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2.【2011母親節主日信息回應】突破事奉瓶頸的關鍵:敏銳於聖靈的引導,立即跟上

【2011母親節主日信息回應】

經文:使徒行傳十章、十一章1-18節

我們既有的觀念本身不見得是罪、不一定不好,卻可能對我們的生命或事奉有所妨礙,因此上帝會挑戰我們放棄。當聖靈對我們說一些我們不曾想到、不習慣、甚至不喜歡的話,若我們跟得上聖靈的引導,生命或事奉就能夠有所突破。




敏銳於聖靈的引導,不把福音鎖在猶太人之中

使徒行傳十章9-24節記載了宣教史上非常關鍵的一個事件:

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彼得魂遊象外,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裏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彼得心裏正在猜疑之間,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甚麼意思。

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站在門外,喊著問:「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裏沒有?」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於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說:「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你們來是為甚麼緣故?」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上帝,為猶太通國所稱讚。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叫他請你到他家裏去,聽你的話。」彼得就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次日,起身和他們同去,還有約帕的幾個弟兄同著他去;又次日,他們進入凱撒利亞,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

44-48節記載,彼得到哥尼流家之後就開始講道,沒多久,聖靈澆灌下來,歷史上第一批外邦人受洗: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上帝為大。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之後,十一章16-17節記載,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猶大眾弟兄聽說彼得給外邦人施洗,就開始辯論可不可以領外邦人信耶穌,彼得向他們作見證說,聖靈當時澆灌在外邦人身上,就像澆灌在他們身上一樣:

「我就想起主的話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上帝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上帝呢?」

接著,18節記載,這個信念就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和基督徒當中被接受了:

眾人聽見這話,就不言語了,只歸榮耀與上帝,說:「這樣看來,上帝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

彼得和其他使徒向來都只在猶太人的圈子裏生活、事奉,從來不曾想過要把福音傳給外邦人,因為他們相信外邦人不潔淨,不可以與他們接觸。因此,上帝刻意用了一個先知性的異象,三次要他吃他認定不潔的東西。彼得對這個異象感到很不解,不知道是甚麼意思。接著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上帝用聖靈澆灌外邦人,像澆灌在猶太人身上一樣。彼得於是明白了這個異象的意思。

敏銳於聖靈的引導,突破門徒帶領的瓶頸

我們在事奉、生活、家庭所遇到的瓶頸,大部分都起因於我們被自己既有的觀念限制住,因此,上帝必須透過先知性的話語或行動打破我們的觀念。我們既有的觀念本身不見得是罪、不一定不好,卻可能對我們的生命或事奉有所妨礙,因此上帝會挑戰我們放棄。當聖靈對我們說一些我們不曾想到、不習慣、甚至不喜歡的話,我們要非常注意,若我們跟得上聖靈的引導,生命或事奉就能夠有所突破。大專區同工棋嵐前一陣子去參加一個特別聚會,他說他最重要的收穫有兩點:第一,年輕人並非只是未來的領袖,年輕人現在就是領袖;第二,人人都可以為大,因為人人都可以作僕人服事。這兩點完全合乎聖經的教導,就如耶穌說的:「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馬太福音廿三:11)我們教會從一般小組牧養架構轉型為G12模式的時候,就開始積極培養每個人能夠成為小組長,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都能夠做到,可是到現在為止,實際情況和理想之間還有一段落差。其實,若我們內心真的擁有這樣的信念,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一對一開始服事人,並且腳踏實地作僕人,那麼他一定可以成為小組長。

進入新堂這幾年來,我在訓練門徒方面繼續有一些新的突破—不只是透過上課來進行,還透過其他很多方式。上課、教導、講道有它們的意義和價值,可是我越來越體會到,最能夠培育出同工的方式是直接給他們服事的平台。過去我們所採取的主要方式是,先讓他們上課,接著讓他們在小組中彼此分享所聽到的,其實這樣還不夠,乃是要讓他們直接進入服務的行動,在服務過程中,真理自然會在他們心中成為信念。單單透過教室裏的教導,絕對訓練不出門徒和領袖。領袖一定是在服務的行動中產生的,這是我這幾年來所得到一個很強的信念。

過去這幾年,跟我接觸比較密切的同工都能感受到我是怎樣帶領他們的:我給他們很多事奉的挑戰,在他們遇到問題時,抓住機會把信念、原則告訴他們,這樣他們很快就聽得懂;人若沒有機會進入實務,大部分知識都只是腦袋懂,不會進入內心。我們教會的異象是帶領人作耶穌的門徒,讓人能夠把上帝的話用在生活裏。聚會本身很重要,是傳遞信念、交通分享的重要管道,可是帶領門徒不能只透過聚會,我們要為弟兄姊妹在聚會之外開闢實際服務的機會,讓他們在當中學習行使上帝所賜的權柄。

我們教會的小組要努力學習成為服務性質的小組,因為若大家一直都只是在聚會,沒有進入服事,我們生命改變的程度不會太大。小組若只是聚會,所能夠被釋放出來的恩賜,會被限制在少數幾個人,而且經常只限於帶聚會的恩賜;可是,當整個小組一起出去服事別人,所有人的恩賜都有機會釋放出來,例如整個小組一起投入主日崇拜的事奉、關懷探訪各類有需要的人,打破自己服事的框框,進入不同年齡層的族群當中服事,例如最近兒童主日學的孩子們十分缺乏帶領他們敬拜的同工。

敏銳於聖靈的引導,領受從上帝而來的信念

若沒有哥尼流事件,彼得走不出猶太人的圈子,福音也就沒有辦法廣傳。我們在門徒帶領的過程中,也需要持續有哥尼流事件發生在我們裏面,持續打破我們所加給自己的限制。彼得很留意聖靈的引導,如果他對聖靈的工作不敏銳,他很可能不會把所看見的異象當一回事,只當自己作了無意義的怪夢,那麼他就不會接受哥尼流的邀請,到他家去。這也就是為甚麼建造教會的過程中,先知性的領受、屬靈洞察力很重要,先知性的啟示可以讓我們更深地認識上帝、認識自己、認識環境。我們需要聖靈的幫助,才能夠領受到從上帝而來的信念。我們不太容易脫離自己所習慣的事情,包括想法、作法、經驗等等,需要聖靈幫助我們,讓我們可以把主權交給上帝,事奉才會突破。

無論從事任何事奉,都一定要先作任務分析,不要一看到事工就一股腦兒衝出去做,要弄清楚每個事奉的異象與信念,以免做了一大堆卻沒有果效。我們活在一個非常注重效率的時代,凡事求快,但是我們要注意,若信念不對、方向不對,即使我們可以很快就把事情完成,方向卻不對,那也只是窮忙一場而已。我們在推動515義走和反對「性別平等教育九年一貫教材」連署時,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何而戰,若我們講不清楚為甚麼要這樣做,只是一股腦兒地推動,結果人家可能不僅不甩我們,還會誤解我們。

這次母親節主日的信息和見證,讓很多人都感動得落下淚來,可是如果內心的信念並沒有改變,那麼也只是感動一場而已。今年母親節主日崇拜要傳遞的信念是:我們要顧念自己的母親,也要顧念其他有需要的人,包括失去孩子的母親、無法照顧孩子的母親,以及失去母親的孩子。我們每個人都很忙,每天的時間表都排得滿滿的,但是我們無論如何都要為此尋求主,求聖靈啟示我們需要改變哪些信念,以實際愛的行動回應聖靈的引導。

當我們領受到先知性的話語之後,還需要站在祭司的角色上,持續向上帝禱告、與祂溝通。若我們沒有來到上帝面前,一旦被罪、重擔、壓力捆綁,那麼,即使已經領受到先知性的話語,還是不容易在生活中實踐出來。我們必須藉著禱告,持續不斷地與上帝交通,才能把上帝的話帶進君王的角色,在實際的牧養和事工上結出果子!

結語

我們要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重建幸福家庭,包括我們自己的家,也包括身邊人的家,而這需要很多聖靈的工作、很多禱告尋求,才有辦法做到。盼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敏銳於聖靈的引導,在生命與事奉上經歷突破。(2011.5.10.週會信息)

● 問題與討論
①聖靈曾經用哪些先知性的話語引導你的生命或事奉?
②在門徒帶領、服務的行動這兩方面,上帝對你說了哪些話?
十字架筆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祂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