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2. 這是為甚麼一定要「啟發」

羔羊戰士系列(2)

經文:羅馬書五章1-5節

一個真正懂啟發、真正懂福音的人,一定有一個特質,就是臉上充滿了笑容。




在過去這十年當中,有不少弟兄姊妹問我一個問題:「楊牧師,為甚麼你們真理堂要那麼積極推動ALPHA啟發課程,是不是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佈道工具?」當然啟發是一個很好的佈道課程,不會佈道的,都可以在這個平台學會。也有人說啟發可以培訓同工,沒有錯,確實可以培訓很多同工,不過很多事奉都能夠培訓同工。讓我積極推薦啟發課程的最主要原因是,這是我服事這四十年來所看到,最能夠把基督的福音信仰表明出來的一種事奉。

啟發直擊福音核心

無條件的愛
在我們的信仰裏面,甚麼是我們最核心的信仰?基督徒的信仰生活,跟其他宗教、哲學最不一樣的一點是甚麼?有人說是「獨一上帝」,但猶太教也信獨一上帝;有人說我們有聖經,但其他宗教也有經典;超自然的神蹟跟能力嗎?其他宗教信仰也有超自然的「鬼蹟」。我們信仰的核心,跟其他宗教信仰最大的不一樣,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

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是甚麼意思?講白話一點,當我們想要得到上帝的愛,想要得到人的愛,這世界上的人都是想用有條件的方式去獲得,覺得一定要做些甚麼才能夠得著,但是基督教所傳講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是這世界上所沒有的─當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上帝就差祂的兒子來,表明對我們的愛。基督徒不比別人更好,不是因為我們配得,我們只是比別人先得到上帝給我們的愛。上帝的愛是無條件接納、饒恕、賜福的愛,這個好消息,就是我們信仰的核心。這是世界上所沒有的,可以稱作超自然的愛,或者按神學定義叫作因信稱義的福音,因信稱義的福音把我們的信仰從所有其他的宗教信仰分別出來。

今年是馬丁路德改教五百週年,改教家所最強調的信仰內涵,就是這個重點:我們有被無條件接納、赦罪以及蒙福的好消息。上帝先愛我們,我們接受祂的愛以後,我們就開始改變,對上帝、對人的態度也開始改變。我常說今天的世界是一個悲慘的世界,因為我們為了得到愛,得到上帝和人對我們的肯定,拚命地做,從小在家裏就被這樣訓練,比如「你很乖,爸爸媽媽就給你一顆糖吃」「你很乖,你很棒,就可以作學校的模範生」「你考上某個學校的話,就給你iPad、iPhone、摩托車等等」。我們都是在這樣的對價關係裏做事情直到如今,然後在學校裏面看成績,在工作職場上看業績,拚命努力才能夠得到人對我們的肯定,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信念與生活方式,以至於覺得這樣才能夠得到上帝對我們的肯定。甚麼是我們信仰的核心?就是要接受上帝無條件接納、饒恕、賜福的超自然的愛,是這世界上沒有的,只有上帝在耶穌基督裏面對我們表明了。

總是歡歡喜喜
請問:宗教改革成功了嗎?沒有!我們還得繼續不斷傳講並實踐因信稱義的福音真理。那我們怎麼知道自己是活在福音裏面?我們來看羅馬書五章1-5節:「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這段經文把啟發的核心精神表明出來。

這段經文裏面有一個字跟一個詞重複地出現,就是「愛」和「歡歡喜喜」。一個接受到上帝無條件愛的人一定會稱福音是好消息,一個人收到好消息一定會快樂的,不快樂的話,一定是沒有得到福音。今天我在很多教會裏面看到很多不快樂的基督徒,不快樂的同工,不快樂的牧師,不快樂的人帶出來的教會都不太快樂。特別我們華人背景的,很容易因行為稱義,總覺得要做些甚麼,才能夠得到上帝、得到人的喜歡。

在華人教會有一個普遍的現象,當一個人剛信耶穌,認識了無條件的愛,決志那天很開心,三個月以後,可能開始有人告訴他:「你要讀經、你要禱告、你要禁食、你要什一奉獻……」,好像要做這做那,才是好基督徒,才會得到上帝、得到牧師們的喜歡。結果我們拚命要討教會領袖的喜歡,我卻看到很多不快樂的基督徒,在基督的教會裏面好像有很多「佛教徒」跟「回教徒」,拚命想用行為換取愛。事實上,當我們得到福音,一定有一個表現─歡歡喜喜,而且是在患難中也歡歡喜喜。能夠歡歡喜喜,是因為我們自己不需要作上帝,讓上帝來作上帝,我們站在恩典的地位上,是非常富足的人,不只是腦袋認為富足,而是真正活得很富足。請問同工們,你快樂嗎?

歡歡喜喜,也是啟發的核心特質,假如不歡喜快樂,那個啟發就有問題了。明年是四川汶川地震十週年,九年前我們到中國大陸去救災,服事那地方的人,到現在我們教會還有人在那裏服事。那時候有同工回報給我一個令人驚訝的狀況:有人讓要信耶穌的災民到一個房間,不信耶穌的到另一個房間,信耶穌的發四百塊人民幣,不信耶穌的發兩百塊人民幣。這就像四、五十年前所謂的「麵粉教」,願意信耶穌、來教會的,就送麵粉等民生用品。這樣是不對的。我們華人好像不太懂甚麼是純粹的福音,好像我們在傳的是無條件的愛,可是做出來卻是另外一回事,因為我們裏面的信念沒有改變。

啟發的好,不只是在課堂上傳講因信稱義的福音,啟發更是好在經過十個禮拜的過程,人們被福音化。假如用「業績」的角度來看,在啟發課程裏信耶穌的人不算太多,不過,其他「業績很好」,信耶穌的人多的佈道平台,不一定接觸得到福音,有很多的佈道方法是很快速得到人,卻也很快地流失掉。啟發不一樣,它能改變人的內心,改變一個人。假如今天你想要藉由學會做啟發,多學一個佈道方法的話,也是可以的,但最好的是抓住啟發的核心精神─上帝無條件的愛,有上帝無條件的愛,才能夠讓我們喜樂。當我們實際投入啟發,會發現我們這個人是多麼靠行為,多麼喜歡掌控人,也因此多麼需要學習放下自己。我們會鼓勵啟發的同工、參與的基督徒少講話,更多去傾聽別人,因為傾聽就是愛,了解帶來醫治,在這個過程裏學習放下自己,這就是因信稱義重要的第一步。

一個真正懂啟發、真正懂福音的人,一定有一個特質,就是臉上充滿了笑容。我看到一些投入啟發的同工,一開始不太快樂,之後越來越快樂,不只是因為有啟發的事奉、工作而快樂,最重要的是在啟發裏面遇見了又真又活的主、遇見了因信稱義的好消息。我有一個盼望,我希望基督的教會、台灣的教會、華人的教會真正被福音化,真正領受到啟發精神,就是因信稱義的精神。

啟發進入職場將翻轉國家

在我們的啟發訓練大會裏,我們有初階的啟發訓練,也有進階的啟發訓練,不管你要接受初階或是進階的訓練,都要回到這個原點─上帝無條件的愛。而今年,我們還要更多地來認識「職場啟發」。馬丁路德1517年改教,到今年剛好是五百週年,這場宗教改革改了甚麼?主要有兩件事情:第一,讓我們真正知道上帝無條件的愛,認識因信稱義的福音(基督論、救恩論的改變)。第二,讓我們知道甚麼是真正的教會(教會論的改變),這是一般人所忽略的。

事奉理應在職場
到底甚麼是真正的教會?天主教說她是真正的教會,馬丁路德說,不是,「看得見的教會不是真正的教會,看不見的教會才是真正的教會!」意思是說,在看得見的教會裏,不一定就能重生得救,不一定真正得到福音。我不是要嚇大家,但今天在我們禮拜堂裏面,不一定每個人都得救。馬丁路德講得非常好:「除非你裏面真的有道、有耶穌、有因信稱義的福音,否則你不是得救的人。」人們有因信稱義福音,才是真正的教會。並且他說,得到因信稱義的福音的人,一定會去事奉,而且都可以事奉,這叫作「信徒皆祭司」,是教會論的一個大革命。在中世紀有一個很錯誤的信念,到現在還是一樣,好像服事的權柄都在神父、修女等神職人員手中,只有在修道院裏面的事奉才是最高級的。有時候我們嘴巴不講,腦袋裏面卻這樣想,我常聽到很多職場的弟兄姊妹這樣說:「我退休以後,最高的榮耀就是來作牧師。」可見我們還是有「聖職主義」的思想在裏面。這樣的思想是來自康士坦丁建立國教,並把教會鎖在教堂裏,又把事奉從許多弟兄姊妹手中奪來,放在少數人手中,這是對教會極大的傷害。

初代教會不是這樣,初代教會的事奉沒有被鎖在禮拜堂裏面,而是在家裏、在殿裏、在會堂裏面,每一個人都可以服事上帝、服事人。到了中世紀,卻認為教會應該在教堂、在修道院裏服事,才算是屬靈的。馬丁路德改變了這個觀念。馬丁路德,可以說是更正教裏第一個做啟發的人,也是第一個做職場啟發的人。他說「信徒皆祭司」的意思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在的位置,就是我們事奉上帝的位置:若你是理髮店的理髮匠,你就是蒙召作理髮業,在那裏面榮耀耶穌;你是老師,就好好作老師來榮耀上帝;你是飯店的老闆,就好好經營飯店,在飯店中榮耀上帝;作媽媽的在家裏給嬰孩包尿片,一點都不低賤,非常神聖,是為耶穌做的,是蒙上帝喜悅的(今天很多人不願意作全職媽媽,非常可惜)。英文的“vocation”,翻譯作「職業」,字根“voc-”是「呼召」的意思,「職業就是上帝的呼召」是從馬丁路德改教以後而來的思想。每一個職業都是服事,都是上帝給我們的呼召,馬丁路德改教,基本上也是恢復所謂的啟發精神,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福音,都能夠在自己所在的職場上分享福音。

真理堂從2006年進入到新堂以後,在四十天禁食連鎖禱告中,我重新寫下我們教會的異象。在過去三十年,上帝非常恩待我們的家庭事工,但在2006年,上帝把一個強烈的負擔放在我裏面,就是把「職場」放進我們教會的異象裏,所有的門徒訓練都要讓弟兄姊妹在職場、在家庭、在社區社群,建立起真正愛的團隊、建立教會。堂會是甚麼呢?堂會只是一個航空母艦,每一個弟兄姊妹就像航空母艦上的飛機,我們在堂會裏面受裝備、加滿油,是為了飛出去,飛到家庭、飛到職場,家庭、職場是我們的禾場、是我們的戰場,是我們事奉的地方。

我們這幾年也努力地幫助我們的同工們,我們評估靈命事奉的成長,還不是在禮拜堂帶多少小組,帶多少人,最重要是我們在職場上有多大的影響力,在家庭裏面有多大的影響力,到底全家歸主了沒有,我們有沒有好好地去服事我們的家人。假如我們的禾場是在家庭、在職場,請問我們的啟發最好要放在哪裏?就在家裏、在職場。可是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真理堂努力了那麼多年,我們還是喜歡把啟發放在禮拜堂裏面,所以我們還在訓練的初階。今年我們真的很渴望啟發能夠往家庭、往職場裏面走,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戰場,才是我們的禾場。

人人理應作牧師
最近這幾年我常常傳講,上帝只有一個兒子,祂給祂兒子選擇的職業是甚麼?不是木匠,是牧師!木匠是耶穌地上的爸爸為祂選擇的職業,祂天上的爸爸為祂選擇的職業是牧師、是宣教師,我們這些跟隨耶穌的人,應該像耶穌,作牧師、作宣教師。不過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跑到禮拜堂來作,就在你的職場、在你的家庭裏,我們都可以好好作牧師、好好作宣教師。我們很努力在傳遞這個信念,也希望能夠落實。

今天我們要翻轉我們的國家,職場宣教非常重要。職場宣教做得非常好的一位牧師,阿根廷裔美國人艾德‧史福索(Ed Silvoso),他說:「我們若要轉化整個國家的話,最重要的關鍵是職場轉化。」我完全同意他所說的。今天我們的禮拜堂人數再多,卻沒有辦法轉化職場和家庭,不可能完成大使命!當每一個在職場上的弟兄姊妹,都發揮啟發精神,把你的職業當作你的禾場、牧場來服事的話,我們整個國家一定會改變!

2013年到現在,我們國家經歷很多的痛苦,通常我們有幾種反應:有些人很激烈,有些人無動於衷;不管有甚麼反應,假如我們的信念和作法不改變,我們救不了這個國家,未來我們的國家會一直往下沉淪。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職場奪回來,以及把下一代奪回來。現在的光景是,我們已經失去下一代。我們的公部門需要更多基督徒進去,我們要差派年輕人進去,用他們的專業,在政府這個職場上服事。我們要在職場上好好把啟發精神表明出來,好好作一個專業的職場牧師,像來到我們當中的凌昌文(Philip Lyn)牧師一樣,我們期待他把「雙職」事奉的恩膏留下來,期待我們每一個人都變成「雙職」事奉的牧師。

要拯救我們的台灣,惟一的出路就是,每一個人都得到啟發精神,每一個人都被「宗教改革」一番,每一個人都得到福音的大能,並且在職場上把這福音的大能彰顯出來。

結語

親愛的同工、弟兄姊妹,你喜樂嗎?不喜樂的話,請來做啟發!親愛的同工、弟兄姊妹,你希望你的家庭、職場、國家轉化嗎?歡迎參加職場啟發!在教會做啟發是初階訓練,我期待我們可以快快地去到職場上做啟發,這是我衷心的禱告,我渴望意看到整個台灣的翻轉!這是我們辦職場啟發培訓最主要的目的。(2017.6.17‧特會信息‧姚愛文整理)

●問題與討論
1. 你參與過啟發事奉嗎?你在當中學到哪些事?
2. 「把你的職場當作你的禾場」,你對這句話有甚麼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