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2-1.【2011年青年主日特別信息】年輕先知、年輕祭司、年輕君王,欣欣興起─學生工作要點及其與教會建造的關係

【2011年青年主日特別信息】


耶穌基督在地上有三個職分,祂在這三個職分上活出上帝榮耀的形像;我們在牧養年輕人的時候,同樣也要幫助他們在這三個角色上活出上帝的樣式。這三個角色就是:先知、祭司、君王。




「儲訓今日青年,蓬勃明日教會」,我們教會當中比較資深的弟兄姊妹對這句話應該感到相當熟悉。1978年,我與楊師母從華神畢業,與俞繼斌牧師一起在台灣信義會台北學生中心配搭事奉時,上帝把這個使命託付給我們;這個使命,我們用大大的字寫在學生中心,傳遞給所有弟兄姊妹,動員整個教會一起關心年輕人。

我們的目標是為神國培養出一百位傳道人;上帝的託付,上帝信實地親自成就,三十多年來,我們真的達成了這個目標。這些工人,有的留在我們教會事奉,有的已經成為台灣信義會的中堅分子,有的奉派在世界各地為上帝發出福音的光。除了這一百位傳道人,我們當時還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同工,如今散布在各職業領域發揮屬靈影響力。可以這樣說:透過學生工作,我們對下一個世代撒出了一張網,綿綿密密地把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用上帝的愛包裹起來。

學生工作是建造教會的基礎

和台灣所有宗派一樣,台灣信義會也是由西方宣教士草創建立的。這些宣教士的眼光看得很遠,深知學生工作對教會建造有深遠影響,所以很願意把心力用於建造學生。看重年輕人工作是信義會極寶貴的屬靈產業,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馬丁路德改教運動的精神。在馬丁路德心中,透過文字工作用上帝的道建造年輕人,是一切事奉中最重要的。他在忙碌的事奉中,親自撰寫了《路德大、小問答》,讓一般知識水準的父母就可以在家中把聖經真理教導給孩子;這是當時最好的門徒訓練教材,傳遍整個歐洲,一直到四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在幫助基督的教會。馬丁路德之所以能夠於短短二、三十年間在歐洲建立起強大的福音教會,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紮實的年輕人工作。

從舊約到新約,聖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上帝用祂自己的話語來建造祂的百姓。上帝用祂的話創造天地,上帝也用祂的話在墮落的人中間施行第二次的創造。我們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當然也是要用上帝的道來建造年輕的生命。哲學與其他信仰所講的「道」,純粹只是形而上的思想,上帝的道卻不僅僅只是思想、話語,因為這道曾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約翰福音一:14),這成了肉身的道就是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在地上有三個職分,祂在這三個職分上活出上帝榮耀的形像;我們在牧養年輕人的時候,同樣也要幫助他們在這三個角色上活出上帝的樣式。這三個角色就是:先知、祭司、君王。

先知

馬可福音一章38節,耶穌對門徒說:「……我也好在那裏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基督道成肉身來到這個世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上帝的道啟示給人類,特別是要讓人類知道上帝要我們活出怎樣的生命;基督顯明這個啟示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方面是祂自己活給我們看,也就是我們在福音書中所看到的記載,另一方面是用話語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這是我們牧養年輕孩子、年輕學生的時候,最核心的工作。

一個人會活出怎樣的生命,完全決定於他腦子裏裝的是哪些思想;屬上帝的思想,結出屬上帝的生命,敗壞的思想,結出敗壞的生命。中學、大專生這個年齡層是人類生命階段中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這階段的孩子,對生命的意義有著無比旺盛的探索興趣,比起更年幼或更年長的時期,他們投注在「探索生命」這件事情上的精力,明顯高出非常多。這種探索的渴望,在有些人身上會以比較大、比較抽象的問題形式表現出來,例如「人類存在的意義是甚麼」、「世界上為甚麼有罪惡」,甚至「人死後會去哪裏」等等;在有些人身上則是以比較切身、實務取向的問題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我是誰?」「我的人生目標是甚麼?」「我以後要做甚麼工作?」他們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幾乎都是真誠地希望得到一個答案,而不是像成人那樣,有時只是把討論這些問題當作閒聊、認識人、娛樂或是抒發情緒的媒介。在這個真誠發問的時期,他們認真看待一切他們所能聽到的答案;在這個真誠發問的時期,教會不能在他們的生命中缺席。

在年輕孩子真誠發問的時期,教會不能缺席;我們要把基督道成肉身所親自活出、親自傳講,我們曾經白白領受、至今在我們裏面持續泉湧的恩典之道,傳遞給他們。我們要全神貫注地做這件事情,每一次教導,都像在這些質樸的孩子身上雕刻一件曠世鉅作,每一刀都要落在骨節與骨髓,每一鑿都要留下恩典的痕跡。

祭司

希伯來書二章17節講到基督在地上的祭司職分:「……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為百姓的罪獻上挽回祭。」基督用祂自己的生命挽回了人類那已經被罪滲透的敗壞生命,這不僅僅使我們可以活出按著我們本性不可能活出的、充滿上帝榮耀光輝的生命,還恢復了我們與上帝、與人的關係。我們在牧養年輕孩子的時候,需要使他們領受到基督在祭司這個職分上所完成的工作,也就是使他們經歷到與上帝、與人之間的美好關係,這樣我們在上帝面前才算是無愧的工人。

我們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如何和上帝交通、分享與互動,也就是要教會他們禱告。禱告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個人禱告、禁食禱告、通宵禱告;主禱文禱告架構、七個釋放禱告架構、用當日靈修經文禱告;敬拜、感恩、祈求、宣告、代禱等等。無論我們透過甚麼方式教導孩子禱告,我們要教給他們的都是「用心靈和誠實與上帝交通、分享與互動」,一定要把握這一點,這一切禱告的過程才不會淪為無益的宗教行為。

在這部分,教導孩子透過讀經認識上帝的性情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越認識上帝,就越能夠與祂進入有意義、真實的互動。如果我們的孩子不認識上帝的性情與喜好,那麼他們的禱告就會出問題,例如:嚐不到與上帝互動的甘甜滋味,只感到自言自語的索然無味;不曾經歷聽見上帝話語的喜樂,只會按著自己那屬肉體的意思回答自己的尋求。

在祭司職分上,我們除了要帶領年輕人學習禱告,還要帶領孩子經歷美好的人際關係,這個牧養方向對我們現今這個個人主義思潮當道的社會來說尤其重要。作為成人,我們再怎麼封閉,多多少少都有「要注意人際關係」的意識,年輕學生卻不一定有這樣的意識;在他們那小小的世界裏,他們基本上是根據「課業、個人表現」為自己戴上桂冠或是銬上枷鎖。年輕孩子甚少意識到自己是活在人際網絡當中,「關係」這件事甚少成為他們關注的焦點,即便有,恐怕也只是在「他說那句話讓我很不高興」這個層次。作為牧養學生的主工人,我們需要在這部分對他們進行啟蒙的工作。

人際關係上的啟蒙工作,當然不只是讓孩子們有關係意識,使他們可以從人際網絡的觀點看見自己對別人的影響、反省自己對別人的影響、改善自己對別人的影響,還一定包括要教導孩子們如何處理類似「他說那句話讓我很不高興」的事情。這是學生工作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基督用祂的血打開了我們與上帝、與人在愛中相交的可能,基督徒憑著信心就可以經歷到這種不信的人所不曾想像過的事情,我們怎麼可以把這奇妙的恩典對我們的孩子隱藏呢?

我們教會向來非常看重這件事,在這方面投入非常多的心力,其中最具體可見的就是我們的學生宿舍。我們從1950年代開始就用學生宿舍作為牧養學生的輔助工具,在孩子們彼此朝夕相處、緊密互動的生活中,教導他們如何處理衝突、表達意見、彼此扶持、親密代禱。這對他們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

君王

馬太福音廿八章18節:「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耶穌基督在地上的另一個職分是君王,而且是擁有天上地下一切權柄的君王,並且祂要把這樣的權柄給一切信祂的人!許多教會都容易忽略這個事實在牧養工作上的意義。我們在牧養羊群的時候,傾向於為羊群做好一切事情,面對年輕孩子時,我們這方面的傾向更是發揮得理所當然:我們張羅同工帶他們敬拜,邀請名講員為他們講道,幫他們印好漂亮的名牌,把精美講義獻到他們手上—因為他們還小啊。我們是要作僕人服事他們,但這並不是指親手為他們完成一切事情。耶穌要讓每一位信祂的人都作君王,我們豈可讓君王無事可治理?誠然,他們年幼,誠然,他們沒有經驗,不過這正是他們之所以需要牧養的原因啊!

一切傳道人所做的,都可以交給年輕孩子做,包括禱告、講道、傳福音;領導、管理、決策等等。記得我自己以前從事大專生工作的時候,每年都會在學生團契當中按立七位幹事(我把他們當作執事看待),讓他們承擔團契中的重要事奉,透過這些事奉讓他們學習承擔責任、作決定、領導團隊、處理危機,也透過這些事奉加增他們對上帝的信靠、對弟兄姊妹的接納、對自己的認識。耶利米哀歌三章27節:「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在所有學生當中,這些負過軛的同工,事奉身量成長得最為快速,靈命的進展也最大,毫無例外。

在年輕學生當中,這樣的操練還有著與成人不同的意義。這樣的操練可以讓他們更清楚上帝給他們的恩賜,這對他們選擇日後的道路尋求有很實際的幫助。在這裏,有一個觀念很重要:我們把事奉交給他們的動機,不是因為這些事奉非做不可,而我們缺人手、我們忙不過來,卻是因為這是君王的養成過程(這是一種作僕人的態度);我們今日把教會事奉交給他們,並不限定他們明日只能在我們自己的堂會作君王(這是一種建造上帝國的眼光)。作僕人,不是指親手為孩子們完成一切事情,而是為他們著想,為上帝國著想。

給每一個人的呼召

1970年代之前,台灣教會普遍缺乏年輕工人,特別是國語教會,而我們台灣信義會同樣也是如此。沒有工人,就沒有工作,教會景況一片荒涼。

1970年代開始,校園團契、學園傳道會的大專生福音工作蓬勃發展,教會內的年輕人工作被帶動了起來。我和楊師母那時也在學生工作中擺上自己,為下一代預備建造聖殿的工人,我們在上帝面前求祂在台灣信義會興起七十位工人(或卅五對夫婦)。(這個祈求,上帝多年前已經完全成就,七十位工人,一個都沒有少!)

1986年,我呼召年輕人從學校畢業後不要出國,留在台灣委身長期建造教會(當時,南部的人才喜歡往北部跑,而整體社會的人才傾向於往國外跑),有一群年輕同工回應這個呼召,留下來了。如今,這批同工在我們教會、以及台灣信義會各堂會與機構同心事奉,並且與眾教會積極連結。從國家轉化的角度來看,這批同工為我們這塊土地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馬丁路德說得一點都沒錯,年輕人工作的後勁很強!

今天,在這裏,我要再一次求上帝呼召工人投入年輕人工作。呼召誰?呼召每一個人!彼得‧魏格納(Peter Wagner)預言,2025年會有大批宣教士從華人教會差派出來,在普世宣教上扮演重要角色。算一算,這批宣教士就是我們現在的年輕孩子。今天,既然你已經讀到這篇信息,請務必回應這個呼召,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上帝的作為,一起經歷年輕人工作的能力!

● 問題與討論
①你過去學生時代的一些正面的經驗,對你往後的屬靈生命、家庭、工作、教會事奉有哪些關鍵性的影響?
②現在的你可以如何為年輕人帶來正面的屬靈影響?
十字架筆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祂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