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信息回應】馬可福音系列講道(7)
經文:馬可福音七章1-23節
如果沒有抓到耶穌,不管再好的作法、經驗,一定都會變成不好的遺傳。沒有抓到耶穌,只是做外表動作的人,都叫作「宗教人」。
這個禮拜的主日信息是「僕人與遺傳」,這個題目非常重要,卻不容易瞭解。整卷馬可福音所要傳講的信息,主要是耶穌來到這個世界上所做的僕人式的事奉。那麼,請問耶穌來到世界上,祂最重要的僕人事奉是甚麼?第一件事情是完成十字架上救贖的工作─耶穌服事我們到死的地步,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第二件事情是作門徒訓練,把父的名指示門徒,好叫他們認識上帝、認識耶穌,使他們能夠跟隨主,也能夠成為上帝的好僕人。
耶穌在帶領門徒的事奉中,事奉內容主要分成兩方面,這也是我們所有同工都需要知道的:第一個,祂負責做拆毀的工作,就是拆毀仇敵的工作─拆毀撒但、世界、肉體的工作,這也就是為甚麼耶穌會和這世界上的勢力形成對立、產生衝突的原因。祂做拆毀的工作,目的是帶來全人真正的醫治和釋放;福音的本身,就是耶穌來到這世界上,祂要拆毀仇敵所做的一切工作,並帶來健康與醫治。第二個,祂要做建造的工作,讓門徒在主的話、主的名以及主的愛裏面,不斷地認識上帝,以至於整個生命被建造起來,能夠脫離仇敵,可以終身在上帝面前,坦然無懼地用聖潔、公義事奉祂(見路加福音一:75),作一個真正成熟的上帝的兒女。同樣地,我們教會所有事奉的重點也是這兩個:第一個,作醫治釋放,拆毀仇敵的工作;第二個,裝備建造、把人建造起來,使弟兄姊妹能夠成為一個真正愛上帝、能夠事奉上帝、作眾人僕人的人。
追根溯源:明白形成遺傳的原因
形成遺傳的原因並不一定不好
馬可福音七章1-23節記載耶穌面對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質問,顯然祂是在做門徒訓練,不只是訓練當時的門徒,告訴他們甚麼是要拆毀的、甚麼是要建造的,也是留給後世的我們,讓我們知道應當如何跟隨主。這一次耶穌面對法利賽人、文士,祂與他們的遺傳發生衝突,而祂要拆毀的,就是不合上帝心意的遺傳。甚麼是遺傳、傳統?遺傳、傳統是團體傳承的一種文化,或者是代代相傳的一種生活、信仰的習慣;一旦遺傳、傳統和上帝的話語產生衝突的時候,耶穌教導門徒要拆毀,而且要他們注意不要掉進去。我們都知道,每個家庭、每間學校、每間公司都有其文化和傳承;同樣地,每個教會也都有其傳統和文化,天主教、更正教皆是如此。當然,有些遺傳、傳統是無關緊要的,有些甚至是很不好的;但是,也會有好的遺傳、傳統。一個團隊「好的傳承」越多,這個團隊越健康。
面對法利賽人「吃飯前要洗手」的質問,請問這是一個好的傳承還是不好的傳承?首先,我們必須先瞭解以色列百姓為甚麼會有洗手的習慣。聖經中,最早提到關於洗手、洗腳方面的記載,是當祭司進入會幕,要面對聖潔的上帝的時候。祭司要進入會慕中事奉,身、心、靈一定要潔淨。如何潔淨?第一,祭司要用牲畜的血徹底解決潔淨的問題;第二,祭司進入會幕前,要用洗濯盆的水清洗,因為水代表潔淨。而以水潔淨的儀式,後來衍生出許多的傳承,例如文士要抄寫聖經之前,需要先洗手;吃飯之前,也要先洗手等等,表明以色列百姓希望在凡事上能夠保持一種面對上帝潔淨的心。特別是以色列百姓被擄、歸回之後,他們深感自己以前對上帝所做的實在太糟糕了,於是就開始努力想要遵行上帝的話語和律例,不但在會堂裏面要洗手,吃飯也要洗手;追根溯源,洗手這個動作最早是從潔淨、奉獻、面對上帝的儀式來的,動機其實完全正確。
可是這個飯前洗手的傳統,為甚麼後來會跟耶穌的教導發生衝突?因為他們只注重外表的行動,而忘了裏面的精神與信念。嚴格說來,與耶穌發生衝突的不是遺傳,而是「錯誤的遺傳」,或者說是「拿掉上帝話語」的遺傳。換句話說,原本遺傳裏面所包含的「正確的信念」一旦被拿掉,或者被遺忘,遺傳就開始變質,以至於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
「依樣畫葫蘆」的遺傳容易變得徒具形式
一般人的習性是很容易看重外在的事物。因此最好的教導,常常不是坐在課堂裏面聽課,而是老師和學生生活在一起,以身作則,像耶穌一樣。身教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這週的主日講道,鄧宙攀牧師以烤鮭魚的故事為例,提醒我們一件事情:後人對於祖先傳承的傳統,往往是不追根究柢、依樣畫葫蘆地照做。鄧牧師提到有一位姊妹,烤鮭魚的時候總是把鮭魚切成兩半,再放進一個大烤箱烤。有一次,朋友問她:「為甚麼要把鮭魚切成兩半呢?是因為這樣烤會比較美味嗎?」她被問倒了,因為這個作法是從媽媽那裏傳承下來的,她只是照著做。於是她就去問媽媽,媽媽也說不知道,她只是沿襲奶奶的作法。直到有一天問到奶奶,謎底終於揭曉:原來在老奶奶的年代,烤箱很小,不得已才把鮭魚切成兩半放進去烤。我也聽過另一個類似的故事:在美國一個家中,一個小孩子好奇地問媽媽:「為甚麼妳每次切臘腸,都要把頭尾切掉?這樣不是很浪費嗎?」媽媽回答說:「我也不知道啊,因為奶奶就是這樣做。」這個問題最後問到了曾祖母,曾祖母說:「因為我們那時候盤子很小,臘腸沒辦法整條放進去,頭尾凸出來很難看,所以才截頭截尾,裝盤比較美觀。」這兩個故事都凸顯一件事情:祖先的作法代代相傳之後,後代子孫不問事情的本源,只照著做,如此形成的傳統就與耶穌的教導發生衝突。耶穌所強調的是:拔掉上帝的話語、失去「道」本身的傳承,是不合上帝心意的;失去上帝妥拉的核心價值與信念的團體習慣,與耶穌是敵對的。
人的罪使人背離上帝,陷入遺傳當中
這段經文中,耶穌繼續指出法利賽人的問題,不只是論斷他人飯前不洗手的問題而已,還有他們因著不正確的遺傳而不孝敬父母。馬可福音七章9-13節耶穌說:「你們誠然是廢棄上帝的誡命,要守自己的遺傳。摩西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你們倒說:『人若對父母說:我所當奉給你的,已經作了各耳板』(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廢了上帝的道。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法利賽人為了推動金錢奉獻,竟然讓人忽略對父母的照顧!想一想:上帝哪裏需要我們的錢!上帝乃是喜歡我們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見彌迦書六:8),可是我們偏偏喜歡崇尚外表的儀文。耶穌提醒我們:一旦離開上帝的話語,只做表面工夫,就會像法利賽人一樣,不僅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甚至會帶來死亡,是很嚴重的事情。在任何團體的遺傳裏面,倘若失去原來最好的部分,而只注重外在行為的時候,那個行為就會壓死自己、壓死別人;沒有上帝的話,只做外表的行為,這叫作「宗教的靈」,會使我們變成一個「宗教人」。在末後的世代,這將會是一個很普遍、很嚴重的現象;在華人教會裏面,這種狀況尤其嚴重。
惟一「絕對」的事情─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我們如何避免落入法利賽人遺傳的窠臼中?一個上帝的好僕人要先弄清楚甚麼是絕對的(上帝的道),甚麼是相對的(外表的習慣):絕對的事情,要用絕對的精神去處理;相對的事情,要用相對的態度去處理。那甚麼是絕對的?甚麼又是相對的呢?我們常聽見有人說:「我是根據聖經、根據上帝的話語……。」現在很多神學院、不少宗派常為了一些教義爭論不休,每一個人都拿聖經當作最高權威。我在北美就遇過這樣吵得不可開交的狀況,有人問我:「楊牧師,長老會的創始人加爾文強調上帝有絕對的主權,你認為如何?你們信義會的立場是甚麼?」我半開玩笑地回答他:「基本上他們對上帝的主權與揀選立場一致,因為加爾文是跟馬丁路德學習的!」我們常常把基本的精神丟棄了,卻死守外面的教義、規條,不僅定自己的罪,也定別人的罪。
我仍要再問一次:甚麼是絕對的?甚麼是相對的?其實,我們常常用很多的「相對」在做事情,卻還以為自己遵守了上帝絕對的話語。大家用的都是同一本聖經,既然是同一本聖經,為甚麼教會內部還會吵架?因為雖然都用同一本聖經,卻總是有想要用聖經「置別人於死地」的人,從中世紀到現在都是一樣;這樣的人就是「有聖經,沒有耶穌」,只會把聖經當成斧頭來砍傷自己和別人。「絕對的事情,要用絕對的精神去處理」中所提到的「絕對」,指的就是我們一向所強調的「一要」精神─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要用這個「絕對的精神」來判斷所有的事情,要不然每一個人都以為他「根據絕對的聖經」,所以必須聽他的。
事實上,我在北美就聽說一個兩百人的教會,弟兄姊妹對於詩歌敬拜方式,持有兩派不同的意見,他們都拿出聖經作根據、彼此爭論不休:一派主張敬拜團應站在台上,帶領會眾敬拜;另一派則主張敬拜團要隱藏、不可以強出頭,應該站在台下,雙方你來我往,最後竟然吵到主任牧師離職了!兩派的弟兄姊妹確實都「根據聖經」,足以講出一番大道理,而且聽起來也都有憑有據、挺有道理;可惜他們的聖經裏面都沒有耶穌!所謂「絕對的東西」其實很簡單,就是「耶穌以及耶穌的心」,也就是一顆作僕人的心!
「相對」的事情是為要使人得著耶穌
那麼所謂的「相對」,指的又是甚麼?其實很多的遺傳都是相對的,目的是為要得到「絕對的」耶穌。真理堂的「一要三招」基本精神裏面,「一要」是我們最主要的目標,「三招」是親近主、生死盟、服事人。請問我們親近主,會不會變成耶穌所反對的遺傳?當我們靈修而裏面卻沒有耶穌的時候就會!我們可以速讀聖經,裏面卻沒有耶穌,很容易定自己和別人的罪;我們可以有生死盟、穩定參加小組,裏面卻沒有耶穌;即便捨己身叫人焚燒,裏面卻沒有耶穌、沒有愛,仍然是毫無益處(見哥林多前書十三:3)。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我很辛苦地捨己賺錢,一切為著你,你怎麼會這樣……。」帶給孩子們很大的壓力,因為我們可以有很多所謂「捨己身叫人焚燒」的外表的行動,但是裏面卻沒有耶穌。耶穌是甚麼?耶穌就是愛!愛是甚麼?是同性戀運動團體提倡的愛?還是佛教所說的「大愛」?「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一:14)滿有恩典和真理的耶穌,才是真正的愛;我們也可以這麼說,耶穌的愛有三個重點:第一,無條件地付出,就是恩典的動作;第二,捨己、甘心作僕人;第三,切實面對人的需要的愛,而不是帝國主義式的愛,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強壓在人身上。
耶穌的愛、天父的心是毫無任何條件地完全給了我們;祂不只是無條件地給予,而且真的捨己、放下自己的一切。有些人給的愛是有條件的,接受者常常會感受到壓力;有些人可以做到無條件地給予,卻不肯捨己,或是可以無條件地給出去,裏面卻沒有愛。耶穌是徹徹底底放下祂原本上帝的形像來到這世界上,祂不只是無條件地給、不只是給身外之物,祂更是捨己地給─把自己的生命給出去。除了無條件捨己,耶穌的愛更是道成肉身的愛,去切合人真正的需要。這種愛不是「自我感覺良好」,不是「我覺得」對方需要甚麼。今天上帝的兒女、上帝的教會常犯這樣的毛病,用「我覺得」的思考模式去思考被服事的人的需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思考,可以很用心,但卻對人沒甚麼幫助;硬塞給對方,最後消化不良,只好全部吐出來。我們必須要摸到人裏面最深的需要,這叫作「道成肉身」:感同身受、尊重、溫暖、同理;輔導學的精髓就是道成肉身,用無條件捨己的愛去切合人心的需要。
人最深的需要就是被接納、被瞭解,被同理、被關懷。像罹患憂鬱症的人,他們有個很深的需要就是被接納,但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有人願意陪伴、接納、同理他們,才容易走得出來。我們受造的時候是按著上帝的形像造的,人天生需要被接納。而法利賽人的裏面,根本沒有接納、沒有耶穌憐恤的心,所以當然沒有捨己、沒有無條件的愛,也不會針對別人的需要給出去;他們有的,不過是外表的行動而已。
一要先於三招─無論做甚麼,都要有耶穌
耶穌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馬太福音九:13)我們要瞭解一件事:不管教會做再多,一要三招、四招、五招……,一定要抓到耶穌!如果沒有抓到耶穌,不管再好的作法、經驗,一定都會變成不好的遺傳。沒有抓到耶穌,只是做外表動作的人,都叫作「宗教人」。我們可以靈修、可以參加聚會、可以行禮如儀、可以實行什一奉獻,可以做所有看得見的動作,可是我們若是離了耶穌,那麼所做的一切,都會變成虛無。問題是,我們還常常以為自己做得很對。在「一要三招」裏面,「招」必須與「要」結合,因為「招」只是皮袋。很多時候我們只注意到皮袋,卻忽略了皮袋裏面的內容。我們服事的時候,要確定皮袋的內容有耶穌基督、有無條件捨己的愛,以及做在別人需要上的僕人的愛,才會真正幫助別人。否則即使搬出聖經規條,還是沒用,因為規條只會框住自己和別人,形成對立與爭吵;雙方會為了到底誰守遺傳、誰守上帝的話而爭鬧不休,因為彼此都只是活在「道理」的裏面。我們要牢記:真理不是「道理」,真理是耶穌,是祂無條件捨己、作僕人的愛,這樣的給予,才叫作耶穌所謂的「憐憫的心」。
「把耶穌拿掉」的所有宗教行為,都屬於律法主義。外表看起來都是規規矩矩的,可是裏面卻沒有耶穌;不是"agape"的愛,全部都會變成律法主義。律法主義用在教會的信仰上,就是「宗教的靈」;用在政治上,會出現很多的政客;用在家庭教養上,會變成吃人的禮教。有些非常嚴格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這、要求那,儘管動機都是好的,但是裏面沒有核心的「一要」,很容易造成越「認真」的父母,孩子受傷越厲害的結果。我和牧師團一起討論一個問題:父母從事哪些職業,孩子容易得憂鬱症?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牧師、教師、醫師、律師……,職業有「師」字的人,要特別小心,就是所謂的「專業人士」,因為覺得自己很專業,對孩子講話就很有「權威」,孩子一定要聽;以為給孩子灌輸很多的道理與遺傳,他就會成長得很好。可惜孩子是人,不是無生命的物品;我們要小心謹慎,離開「一要」,徒有外面的行為,叫作遺傳;沒有「一要」,越努力就越可怕。這就是啟示錄二章2-4節所記載的以弗所教會:耶穌知道他們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他們不能容忍惡人、能辨識異端等等。然而耶穌卻在一件事情上面責備他們,就是他們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同樣地,我們為各種事工極其勞碌、殷勤禱告、參加教會活動等等,以為自己甚麼都做了,是個標準的基督徒,可是如果離開了起初的愛、離開耶穌,我們就與法利賽人無異!
脫離「宗教的靈」的方式
最後,我們要如何才能夠脫離耶穌所謂的法利賽人的宗教的靈、脫離律法主義呢?有三個方面我們可以來思想:
1. 首先要承認我們是天生的律法主義者
我們要打從心裏面認識一個事實:我們這個人先天就是律法主義者─因為原罪的緣故、因為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導致我們裏面沒有愛。法利賽人絕對不會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他們覺得他們是屬耶和華上帝的人。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是「先天的律法主義者」,而耶穌來,就是要處理我們這個問題。馬可福音七章15節,耶穌對門徒說:「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裏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耶穌的意思是,食物不會污穢人,因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所以入口的不會污穢人;出口的才會污穢人,祂指的其實就是「罪」。
前陣子有一個牧師們的餐敘,在飯桌上,章啟明長老針對人們吃東西的問題,聊起了有關有機食物方面的話題,在座的牧師都聽得津津有味,顯然「吃」的問題是很關乎大家生命的。然而耶穌要我們明白的是,人若有罪,在罪裏吃東西,當然會吃出問題來;最重要的是要處理我們裏面的罪。耶穌要處理罪、處理心的問題,所以祂在馬可福音七章6節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所以首先,我們要認清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罪人,如果不能明白這一點,就不知道福音和恩典的偉大;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處理罪以及心的問題。聖經說:「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母耳記上十六:7)為甚麼?因為人犯罪以後,心靈的眼睛就瞎了,肉身的眼睛反倒明亮,我們這個人天生就是看外貌、以貌取人的人,人的心只有上帝能夠知道。所以耶穌在這段經文裏面處理遺傳、傳統、律法主義的問題,其實是在處理心的問題和罪的問題。我們對上帝的回應當是:「主啊,我是百分之百的罪人,像大衛所說的,我是在罪惡裏面所生的;我沒有辦法救自己,也沒有辦法處理罪的問題。」因此我們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法利賽人的窠臼裏面。
2. 注意自己的負面情緒
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罪人?由於自我中心作祟,我們很難有自知之明。就好像一個人有口臭,周圍的人都知道,只有他自己不知道;因為我們先天是一個驕傲的人,驕傲的人不會知道自己的驕傲。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有效地提醒我們,就是注意自己的負面情緒。當我們有負面情緒時─特別是生氣、害怕─那是因為我們自己想要作上帝,於是開始指責、論斷別人;就像法利賽人不斷地批評耶穌,帶出來的盡都是死亡的氣息。不管生氣、害怕,我們最深的是要面對安全感的問題。人犯罪墮落以後,離開上帝、離開真正的安全感,因此一直活在許多的懼怕中;因為害怕,便竭盡心力試圖鞏固自己;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嘗試建立一套遺傳、規條,形成外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讓自己可以掌控環境,不在自己掌控內的人、事、物,便拒絕接受。顯然法利賽人正是這樣的人,他們建立一些規矩,一旦有人破壞這些規矩,就把他視為異端,然後想把他趕出去,因為這觸及到他們極度不安全感的問題。
可是當我每次研讀四福音中的耶穌就發現,祂面對各樣驚濤駭浪的環境,都看不出祂有任何慌張的動作舉止或表情;甚至當耶穌最後被賣,面對彼拉多的時候,害怕的不是祂,而是彼拉多。因為祂裏面有極大的安全感,而沒有安全感的人一定會掉到遺傳的窠臼裏面。教會的同工要格外注意:小組長、區長、傳道人要有安全感,一旦沒了安全感,必掉進遺傳裏面,因為我們會本能地用遺傳去鞏固自己的勢力範圍。這類的問題在家庭、在職場都是一樣。
3. 透過禱告和聖靈的工作
那麼,我們的安全感從哪裏來?面對罪與心的問題、情緒與害怕的處理,都不是我們所能夠做的,乃是需要耶穌來處理。我們需要禱告和聖靈的工作,每一天都要求聖靈用愛大大地充滿我們,使我們在祂的愛裏面得到無條件捨己、道成肉身的愛,也就是接納、饒恕的愛;當我們裏面有足夠的安全感的時候,就不會害怕被人指正或去指正別人。耶穌從來不會害怕指出別人的錯,因為祂在愛中可以說誠實話但又不會傷人。我們當中有些人裏面沒有愛,會不敢指出別人的錯;同樣地,有些人裏面沒有愛,很容易去指責別人。可是耶穌做得恰到好處,因為祂裏面極有安全感,因為祂不倚靠外在的環境、不倚靠人的肯定來做事,祂知道祂已經得到天父極大的肯定與接納。祂知道妥拉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上帝無條件捨己,以及樂意幫助人、祝福人的愛。耶穌裏面有既大且深的愛,即使祂面對不熟悉的人、事、物,祂從不緊張;面對驚濤駭浪的危險,祂從不動搖。誰會緊張?沒有愛的人會緊張、會害怕,只能夠死守規矩,只能靠規矩勉強支撐自己,甚至轄管別人。在教會、在公司職場也是如此,我們可以訂規矩,可是心中有愛的人,根本不需要靠規矩轄制人;而當必須施行規矩的時候,不會緊張、害怕,裏面也能夠有極大的安全感。要能明白這一點很不容易,需要有很多實際的例證,才能有更深切的瞭解。
活在愛裏,可以脫離懼怕的轄制
上週主日,青年牧區侾甫分區舉行總聚,安排了一個新活動,是以前真理堂從來沒有做過的,結果反應相當好,弟兄姊妹很享受在當中。這個新的作法是由一位同工提出的,但是在籌劃、討論的過程中,除了提供創意的同工,其他同工面對這個新的創意,大部分是感到害怕、恐懼,心裏面也浮現很多不好的想像;其實這個創意作法並沒有違背聖經的大原則,只是因為同工沒有做過,不免會感到害怕。同工們其實是在面對是否要堅持遺傳的問題,這基本上也是一種面對上帝以及對團隊更深信賴的問題;我發現,其實同工們心裏面很深的害怕是「把事情搞砸」。比起「把事情搞砸」,更重要的事情是要活在基督的身體裏面;彼此有很深的信賴,我們就不至於害怕。
幫助同工從恐懼當中走出來的是禱告。我跟當中一位同工交通,他告訴我,當他一禱告,上帝就提醒他:「你為甚麼不能夠把自己交給基督的身體?」這個提醒幫助他能夠從恐懼當中走出來。就算結果真的不如預期,也不用緊張,因為這並不是世界末日;如果整個服事過程中間有真實的愛在其中,整個團隊會充滿喜樂、會動起來,最後大家在愛中決定冒險一搏,結果竟然超乎大家想像的好!「一要」的裏面與「喜樂的靈」是密不可分的,服事的過程中若充滿喜樂,那就對了;反之,若充滿了埋怨、懼怕,一定是出了一些問題,要找出問題的根源是甚麼。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都無可避免地必須面對遺傳、傳統的問題。過去兩個禮拜,我和楊師母在北美服事期間,一路上回想過去四十年如何面對家庭的遺傳。起初我們也是相當害怕,後來靠著每天禱告、祈求上帝,持續活在愛的團契的服事裏面,終於有了突破。我滿心感謝的是,如今楊家六個弟兄姊妹均已走出昔日困頓的光景,一半帶職、一半全職服事,大家都找到自己服事主的角色,快快樂樂地服事主,這真是神蹟。我們在紐約密集服事之後,即前往佛羅里達與父母、家人團聚,我高齡九十歲的父親在第一天晚上分享:「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要『天天讀經、時時禱告、處處分享』!」連他老人家都對這個真理堂的基本動作朗朗上口,讓我嘖嘖稱奇!我父親也說,他現在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每天讀經兩個鐘頭。在美國的這段時間,他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我的小女兒盼盼分享讀經心得與亮光,每次讀懂上帝的話語,彷彿打通任督二脈一般地喜樂。他最大的安慰是上帝的話語─耶穌對他說話;老人家長年為坐骨神經痛所苦,身體很不好,可是當我們去探望他的時候,他居然完全不痛了。我發現當耶穌的愛、喜樂充滿在我們裏面的時候,會讓我們的身、心、靈得到極大的自由。
結語
「僕人與遺傳」這個主題要徹底瞭解很不容易,因為關乎處理人最深的罪性與人心的問題,需要聖靈幫助我們,讓上帝的愛親自向我們啟示。盼望每一位服事主的人,特別注意我們的裏面要有耶穌,否則事奉越「認真」越糟糕,常常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在耶穌僕人的愛和真理裏面真的得到自由,也能夠把這樣自由的福音帶給別人。(2013.4.23.小組長總聚信息.廖偉亘整理)
● 問題與討論
①思考一下,你家中以及教會有哪些特別的遺傳對你有很大的影響?嘗試去分析、瞭解這些遺傳背後的精神。
②上述有哪些好的遺傳是可以繼續保留的?又有哪些不好的遺傳是需要調整的?在小組當中彼此分享並代禱。
十字架筆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上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