人,出於無條件,出於捨己,出於道成肉身,這是福音的精神。福音的特質就是:第一,是無條件的;第二,是完全捨己、委身,把自己給出去的;第三,針對人的需要。耶穌為了我們最大的需要─解決我們的罪,來到這世界上,這樣真正了解別人情況的幫助,才能夠摸到人心。保羅在監獄裏面的時候,沒有辦法織帳篷,也沒有辦法做些賺錢的事,腓立比人愛他、願意幫助他,而且抓住這個他有需要的時候,用奉獻向他表達愛,做在他的需要上,是很切身「道成肉身」的愛。透過保羅對金錢的授與受,我們看到這樣的福音原則;同樣地,今天我們也要把這福音的原則用在我們的金錢授受上。

供應傳道人如此
四十年前,傅立德牧師和我一起訂了一個原則:真理堂的傳道人只拿一份薪水。那時候真理堂或是大專學生中心,其實都沒有甚麼錢,所有我們在外面收到的奉獻或是講員費,全部都放在學生工作上面,我們自己不拿。那時我們看到好多教會,因為經濟狀況不好,傳道人的待遇也不好,所以有些傳道人只能去「賺外快」,接一些講道或會議拿車馬費。但這樣旁人會怎麼看?「你當傳道人到底是為了錢還是為了福音?」為了不失去福音的權柄,活在福音裏,我們堅持只拿一份薪水。這是跟內地會宣教士學的,他們因著信心的原則,不向人要錢,而向上帝禱告,並且所有財物都是統籌統支。我們教會效法內地會統籌統支的原則,從只有一、兩個傳道人的時候就訂立了,保守了我們在福音的原則裏,上帝也尊榮祂自己的應許─我們為福音的緣故,不向別人取財,上帝自己就把榮耀的豐富放在教會裏面。今天我們的傳道人絕對不會跟長執會要求加薪,我跟年輕傳道人說:「你們有任何需要的時候,就跟上帝講,跟楊哥講。」我們不會隨便跟外面拿錢,不要讓這樣的職分被毀謗。上帝也榮耀真理堂的傳道人,傳道人對長執會那麼尊重的現象,也是少見的。當長執會要為傳道人加薪,傳道人們也會說:「不要,不要!」我很感謝主,我們是活在福音的原則當中,這一點非常重要。

供應弟兄姊妹如此
在弟兄姊妹金錢的授受上面,我們也是非常地嚴謹,一律用福音的原則來看。不要以為我們給了錢,就是表示愛;要給得道成肉身、給得有智慧、給得不傷害人,這很需要上帝的同在。接受跟付出金錢都不容易,若沒有上帝的同在,給出去不一定會幫助人,反而會害人。

我記得大概三十年前,剛剛離開學生工作,開始做社青工作,有一次一位社青弟兄哭喪著臉來找我說:「楊哥,我借團契一個弟兄大概四、五萬元(在當時是很大一筆錢),自從我借給他錢以後,他每次看到我,轉頭就走,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我大笑說:「因為你借他錢了,就那麼簡單!因為你借他錢,他每次看到你的時候,都覺得你要向他要錢。」這位弟兄當然沒有這個意思,可是向他借錢的弟兄會這樣以為。因為這件事情,我就跟所有團契的同工交通,要非常小心金錢的試探,因為很有可能會讓弟兄姊妹的關係變質。

後來有一位長輩告訴我,他們教會的作法是這樣:當有一個人看到另外一個人有需要的時候,他們會把錢放到奉獻袋裏面(會保留報帳需要的憑據),當要把這筆錢轉給當事人的時候,就換成另外一個信封袋,上面寫著「耶和華以勒」,讓這兩個人中間沒有瓜葛。這個作法非常好,是一種智慧跟愛的結合。耶穌也告訴我們:「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馬太福音六:3),這樣保護了接受錢的人,也保護了給錢的人。為甚麼說保護給錢的人呢?因為有些人給錢的時候,不見得知道自己的動機。我記得有一次,有一位外堂會的人跑來,他說:「楊牧師,我有一筆錢要給你。」我告訴他:「我們教會的原則是,給牧者的奉獻一律投到奉獻袋裏面,不會由本人收。」後來我也沒有收到這筆奉獻。他可能想表達:「這筆錢是我給你的」,潛意識帶出來的行動是要和我產生特殊連結的關係,即使他可能沒有自覺。我們要非常小心,不要被各方的錢和背後隱藏的權勢所控制,人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動機。這些都是福音的原則,也是智慧的原則。

供應的時候建造生命
在做牧養工作的時候,面對金錢授受也要謹慎。我們要先禱告,求主給我們愛,讓我們可以在智慧裏面有無條件的愛、捨己的愛、道成肉身的愛;給出去以後,也不要指望對方歸還,要給就給得甘心樂意(如果我們指望歸還,會產生心理壓力)。有一次有一位區長跟我分享,他們牧區有一位弟兄,長久以來經濟一直有困難,又欠了一屁股債,有時候甚至沒飯吃。這個區長很有智慧,沒有直接給他錢,而是花時間陪他吃飯、幫他付帳,坐下來跟他一起討論金錢應該怎麼使用。請問:給錢容易,還是跟他討論金錢使用比較容易?給錢很容易,給完就沒事了;但跟他討論金錢的收支,會牽涉到他用錢背後的很多信念,以及捨己和對付惡習的問題,難得多了!但這就叫作「牧養」,智慧的牧養才能幫助那位弟兄,不只是面對錢的問題,更是面對生命的問題。給金錢其實就是給生命,把智慧的生命、愛的生命給出去,一點都不簡單。

接受金錢也是一樣,要有智慧的判斷。我們教會還很小的時候,有一陣子我們團契規劃要幫助人,不過那時候團契沒有那麼多金錢,所以一切幫助困難的弟兄姊妹的花費,都是由中央出;但這樣做久了,好像讓大家有種感覺:反正中央會出錢,上報給教會就好,大家可以不用管了。後來同工們覺得這樣不妥,我們不只是要給錢,而是要給生命,因此我們決定:在團契裏面看到需要就盡量給,有不足的,教會再補上。若小組、牧區能夠負擔的話,就不需要申請中央的補助,這樣做為的是讓我們同心合意地來幫助人。有些時候我們發現要幫助一個人,單靠一個小組、一個牧區力量不夠,中央就全力支援。面對有大筆金錢的需要,我們建立了一個決策的機制,這些機制除了提高效能之外,更是能夠付出愛來幫助弟兄姊妹,不然會傷人。要幫助別人真是需要上帝賜給我們智慧,因為智慧是從主來的。幫助人真是不簡單,不過幫助得好,就是對生命的建造。

前陣子看到一個新聞報導:有一對夫妻,先生是種田的鄉下人,太太生病住院,已經住到沒有錢繳醫藥費,醫院要求太太離開,讓這個先生非常愁苦。有一次他坐公車,一位乘客看到他一臉愁容,就問他怎麼了,他說了自己的狀況,這個人說:「我有一個基金會,我可以幫你申請錢。」後來先生真的得到一筆錢,讓太太可以繼續在醫院接受治療。這個人後來還陸陸續續地給了這對夫妻許多金錢上的支持,經過了半年的時間,花了上萬塊錢,終於把病治好了。這對夫妻找到這個基金會的地址,要當面謝謝他們的貴人,沒想到那裏根本沒有甚麼基金會。原來,這個給他們錢的人不過是一間小工廠的老闆,他給的是自己的錢。

這件事情傳開以後,記者來訪問這位老闆為甚麼要這樣做,他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只講了一個故事給記者聽:這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他小的時候。他小時候住在農村,那時候家裏窮得不得了,連米都沒有。有一次里長來探望他們,看到他們的需要,說可以向政府申請一些米給他們,之後就扛了一包米到他們家裏,讓他們捱過那段很辛苦的時間。後來他們輾轉得知,這一袋米根本不是從政府來的(那時候政府根本沒有米),是里長從自己家裏不多的資源裏面,再撥出的一袋米。那時候大家經濟都不好,這位里長的家也是很窮苦,可是他還願意幫助這個家庭,讓他們非常感動。假如當時他們知道那是里長家裏的米,絕對不會接受的。記者接著問這位老闆:「為甚麼不一次給這一對夫妻一大筆錢,而是要分好幾次給出去呢?」這個老闆笑一笑說:「我當然可以一次給,但是我分好幾次給他,是想讓他知道,這個社會上真的有人不斷地給出愛、給出盼望。」

面對金錢的授受,求主給我們智慧,我們不應該只是給錢,更應該把我們的生命給出去,特別要把上帝的生命彰顯出來,在基督裏無條件、捨己、道成肉身(在需要上)幫助人,這就是保羅金錢授受的原則。這樣的原則不只可以運用在教會、傳道人與弟兄姊妹中間,也可以用在家庭、職場上。

在家中的授與受

我們在金錢使用的分配上,應該有一筆錢是要給家人的,我們賺錢不只是照顧自己,也是照顧家人的需要。不過怎麼給家人是一大學問。例如結婚以後,要給婆家和娘家多少錢?這都是很大的挑戰,夫妻要好好同心合意地討論。我們家並不是齊頭式平等地都給,而是要看實際的需要,並且訂出原則。我發現有些弟兄姊妹剛開始很熱心,每次一給就是一大筆,等到生了孩子,給不了那麼多,只好縮減,反而影響了關係。給家人錢需要有智慧的衡量。有些時候爸爸媽媽會說:「你們年輕人不要給我們錢了!」可不要傻乎乎地真的不給,而是要求主給我們智慧。我勸迦拿小組的一些弟兄姊妹,給金錢的時候夫妻要一起好好禱告,而且無論自己的爸爸媽媽怎麼說,還是要拿錢給他們。逢年過節的時候也是一樣,不只是為了需要而給,同時也是在給愛,讓爸爸媽媽知道你們在乎、關心他們。或許爸媽不是非常在乎我們給的錢,可是他們會在乎孩子有沒有在關注他們。我們給錢要真正認識人性,這就叫道成肉身。

領受家裏的錢也是一樣,要很小心,特別是結婚以後,不要隨便拿家裏的錢,因為「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二:24)。結了婚之後,夫妻兩人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經濟的單位,不能夠再依賴原生家庭;如果還要拿家裏的錢,那根本就不應該結婚。在經濟方面,我們要考慮到夫妻是一個獨立的單位,若家裏要給我們錢,我們應該要如數奉還,甚至要加上利息,這都是我們學習活出愛的原則時,所應該要注意的。因為錢的背後,往往帶著權勢,當父母給我們錢,不知不覺中他們的「權」也跟著進來了,事情也因此變得很麻煩。我碰到很多華人家庭因為金錢、關係都攪在一起,最後關係被破壞了。在家庭裏面對金錢怎麼給、怎麼接受,還是福音的原則:好好禱告,求主把無條件、捨己、委身、道成肉身的愛,以及充足的智慧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在家庭裏面好好地接受,也可以好好地付出。

在職場的授與受

至於在職場上,我們也會碰到一些同事有需要。要如何很實際地去給、去接受,同樣都非常需要上帝的智慧。

台中思恩堂致力於職場宣教,有一次,分堂的主任牧師楊中生牧師分享:有一位作老闆的弟兄,約有五十位員工的公司,因為業績不佳來請求牧師的協助。牧師對他說:「你願不願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公司全部奉獻給主?」他願意,就主動邀請楊牧師,到他的職場去幫助他們。楊牧師帶著同工,三人一組,參加他們公司的會議。剛開始,牧師與同工們擔心,不知道這樣對人家業績有沒有幫助,也擔心人家因為牧師的身分拒絕他。不過,楊牧師很有智慧,用他們聽得懂的話,把聖經的價值觀放進去,陪他們一起討論公司的使命、異象,像是「我們的公司要成為甚麼樣的公司?我們要建立甚麼樣的文化?」他把這些在教會講的東西帶到職場上討論。他們的公司員工一起作出了結論:「我們要成為一家人。」接著他們討論怎麼把這個信念用在職場上,就是要彼此幫助、彼此成全。

以前他們的行銷組跟物流組是競爭的關係,部門與部門之間有很多的緊張。自從決定「我們是一家人」以後,公司開始發生一些很奇妙的事情:當行銷單位接了單,物流會說:「我們是一家人,我要幫助你!」從前那種對立、爭競的關係就消失了。人開始改變,授受的觀念也完全改變,整間公司的氣氛也就跟著改變,業績從一年15%,到30%、40%、100%……三年來不斷在增加。他們鬆了一口氣。楊牧師的團隊無條件地去幫助這間公司,讓這間公司整個轉化。他們不是在「獵人頭」,急著要公司的人信耶穌,而是把正確的價值觀用在職場上,人就因此改變了。整間公司經歷改變後,很多人也開始願意接受耶穌。

他們公司有一位很年輕的新進員工也信了耶穌。她是一個可愛的小姊妹,原本體重有九十公斤,不過她參加公司的減重班,藉著團隊、紀律,以及營養師的幫助,一個月左右,減下了不少體重。她說不敢相信有一個公司會關心員工到這樣的地步,她因此信了耶穌。天國的價值觀不應該留在禮拜堂,更要用在職場上。

楊牧師更拋出一個問題給他們的員工:「你們說公司裏的人是一家人,那離職的員工算不算一家人?」他們討論之後,認為離職的員工還是一家人。到了公司吃春酒的時候,照樣請離職的員工回來一起吃,業界聽了都很震撼。楊牧師又給他們另一個挑戰:「假如是從你們公司轉到對手公司的員工,還是不是一家人呢?」這是一個更大的考驗,因為同業之間競爭得很厲害。這位老闆曾經有一位很厲害的副手,公司投入許多資源訓練他,結果他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面對個問題,老闆最終選擇了饒恕,並且祝福他。他們公司裏有一位信仰一貫道的員工,知道他們這樣處理之後震撼不已。因此從今年開始,他們公司的員工一個一個地信耶穌。授受的原則,其實就是福音的原則,是上帝同在的原則,真的會感動人心!

授受的源頭:上帝無條件的愛

今天人裏面最深的需要是甚麼?是上帝無條件、捨己、道成肉身的愛。當這樣的愛感動我們、改變我們,這個充滿罪惡、冰冷的世界才會開始改變。

有一對夫妻,先生是做保險業的,當他決定要出來做保險業的時候,一來覺得可以幫助人,二來想藉機會傳福音。不過,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保險業是很辛苦的,往往會受到冷嘲熱諷。當初他被呼召的時候,很熱心地要做許多事,但冷嘲熱諷受多了,他覺得在這一行,真的需要「戴鋼盔、穿盔甲」才能夠出去的,免得受刺激過大。有一次他心灰意冷地回家,心想不要做了,不想再回應那天上來的呼召。那是個很冷的冬天晚上,他與太太鑽進棉被,棉被冷,心也冷。這個太太很有智慧,過了一會兒,被窩漸漸暖和起來的時候,太太問:「你現在有沒有覺得暖一點了?」他說有。接著,太太問他:「到底是被子給我們熱,還是我們給被子熱?」他回答:「被子哪裏能生熱?我們又不是買生熱被,當然是我們的體溫讓它熱起來。」太太繼續問:「被子既然不會給我們熱,那你幹嘛要蓋被子?」他說:「當然是因為我有體溫,被子把我的體溫保持住,所以讓我們熱起來。」然後太太說:「是啊!這是一個冰冷的世界,假如你不願意繼續把愛給出去的話,這世界就仍然冰冷,你也會很冰冷,因為這個世界就是冰冷的棉被!」這位太太實在太有智慧了,她繼續跟弟兄說:「我鼓勵你把上帝的愛跟呼召繼續給出去。」聽完太太的這番話,他重新振作起來,第二天再進入這冰冷的世界,繼續上班,後來拿到公司業績第一名。讓他裏面產生熱情的是甚麼?是他選擇繼續把愛給出去。正如棉被因為他的溫度,從冰冷變成溫暖,他自己也跟著暖和了。

當我們把耶穌的愛給出去,給到這個冰冷的世界之中,我們自己也會因此熱起來,並且充滿喜樂!這就是腓立比書的精神。在末世,不法的事情會越來越多,人的愛心會漸漸冷淡,選擇放棄給出愛,但是,你要喜樂嗎?在這床冰冷的棉被世界裏面,只有不放棄、不斷地支取從上帝而來的熱情跟愛,我們會得到喜樂,然後被子就會變暖,我們也會跟著變暖!這就是授受的原則。(2016.6.28‧小組長總聚信息‧朱正威、姚愛文整理)

●問題與討論
1. 對於接受別人的奉獻或金錢給予(特別在家裏),本篇信息對你有甚麼提醒或新的看見?
2. 讀完本篇信息,下次有人需要你提供金錢,你會怎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