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4.教會與教育

經文:馬太福音廿八章19-20節,馬可福音三章13-15節,約翰福音五章19節、十五章1-16節,腓立比書三章13-16節

耶穌非常清楚地揀選了十二個使徒,設立目標,天天跟他們在一起,用希臘式、希伯來式的教育訓練這些門徒,然後就差遣他們進入禾場傳道。耶穌升天以後,這些人仍然繼續不斷地傳授耶穌教育的大業。耶穌的門徒訓練是最棒的,祂提供言教、身教最好的榜樣,祂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典範。



一、甚麼是教育

1. 定義:「教」導、培「育」人才
這個禮拜主日的信息是「教會與教育」,首先我們要瞭解甚麼是教育。教育,一個簡單的定義就是「教導、培育人才」,東方教育比較偏向於「教」的方面,老師教授知識給學生,偏向老師的供應與幫助這一方面;而「育」指的是培育,以學生為中心,發掘他們裏面的潛能和才幹,用啟發式、協助式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潛能,而老師的角色偏向引導者。

無論是教導、給予或是培育、協助,乃至於營造環境使其發揮潛能,目的都是為了造就有用的人才,也可以說,教育是要教導、培育可造之才。甚麼是人才?最近在整理家裏的雜物、書籍,我拿起一本《古文觀止》,翻到韓愈的〈師說〉,開宗明義闡明教育的真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事實上,所有的教育都應包含傳道、授業、解惑三個要素。

2. 目標內容:傳「道」、授「業」、解「惑」
首先是傳道。傳「道」的意思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影響其行為、道德、品格,就是品格塑造。若要把「道」有效地教導人,需要有好的榜樣,不僅是用言教,還要活出言教─身教,讓學生可以看得見,才能帶出真正的影響力。我們需要有好的師傅,用言教、身教的好榜樣來影響學生。我這一生遇見很多很棒的師傅,特別在教會裏面,讓我感到非常幸福、非常感動,我從這些師傅們的生活榜樣中有很多的學習。例如使我知道如何誠實、坦白,以及面對衝突需要第一時間去處理,這些原則都是因為我有一位誠實的師傅─傅立德牧師,他的言教、身教對我一生影響至深。

上週十月26、27日在真理堂舉行了「2012台灣領袖高峰會」(Global Leadership Summit Taiwan 2012),美國柳溪協會(Willow Creek Association)每一年八月都會在美國舉行領袖高峰會(Leadership Submmit),之後他們就會把影片寄到台灣,作為台灣領袖研習會之使用。每一堂課中間都有牧者回應信息,這次夏忠堅牧師回應時說他有一個很好的師傅,對他一生影響很大,就是周聯華牧師。夏忠堅牧師說,他廿八歲的時候在「學園傳道會」作傳道人,當時台灣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福音運動,叫作「我找到了!」要找一位總幹事來負責,於是夏牧師就被推舉出來。當時夏牧師因為年輕,在台灣教會沒有甚麼知名度,有一天周聯華牧師在辦公室,請夏牧師拿出許多張白紙來,他分別在上面簽名、用印,然後把圖章跟存摺交給夏牧師說:「現在你要發信給眾教會,內容由你來寫,然後把你的名字放在我旁邊,蓋章之後就可以寄出去了。還有,這存摺給你去領錢……。」周牧師全然授權的舉動,讓夏牧師惶恐不已,同時也感受到一種充分被信賴的感覺。後來夏牧師就這樣扛起這個重責大任,經過那場福音運動,整個人脫胎換骨。

另外,因為夏牧師沒有受過任何正統的神學訓練,心裏常常覺得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感覺怪怪的;有一天他就找周牧師說,他想念神學院。周牧師是美南浸信神學院哲學博士,也是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的老師,他回答說:「你不必讀神學院,在這邊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周牧師並不是反對人去讀神學院,他認為讀神學院要看年紀,由於夏牧師年紀不小了,周牧師建議他在工場上學習即可。

後來有一天,周牧師跟夏牧師說:「我已經幫你收集好所有的資料,送到美國加州拜歐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要幫你申請博士學位。」當時夏牧師根本沒聽過這所學校,那是一間極富盛名,非常優質的宣教大學,該校也有神學院教育。後來申請通過了,夏牧師覺得自己的英文能力不足,一直擔心去美國領取博士學位的事情,周牧師看出夏牧師心中的害怕,就跟他說:「等對方通知來的時候,我陪你去,有我罩你,不要怕!」當拜歐拉大學通知夏牧師前往美國領取博士學位的時候,周牧師正在香港開會,就訂了當天往返美國和香港的機票,即刻飛去美國與夏牧師會合。夏牧師在機場接機的時候,看見周牧師手上只拿著一個包包,原來是周牧師的博士袍,他為了配合夏牧師的授頒博士學位典禮,特地穿上博士袍,並全程為夏牧師翻譯;授頒儀式一結束,周牧師又立即飛回香港開會。這件事對夏牧師來說畢生難忘,因為周牧師好榜樣的衝擊,深深觸動了夏牧師。可見生活中的言教、身教,對人的影響何等巨大!

我的師傅對我的影響大部分不是藉著講道、上課,而是藉著生活中一點一滴的「談道」。我開竅得比較慢,常常在生活中跟他辯論,例如我對福音的認識、教會論等等,都是從實際的生活事奉裏面,跟傅牧師辯論之後整理出來的。我非常感謝我有這麼好的一位師傅。

第二個,授業,「業」是職業、技能訓練,教育不只是塑造一個人的品格,也訓練一個人會做事情、會工作。技術性的東西必須重複操作,並且要有教練的指導。例如游泳,台中慕義堂于金堂牧師是輔大體育系畢業的,他們有一門游泳課,老師規定學期結束前,每人必須有游完五千公尺的能力,請他們自行跟校內的游泳國手教練學習即可,不必上游泳課,學期末驗收。這說明了有些技術性的東西,不是上課或榜樣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重複地實際去操作,並且需要教練來指導、協助。

第三個,解惑,就是提供知識、傳授有用資訊,而且必須經過老師講解才會清楚。教育包括傳道、授業、解惑三方面,一般學校的教育偏重授業和解惑兩方面,不過做得都不完全,不但未能解惑,有時甚至還引起更多的疑惑!所謂解惑,不僅要把「道」講清楚,也要把「業」弄清楚,亦即提供正確的品格塑造觀念、正確的技能觀念,然後落實去做。解惑是知識的提供,屬於希臘式的教導;傳道和授業方面則屬於希伯來式生活、實作的教導。傳道、授業、解惑三方面聯合起來,是為了能夠培育人才。

任何一個團體都需要教育
從以上我們得出第一個結論:任何一個團體或行業都需要教育。不只是學校教育,還有家庭教育、國民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成人教育、職場教育、教會教育等等。基本上,教會教育是在教導、協助、培育團隊的份子會做「人」處「事」、會生活,在生活中能夠應用得出來。教育理念人人不同,我特別喜歡一位西方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所說的「教育即生活」,他認為教育是一個過程,是在生活中不斷地學習成長,教育即生活,生活裏面充滿了教育。無論如何,教育大概分成兩方面:要幫助一個人有德、有才,又有專業、做得好。所謂人才,「人」指的是德,「才」指的是專業;要有品格也要有才幹,一個人方能被使用、成大器。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的太太洪蘭教授是中央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員,她是國內神經心理學專家和認知腦科學的權威。她看到一些教育的亂象,特別是有些人受了很高的教育,頂著高薪卻不停跳槽,到處招搖撞騙;有些老師不但認同這種利用跳槽高升的行徑,甚至還把這樣的觀念傳達給學生。對於如此惡劣、令人不齒的為人師表行徑,洪蘭教授發表了一針見血的看法,她說:「人才有四種,有德有才,叫作『上品』;有德無才,叫作『中品』;無德無才,叫作『庸品』;無德有才,叫作『毒品』!」看到時下許多名門高校造就出來的高材生,不少是無德有才的「毒品」,濫用國家資源、貪污舞弊樣樣來,害慘國家社會,真是令人痛心。

現在的企業界都強調企業管理有兩方面,一是smart,二是healthy,一個人除了聰明能幹之外,還必須是身心健康的人。以前企業界較偏重smart,例如訂策略、財務、人力技術管理等等,可是真正優質、所謂「A+」的企業,應該是一個講求健康的企業─所雇用的員工要健康,不僅單指身體,也包括心理、心態的健康。其實各行各業的教育,都要兼具這兩方面─做「人」和處「事」,兩者不可偏廢。現在最好的企業,都非常重視人的品格,例如正直、誠實等等;因為招募進來的員工若缺乏良好的品格,會很難與人配搭、團隊合作,嚴重的更會使企業蒙受重大的損失,難怪品格教育會從職場上熱烈地發展出來。相較於世界潮流的重「才」輕「人」,真正教育所謂的人才培育,格外講求「人」、「才」兼備的重要。同樣地,家庭教育也是一樣,無德有才型的爸爸媽媽,極有可能會「毒死」自己孩子;許多家暴事件,都是這類非常聰明、能幹的爸爸媽媽造成的。

教會的本質就是教育團體
第二個結論是:教會的本質就是教育團體。教會本身就是一個教育機構,目前教會的主管機關雖然是內政部,但也應該跟教育部很有關係;教育部必須明白教會是最好的教育機構,真理堂的「愛盟基金會」就是直屬於教育部。為甚麼教會的本質是教育團體?因為我們的救主耶穌,祂是一位老師,而且是全世界最好的老師;耶穌給教會大使命的本質就是教育:「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廿八:19-20)大使命表明教會本身的功能就是一個教育團體,而且教會注重人格教育的教導─會做「人」處「事」。若以教會的術語來說,我們看重靈命,就是有生命、有品格,跟人、跟上帝、跟自己的關係健康、正確;同時我們也看重恩賜,事奉要做得好,恩賜相當重要。

但是,靈命與恩賜,哪一個比較重要?年輕人可能比較喜歡有恩賜的人,但是比較年長的人會發現:無德有才是毒品。沒有靈命卻有恩賜,是很危險的;撒但就是這樣子,牠很有恩賜,但是完全沒有靈命,結果就害死許多人。所以我們要有一個清楚的觀念:假如靈命跟恩賜兩者只能擇一,那麼非選靈命不可。我們教會評估的標準就是靈命先於恩賜,恩賜比較簡單,透過不斷地祈求和操練就可以得著;但是要有好的靈命一定要打贏每場屬靈爭戰,仇敵最想攻擊的就是我們的靈命,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靈命的重要性。

二、教會可以提供最好的教育模式

全世界能提供最棒教育的機構就是教會,為甚麼教會可以提供最棒的教育?第一,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老師─耶穌,現在企業界也紛紛強調耶穌的領導、僕人式領導的重要性。二十年前,我在北美就看到明尼蘇達州政府很多管理的方式,都是取自耶穌的領導模式。第二,教會的本質就是教育,教育是我們的本業,也是我們的特長。

對於教會可以提供的最好的教育模式,我歸納三件事情提供現今社會作為參考。

1. 門徒訓練
首先是門徒訓練。馬可福音三章13-15節:「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祂那裏。祂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耶穌非常清楚地揀選了十二個使徒,設立目標,天天跟他們在一起,用希臘式、希伯來式的教育訓練這些門徒,然後就差遣他們進入禾場傳道。耶穌升天以後,這些人仍然繼續不斷地傳授耶穌教育的大業。耶穌的門徒訓練是最棒的,祂提供言教、身教最好的榜樣,祂是最好的生活教育典範。例如耶穌的禱告生活就非常值得我們效法,祂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按照天父的旨意而作的:「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約翰福音五:19)還有祂的待人接物、祂的個人工作……,祂所做的一切,都說明了祂是一位最好的師傅。

耶穌也是最好的教練,不只用言教,也實際地帶他們行動:上山退修禱告、到客西馬尼園禱告操練、帶領他們挨家挨戶地探訪、開大型的佈道特會……,舉凡一切的神蹟、醫病、趕鬼,所有事奉都包含在內;祂也是最好的講師,用各種比喻傳講天國的奧祕,如果認真地研究耶穌的講道法的話,一定可以學到很多。耶穌的教育方式涵蓋甚廣:個人佈道工作、3×3的禱告會(彼得、雅各、約翰三人)、十二人門徒小組、帶領大小聚會……,有效清楚地傳講上帝國的道,並把上帝的名指示給門徒和眾人。今天許多各行各業的人都開始發現:耶穌的教育模式很值得學習。近來不少大型企業面臨世代交替,流行採用「梯隊接班」培養企業接班人,他們發現最好的方式就是學徒制─師傅帶領門徒的模式,帶人也帶心,同時教導他們如何做人處事。

2. 連結就是教育
教會可以提供最好的教育模式的第二個重點:連結就是教育。從約翰福音十五章1-16節,耶穌所講的「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可以認識甚麼是連結:「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結果子的,祂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你們要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你們裏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裏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裏燒了。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裏。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裏,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裏。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裏,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祂就賜給你們。」

聖經講的連結是跟主、跟人、跟世界有好的連結,教會的門徒訓練就是一種連結。美國富樂神學院有一位老師寫了一本講門徒訓練的書,叫作《生命影響生命》,英文書名是《Connecting: Finding the Mentors You Need to Succeed in Life》,為甚麼討論門徒訓練的書會用"Connecting"這樣的書名呢?因為帶領門徒跟連結有關。書裏提到生命成長來自連結,包括對上、對下、以及和平行同工之間的連結,我們跟別人有多少連結,生命的成長就會有多少。一個人跟身邊人連結的程度,決定了他生命豐富的程度、影響力的程度,這也就是約翰福音十五章「葡萄樹與枝子」這個比喻的意思。

換句話說,連結就是門徒訓練:懂連結,就懂門徒訓練;不懂連結,就不懂門徒訓練。懂連結,就會學、會教;不懂連結,就不會學、不會教。再好的老師,如果跟學生的關係不暢通,學生不會願意學習;再好的父母,如果跟子女的關係不好,所說的話子女也聽不進去。所以關係好、會連結很重要,若能產生合神心意的魂結,連結就可以發揮彼此的影響力;不連結,沒有辦法帶領人作門徒。

連結即教育、連結即門徒訓練,懂得跟主連結、跟別人連結,就會產生教育。耶穌告訴我們:要連於葡萄樹上,表示連結是一種團隊的學習,是一種關係的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們常解讀成「不是老師就是學生!」但其實應該是「都是老師也都是學生!」因為我們各人都從聖靈分別領受不同的東西,可以彼此分享、學習。我們要拋開金字塔的學習模式,要有網路學習的觀念,現在的網路世界可以幫助我們認識門徒訓練。所以不只是學生要會聽,老師也要會聽學生;先生要聽太太,太太要聽先生;父母要聽孩子,孩子要聽父母;牧師要聽會友,會友要聽牧師……,這叫作連結。當我們討厭一個人的時候,會有所保留,即便有好東西也不想給對方;相對地,我們也會很難從對方得到任何好東西。約翰福音十五章根本的精神在講教育,有好的連結,才會結出果子。

3.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
教會可以提供最好的教育模式的第三個重點: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觀念,耶穌老早在聖經裏面就告訴我們了;耶穌復活升天離開以後,聖靈要來,聖靈要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教會要繼續不斷地學習,保羅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上帝也必以此指示你們。然而,我們到了甚麼地步,就當照著甚麼地步行。」(腓立比書3:13-16)甚麼叫完全人?就是覺得自己不完全而繼續不斷追求的人,而耶穌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標竿。不論我們的角色為何,都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作爸爸媽媽要終身學習、作小組長要終身學習、作牧師要終身學習、作基督徒要終身學習,因為在地上的時候耶穌會不斷地教導我們,所以我們必須終身學習。教會跟教育的關係是,教會可以提供最好的教育模式:一是門徒訓練,二是連結、團隊的學習,三是終身學習、終身教育,這三件事情是我從聖經當中歸納出來、非常寶貴的教育的原則。

三、教會影響各樣教育

1. 透過個人影響各行各業教育
最後,教會可以從兩方面影響各樣教育。第一,透過個人影響各行各業教育。當每一個人在教會裏面被改變,把他放在各行各業裏面,就會發光、產生影響力,例如把基督徒老師放在學校裏面,就會影響學校;把基督徒學生放在學校裏面,就會影響校園。除此之外,當我們學好教會教育的時候,就會影響各行各業的教育。意思是說,我們可能既不是老師也不是學生,但是我們為人父母、為人子女,可以在我們的家庭裏面發揮影響力。當我們在教會受到好的教育以後,跟家人連結,用我們做人處事的榜樣影響整個家,讓耶穌的大使命進入我們的家,例如:有越來越多人在教會裏面學會夫妻相處之道、學習如何建立一個基督化家庭,以至於本來不想生孩子的夫妻開始想生孩子、不知道怎麼教養孩子的父母在教會學習如何教養孩子……。

基督徒如何影響職場教育?我們是怎樣的人,一定會影響所處行業的教育,因為當我們這個人對了,我們的專業也一定會好;上帝會給我們恩賜,讓我們開始影響我們的同事。過去三十年來,我看到許多弟兄姊妹,因為受到教會的門徒訓練,就很自然地轉化,不只成為一個好榜樣、好見證,也把在教會學到的領導模式成功地應用在職場上。我想到北大真理堂楊麗芬牧師,多年前當她還帶職的時候,每個禮拜二來教會接受工人訓練,下班晚了,身體雖然疲累,來到教會即使一邊打瞌睡,仍然願意一邊學習,甚至當我講到末世論、自殺等等的實際議題時,她都有辦法帶到辦公室、職場去應用。例如當她瞭解到教會的經濟觀、財務觀的時候,那時候台灣股票剛剛上市,大家流行在辦公室聽收音機玩股票,不認真上班,她就禁止下屬玩股票,而大家也聽從,她帶開會就像帶小組一樣,真的做得很好。我也碰過不少區長、小組長,把他們在教會的學習帶到所屬的行業當中,去影響該行業的教育與人才培育。

2. 透過團隊影響國家教育
第二,教會透過團隊影響國家教育。個人可以影響各行各業,可是若要影響整個國家的學校教育、國民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教育的方向,需要各行各業的受過門徒訓練的基督徒,連結在一起才能夠作成。這一次牧者國是論壇預備會議在台中舉行,張茂松牧師在會中告訴我:「楊牧師,你一定要有你自己的FB(facebook)帳號,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傳媒工具。這一次高雄教育局的事件,我的FB粉絲團帶出的影響力比連署還有效,我有一群粉絲聯合起來,幫我寫了一些相關的內容,幾千人就上來按『讚』,於是開始影響家長團體、議員和高雄教育局……。」這是一個透過團隊、透過網路影響學校教育的良好示範。

教會是一個團隊,必須連結各行各業,影響我們未來國家社會教育政策的擬定,2013年我們預期會很精彩,愛盟基金會將與「中華廿一世紀智庫協會」連結在一起,我們負責連結教會,他們負責連結職場,一起擬定好的教育政策進入到校園,乃至於進入到教育局、教育部。台灣教會正在學習一個新的功課:各教會、各職場要連結起來,一起致力於影響公共政策的擬定。我們在社區裏面辦媽媽學校、爸爸學校,為的是能夠影響社區;如果媽媽學校能夠成立一個協會來督導學校事務的話,就可以影響學校。現在學校最怕家長,只要家長施壓,學校就不得不作出回應與措施,如今老師的地位、角色變得越來越弱勢;如果我們支持老師,要校長出面鼓勵老師,就會有正面的影響力。我們呼籲台灣四千間教會都起來成立協會,面對公共政策的時候,常常對國家講話,當我們越常為公共政策發聲,就越能夠為國家擬定良好的教育政策。

結語

我們要找出一些有德有才的人來投入這些事奉,一起改變我們國家的教育政策,讓我們下一代真的產生有德有才的人出來,否則國家的前景堪慮。現在北美的基督徒不斷地受到同運團體與性解放團體的壓迫,十分辛苦,他們也一直警告台灣:台灣還有一點時間,要趕快改變才行,不然很快地就會步上西方教會的後塵。我們要成為一個學習型的團隊,懂得作門徒訓練、懂得作連結、懂得終身學習,透過個人、團隊來影響各式各樣的教育,產生天國的人才,被主所使用!(2012.10.30‧小組長總聚信息)

● 問題與討論
①在你生命中,有沒有哪些老師(或教會的輔導)的言教、身教對你造成很大的影響?試彼此交通分享。
②面對你所在的職場(或學校)教育,你可以有甚麼貢獻?教會可以有甚麼貢獻?
十字架筆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祂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