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11.開會,越開越會—對於基督徒開會的五個提醒

「領導力課程:主工人的領導力」講道系列(11)

■楊寧亞牧師分享

當我們開會開得很有智慧,開得很有收穫,開得大家很願意聽別人的意見,在當中發現別人真的有些東西是我們自己沒看到的,聽得耳朵豎起來、眼睛一亮一亮,在新的看見中擴張自己,這樣我們就會喜歡開會。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管是在學校、職場、堂會,常常需要參加各式各樣的會議,也需要主持大大小小不同的會議。如何讓會議開得有價值、有意義、有效能,是許多人心中的嚮往。

一、奉耶穌名開的會一定有意義

很多人都不喜歡開會,特別是有些會開起來很不舒服。我也參加過又冗長又不舒服,有人在當中吵架的會議。今天早上我特別默想使徒行傳十五章記載的耶路撒冷大會,討論外邦人到底要不要遵守猶太人很多的規矩,左派右派、老的小的吵成一堆,最後雅各出來作了結論:一是不可拜偶像,二是不可以行姦淫,三是不可以吃血以及勒死的牲畜,因為血在裏面。結論作出,就讓使徒團隊出去傳講。使徒行傳十五章是一個分水嶺,耶路撒冷大會之後,教會大大增長。

耶路撒冷大會的過程並不愉快,但是這個會議非常重要。我們所開的會,若是重要的,即使不舒服還是要開。為甚麼呢?這和我們基督徒對於開會的信念有關。

基督徒開起行政管理會議、事務性會議,跟不信的人開會,有甚麼不同呢?最大的不同點是,我們是奉耶穌的名聚集。事實上,根據以弗所書,教會若不開會就不是教會了,教會若不聚集就不是教會了。自從我知道這一點,我對開會的態度有很大的改變,因為主在會議當中。有弟兄說他無論參加任何聚會都會為那個聚會禱告,都會求主對他說話,因為主在當中。當大家真知道主在我們當中,你會遲到嗎?你會滑手機嗎?你會對人講話不客氣嗎?你的態度會隨便嗎?

一個奉耶穌的名聚集的會議,祂必定在我們當中,知道這一點,我們的態度會很不一樣,不僅會尊重這個會議,還會喜歡這個會議,享受這個會議。有一次,我在一個國度性會議開會的過程,發現自己裏面有點動怒,覺得有些人的發言實在令我很難接受,可是主提醒我,祂在這裏,於是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主在我們會議中的工作,很快地我的情緒、態度就改變了。我也發現原來是我的肉體在作祟,我的怒氣來自於我不喜歡那些跟我神學信念不一樣的發言。之後我更多在開會時留意主的同在,我發現,只要認定主在我們當中,主常常會藉著背景和我不同的人對我說話。

現在,無論哪一種聚會,只要是奉主的名聚集的,我都喜歡,因為一方面可以聽到主的聲音,二方面可以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上帝所造的人是非常有趣的,在各式各樣的人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比自己強的地方,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甚至有些人的發言和議題無關時,我也可以在當中有收穫。大家要學習先不要太快給某個會議套框框,說這個會議沒有意義、浪費時間甚麼的;在會議中,有些人會講一些所謂「有的沒有的」,但這些可能很重要,我們可以從別人講話的內容、方式等等,學到很多東西。

一個會議若是奉耶穌的名開的,就不要排斥。若一個人不相信凡是奉主的名開的會,主必然在當中,那麼他通常都會排斥開會,即使出席也不會從中得到任何益處,因為他活在自我的裏面。這樣的人開會時只是坐在那邊等時間過去,需要發言的時候總是說:「沒意見!」

二、會議目標要清楚

會議的目標不清楚,大家就可能有不同的期待、不同的反應,甚至如果目標太多也不好。今天我特別要介紹大家一本書《對手偷不走的優勢》,對照著以弗所書來讀很有趣。作者是領袖高峰會議常邀請的講員、北美著名的管理顧問藍奇歐尼(Patrick M. Lencioni),他是一位在職場上很被上帝使用的基督徒。這本書完全沒有引用聖經,也沒有使用基督徒的術語,但是全書充滿屬上帝的價值觀,而且很實用。藍奇歐尼在書中提醒領袖怎麼開會,他根據會議性質、會議目標,將會議區分成三種,而且會議時間長短跟會議性質有關。每過一段時間,主席都應該幫助大家重新對焦,清楚這個會議的期待是甚麼、這個會議的目標是甚麼。

(一)戰略會議:有些事情開會前需要比較深的禱告跟思想,開會時需要很多交通、很多討論,這樣的會議,兩次會議之間的時間距離不要太密,三個月一次,半年一次或一年一次就可以了,但是每次開會的時間則需要比較長。以我們教會來說,各部門一年應該至少有一次戰略會議,決定每年的大方向。

(二)戰術會議:一個月或一個禮拜開一次會,會議時間九十分鐘到兩個鐘頭。

(三)戰鬥會議:有些事情瞬息萬變,那麼就需要經常開會,例如每天早上一進辦公就開個小會,決定一些馬上要做的事情、協調各人的工作,這樣的會議短短十分鐘就可以了,只要抓到人,甚至大家站著談一談就可以了,不需要坐下來。戰鬥會議很重要,每天一小會,會累積起很大的效能。

(四)專題會議:比如說我們教會最近打算把七樓學生中心重新規劃、預備在花蓮購地,像這種特別的議案需要一組專門的人來研究。

我們教會很多會議都是一個禮拜開一次會,而且全部集中在禮拜二,有戰略會議,有戰術會議,也有戰鬥會議,一天開好幾個會下來,實在很累,效果也不一定好。甚至,我們通常會想畢其功於一會,一個會議裏面要討論戰略,要討論戰術,也要討論戰鬥,目標有近有遠,焦點移來移去,很容易讓人感到挫折;再加上,我們基督徒很喜歡團契,一邊開會一邊交通生活、交通靈命,再加上禱告,會議時間往往十分冗長,讓人覺得沒甚麼效能。

三、每會必有決議

每次開會最後都要作決議,特別是每一個人會議後要做甚麼。很多會議都是大家在當中討論了一大堆,最後卻沒有結論,把開會當成小組聚會,以交通團契為樂。不過,即使是團契性質的交通,我還是喜歡總結一下,而不是講完就算了。要適時作結論。即使開會的結果是有些事情還沒有共識,也沒有關係,就照實說,哪些事情的結論是甚麼,哪些事情還沒定案。但是,即使整個會議下來,沒有獲致任何結論,也不要定罪自己、定罪別人、定罪主持人,要知道這個會議既然是奉主的名召開的,一定有意義。

開會時大家意見不一致,是很正常的,因為每個人的意見本來就不見得都會一樣。不同的意見表達出來,有助於讓該解決的問題浮現出來,如果全部人的意見都一樣,不一定是好事,反倒表示大家可能並沒有用心在開會。記得有一個很大公司的執行長曾提醒他的團隊:「一件重大議案如果大家都贊成、沒意見,對不起,太危險了,一定有問題。請擱置一個月再討論。」一個團隊應該珍惜喜歡放炮的、天生比較反骨的人,這些人的話往往會提醒團隊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有些人雖然喜歡亂放砲,但他們的話常常很有先知性,不要聽了不喜歡就馬上排斥;當然他們講的也不一定都對,要仔細地聽,謹慎地聽。會議中有時會有激烈的溝通,這雖然沒有比平心靜氣溝通好,但還是比大家都悶著不講要強。會議裏不講,背後講,非常不好。

有些人就是要快,或者是因為沒有安全感,不願意聽不同的意見,執行之後發現問題多多,只好修正。事情當然不是不可以改,因為我們人不完美,連長執會的會議結果都可以推翻,只要跟耶穌講的不一樣就要改。沒有甚麼事情是一定不能改的,但我們不要為了求快,沒有充分討論就作了決定,之後才沒完沒了地修正。另外,有些事情需要跟別的團隊溝通,就不要只在自己的團隊裏開會。比如說今年青年牧區提出七樓裝修的議案,這層樓雖然是青年牧區在使用、管理,但是需要與不同團隊溝通,包括長執團隊。我們的長執會是有實際功能的,教會的重大事情都要經過他們,他們不是橡皮圖章,不是牧養團隊說甚麼就是甚麼。任何會議都不要害怕有不一樣的意見跑出來,要好好地去分辨是不是從主來的。

當我們開會開得很有智慧,開得很有收穫,開得大家很願意聽別人的意見,在當中發現別人真的有些東西是我們自己沒看到的,聽得耳朵豎起來、眼睛一亮一亮,在新的看見中擴張自己,這樣我們就會喜歡開會。相反地,假如我們每次聽到不同意見就覺得受到打擊,不開心,開會後都有「我下次再也不要發言了」的感覺,那當然就不會喜歡開會。

意見不同確實有時候會很難作決定,我們要盡量了解所有的觀點,可是,無論如何,事情總是需要有一個結論,總是有一個必須作決定的時間,否則就會討論到地老天荒了。每個會議都要清楚作決定的人是誰,那個人需要作出決定,並且為所作的決定負責。越是戰略性的會議,大家的意見最後越需要一致,這就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討論。越是戰鬥性的會議,個人的責任越重,共識的需求就比較沒有那麼強,只要清楚誰負責,作出決定去執行就可以了。

四、按著決議執行

開會作出決定之後,就要去執行。我們華人在這方面相當弱,往往開會開了一大堆,也有了結論,但執行效能很不好。要改善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做會議記錄雖然有幫助,但是幫助不大。重要的是,每個人開會的時候就要記錄下自己要做的事情。我最喜歡開的會議是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記下自己會後要做的事情。會議記錄還是需要。人的記憶本來就不可靠,而且容易只記得自己喜歡的。我們要把會議中的決議記錄下來,會後給每個人確認;下次開會,第一件事情就是宣讀上次的決議,這可以幫助我們開會更有效能。

一個會議的決議若和我們本身的看法不同,可是既然是大家開會討論的結果,還是要全力以赴。我也碰過這樣的情況,特別是國度性質的會議,大家的意見更是天差地別,但是當我們每個人願意順服下來,都有很好的結果。有時候,決議的內容不一定是要採取甚麼行動,而是決定了一些方向和信念,那麼,要執行的就是好好接受這些方向和信念,這可能牽涉到要改變自己原本的想法。大家有共同的方向和信念之後,往後開會就不會彼此「踩來踩去」,或者討論來討論去都沒有交集、沒有結論。

五、按著上帝的心意出席或不出席

有些時候我們會接到召開緊急會議的通知,那時我們的肉體一定不喜歡,特別是我們傳道人的事奉都滿滿的,要調動時間表很不容易。我也常常接到臨時開會的通知,例如下午三點多打電話來說五點鐘要開會。這種情況,怎麼辦呢?真的不能去,就要勇敢說不能去,一旦去了就要認真開會,不要去得不甘不願,一面開會一面在心裏面嘀嘀咕咕。

但最重要的是要根據上帝給我們的異象、託付和角色來決定,該參加的還是要參加。我期許自己每次召開會議都要對參加的人有幫助。特別是國度性的會議,我期許自己每次主持的會議都要讓大家有收穫,一定有決議,並且請大家把這個會議放在時間表中的第一優先,他們都願意,因為我自己以身作則。我會因為要和大家開會而取消原本的行程,甚至更改出國的班機。我們的會議一旦訂下,就定了,大家都全力配合,不然各城市的牧者都那麼忙,一下為這個人改成這樣,一下為那個人改成那樣,那不會有人都到齊的時候。

例行的會議不要隨便停,主持人不在,就由代理人主持。大家不要以為例行聚會只是行禮如儀,沒有太大的意義,其實每個禮拜這樣固定開會下去,會有一個彼此相愛的關係在形成。開會也是建立愛的關係的一種方式。在這麼忙碌的時代,我們怎麼樣去建立愛的關係呢?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接納、被愛,而在會議裏面我們會看到人生百態,我們可以在裏面學習捨己、學習彼此相愛─這是上帝要我們真正學習的功課!(2015.5.19‧週會信息‧吳琇瑩整理)

●問題與討論
①你喜歡開會嗎?為甚麼?
②本信息對你有哪些啟發或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