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第5篇之延伸閱讀)我可以為你做甚麼?──僕人式的事奉

經文:馬太福音五章7節;馬可福音十章35-39節、42-52節;民數記六章24-26節;雅各書一章5-8節

憐恤人、動了慈心是從心裏面發出來的,不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這就是一種自由、一種快樂。愛跟喜樂是雙胞胎,永遠連結在一起,而上帝要把這樣的態度給我們,這就是祂給我們最大的禮物。



查考憐恤之福的兩個大前提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八福的每一福,對我們來說都不太容易。要瞭解八福,我們一定要擁有兩個最基本的觀念:第一個,我們要知道,八福是在傳遞我們對上帝、對人應有的正確態度。在查考八福的時候,先不要想我們要「做」甚麼,而是先想到耶穌的態度─祂會怎麼做?耶穌才是主角,我們不是主角,這是我們第一件要弄清楚的事情。

比如說,耶穌是虛心的,祂是靈裏貧窮的;耶穌是哀慟的,對這個充滿了罪的世界以及罪所帶來的許多痛苦,祂是心靈破碎的;耶穌是溫柔的,祂不傷害人,並且祂也願意去祝福人;耶穌是飢渴慕義的,祂來到世界上是為了完全遵行上帝的旨意;耶穌是憐恤人的,祂是一個真正憐恤人的人。所以,第一個我們要弄清楚的就是,這每一個態度,都是耶穌的態度。

第二個,我們要知道,耶穌想把祂對上帝、對人正確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賞賜給祂的百姓,這種態度是上帝非常樂意給我們的。在查考八福的時候我們若擁有這兩個大前提,我們查考八福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困難。耶穌要把這個態度賞賜給你、我,賞賜給所有願意跟隨祂的人─就是天國的百姓、就是門徒,只要我們願意,憑信心去領受都可以擁有。耶穌就是要把祂的虛心、把祂的哀慟、把祂的溫柔、把祂的飢渴慕義、把祂的憐恤,賜給所有真正願意跟隨祂的人;換句話說,耶穌很願意把祂的心給我們,凡是願意抓住這樣的心的人,都可以得著。

我們查考八福的時候,常常很容易就自己跳進去,開始想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承受這些祝福。當我們一掉到這個陷阱,就很難出得來、很難認識八福真正的意義。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些態度都是耶穌的心,並且祂要把這個心態給我們;得到耶穌心態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福,因為天國的國王、以馬內利的主要與他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耶穌憐恤人的方式:道成肉身的服事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我們想到憐恤的時候,不要只去思想我們應該要如何去憐恤人,而是要思想耶穌是怎麼去憐恤人。四福音書的記載當中,到處充滿了耶穌對人的憐恤。馬可福音十章46-52節,記載了瞎子巴底買求醫治的故事:「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 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祂叫你啦。』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裏。 耶穌說:『要我為你做甚麼?』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讀這段聖經的時候,通常我們都會把焦點放在瞎子巴底買的信心上;但事實上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耶穌的身上,就是耶穌如何去憐恤巴底買。巴底買呼求耶穌:「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這裏提到的「可憐」,就是我們所要討論的「憐恤」。巴底買向耶穌呼求:「祢憐恤我吧!祢憐恤我吧!」而耶穌如何憐恤他?這段聖經一開始只簡單記載耶穌到了耶利哥,旋即就跳到要準備出耶利哥的時候。當然耶穌不可能一進城就馬上又出城,顯然待在耶利哥城期間,耶穌應該做了不少事情。耶穌到底做了甚麼事情?祂叫撒該從樹上下來、到撒該家去吃飯(參路加福音十九;1-5),祂可能也像我們所知道的,開了很多的佈道會、醫治了很多病人。

面對巴底買的呼求,門徒的反應是甚麼?注意門徒的反應,再跟耶穌的反應對比一下─門徒的反應是:「不要煩耶穌,祂已經很累了!我們的夫子開了很多場醫治佈道會、講了很多篇道,已經很累了,不要再煩祂了!舉辦了那麼多場聚會,你為甚麼不早一點來?」耶穌的門徒想要打發這個瞎子。但耶穌的態度和門徒的態度不一樣,祂對門徒說:「叫過他來。」接著,耶穌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要我為你做甚麼?」

甚麼是憐恤?憐恤就是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要幫助對方,並且要把這種感覺跟對方的需要連結在一起。但是,耶穌的憐恤還有一點很特別的是,祂並沒有用強迫的方式─祂的憐恤不是「帝國主義式」的憐恤。耶穌並不是馬上就按手在他身上,讓他得醫治;也沒有對他說:「你不只身體要得醫治,更重要的是要得著永生!」祂沒有跟他講道,甚麼都沒有說。祂只是提問:「要我為你做甚麼?」注意耶穌的態度─耶穌非常地尊重這個瞎子:「歡迎光臨,我可以為你做甚麼?」耶穌當然知道他的需要,祂也知道他所經驗過的痛苦,但是祂仍然尊重對方。祂幫助這個瞎子,不是用強迫的方式,而是道成肉身、選擇尊重。這個瞎子不只得到醫治,更得到了耶穌的愛!

憐恤:僕人式的事奉態度

耶穌服事人的態度,完全是僕人式的事奉。每一次主日崇拜完以後,主禮用來為會眾祝福的那個大祭司的禱告,我非常喜歡:「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數記六:24-26)這段祝福的意思,就是耶和華要作你我的僕人,「仰臉」是由下往上望,這就是作僕人的態度;祂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下來作僕人、洗人家的腳,這是耶穌的憐恤!祂不是強迫,而是尊重、仰望,是用一種僕人的態度。耶穌不只用這種態度面對這個瞎子,祂也用同樣的態度面對祂的門徒。馬可福音十章,有兩個門徒來找耶穌─雅各跟約翰,這兩個跟隨耶穌很久的門徒,竟然在耶穌即將要上十字架之前,跑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祢甚麼,願祢給我們做。」(見35節)當他們說完以後,36節,耶穌回應門徒的話,和祂對巴底買講的話一模一樣:「要我給你們做甚麼?」

這兩個門徒求的是甚麼?用我們現在比較能理解的說法,就是耶穌是天國的王─祂是總統,兩個門徒一個想要當副總統,一個想要當行政院長,搶著在耶穌離世前,先作好權力分配。儘管他們如此求,但注意耶穌怎麼回答他們:「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耶穌並沒有責備他們。但是,這兩個人迷迷糊糊,竟然繼續回應耶穌:「我們能。」耶穌就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參38-39節)耶穌並不是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祂乃是說:「憐恤人、作別人僕人的心態,你們一定要擁有;你們若是跟著我,就一定會擁有這個心態。」

緊接著,耶穌對門徒們說:「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參42-44節)接著45節,耶穌說了一個憐恤人的態度:「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耶穌為我們受難的意義就在這裏。

耶穌來到這個世界上,祂看見我們的需要,並且非常地同理我們。祂道成肉身,但祂的態度卻是:「我可以為你做甚麼?」祂並不強迫我們,對待門徒,祂的態度也是相同的。當雅各、約翰向祂提出那樣的請求時,祂並沒有責備他們:「你們跟了我這麼久,沒想到竟然還是不懂!做了三年半的門徒訓練,訓成這個樣子,還要爭權奪位,你們搞些甚麼?」祂沒有發出這樣的責備,因為祂知道他們不懂;耶穌仍然告訴他們:「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雖然你們不懂,可是有一天你們會懂,而你們也會接受,是因為我要給你們,我會把憐恤人的心賜給你們!

恢復我們裏面憐恤人的心

憐恤不受環境或人影響
耶穌不只要來服事我們的需要,祂還滿足我們裏面最深的需要。我們最深的需要是甚麼?是愛、是憐恤,這原本是上帝造我們的時候就有的,但我們犯罪墮落以後就失去了。然而,上帝要把它恢復過來,祂最想要給我們的也就是這個。憐恤人、服事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哪裏有憐恤,那裏就有愛、就有喜樂,而這個憐恤、喜樂跟周圍的人如何回應毫無關係,是一種自動自發、從裏面願意給的、無條件的,是"agape"的愛,跟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記得很久以前,有一位弟兄每天坐公車,下車的時候一定會謝謝司機。以前的公車司機不像現在這樣會被要求服務態度,常常都會遇到臭著一張臉的司機。但那位弟兄不管遇到的司機態度如何,下車的時候都還是謝謝對方。有一次,另一位弟兄就問他說:「他態度那麼不好,你幹嘛還要對他那麼好?」結果那位弟兄是這樣回答的:「因為我喜歡、我願意,我感謝他是我甘心樂意的。為甚麼我的態度要被他影響?」「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因為他們活在愛裏面、因為他們不會受周圍的人影響,所以服事的心情不會七上八下。今天很多服事主的人常常都會覺得不甘心,很容易發出像路加福音的那個大兒子對父親的埋怨:「我服事你那麼多年,你連一隻羊羔都沒有給我;那個傢伙回來,你竟然為他設擺宴席!」(參路加福音十五章)事實上,這種心態常常會充斥在我們當中,要懂得耶穌那種憐恤的心,真的是很困難。但是耶穌還是定意要把這樣的態度賞給我們─若是我們可以甘心樂意地給而不受別人的影響,那是一種極大的自由、極美的祝福。

憐恤人、動了慈心是從心裏面發出來的,不會受到周圍人的影響,這就是一種自由、一種快樂。愛跟喜樂是雙胞胎,永遠連結在一起,而上帝要把這樣的態度給我們,這就是祂給我們最大的禮物。今天看巴底買這個事件,可以讓我們更多摸到耶穌的心,也被耶穌的心摸到。我們是自由的,耶穌要把憐恤人的心給我們,使我們可以不受別人的影響。「因為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見馬太福音五:45)馬太福音廿四章12節:「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這節經文很精準地點出,現在很多人愛心漸漸冷淡的原因;然而,儘管不法的事情再多,但我們決定要幫助一個人,是我們自己的意思,不會因對方是好人或壞人而有所改變,給了就給了。而且對方可以選擇拒絕,他有拒絕的自由,我們的心情也不因此而受影響,這才是真正的自由。上帝要把這樣的態度給所有跟隨祂的門徒,就是你、我。將來到了天上,我想問問雅各和約翰:「當初你們怎麼會這樣求?後來你們怎麼明白的?」我想他們會回答我:「因為聖靈澆灌下來,讓我們的心改變,我們才終於明白耶穌的心。」今天聖靈來,也要在我們身上做一樣的事情─要讓我們明白耶穌的心,因為耶穌願意把這個心給我們。「要我為你做甚麼?」就是憐恤人的態度。

憐恤就是甘心樂意、無條件地給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叫作「無條件地給」或是「僕人式地給」。曾經有人問「真善美講座」的講員比爾.高達(Bill Gother)牧師,要麼樣讓國家社會轉化,他回答:「上帝國的百姓,只要去所在的城市問行政長官:『我可以為你做甚麼?』『教會可以為你們做甚麼?』國家社會就會發生轉化跟復興。」現代的教會常常把福音「塞」給別人,我們傳的福音內容本身很福音,可是我們的做法卻很不福音。耶穌的做法不是這樣;祂憐恤人是主動的、發自內心的,可是同時又非常尊重、不強迫別人。

新竹靈糧堂黃贊彥牧師聽進去這句話,就去找他們教會所在地區的里長,問他:「我們教會可以為你們做甚麼?」里長回答:「我們這邊有很多貧窮的人,政府的補助實在不夠用;教會如果可以,協助募捐一些錢,就可以幫助這些有需要的人。」他們聽完後,就真的去做,最後那一年募了幾十萬交給里長,里長開心得不得了,就主動幫他們去和市長連結。結果,現在新竹市成為台灣少數幾個願意主動為教會辦聖誕節晚會的一個城市。主動去問別人:「我可以為你做甚麼?」對所有人都帶著這樣尊重的語氣,這就是作僕人的態度。若是上帝的兒女能同心合意聚在一起,一起去問別人:「我們可以為你們做甚麼?」不只一起禱告,也一起去詢問別人、去憐恤別人,我們就可以一起把憐恤的開關打開;當大多數的人都願意把憐恤的開關打開,我相信轉化復興就會臨到台灣!「我們可以為你們做甚麼?」去問大學里里長、去問郝市長、去問馬總統,在這個人人都漫罵政府的世代,求主幫助我們得到耶穌憐恤人的心,一起憑著信心打開憐恤的開關,讓上帝的憐恤臨到我們,也臨到別人。

上帝應許要把耶穌的心賞給我們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領受上帝給我們一個很棒的應許。雅各書一章5-8節:「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八福─屬上帝的百姓的八種態度,你缺少哪一種?還是像雅各書這段經文說的,缺乏智慧?智慧是甚麼?智慧就是耶穌。上帝很願意把祂兒子對上帝、對人正確的態度賞給我們,我們只要憑著信心求就可以得著,因為祂樂意給,祂是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讓我們一起來仰望上帝,從受難週直到復活節,最重要是我們的生命能夠更新而變化;新鮮活潑的生命不只是給慕道友,乃是給所有願意跟隨祂的人。

結語

願我們每一天都在主裏面更新,天天都得到耶穌的心,這是上帝最喜歡給我們的。若是我們在哪一方面缺乏耶穌的心,就跟上帝禱告:「主啊,我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我們的上帝會極樂意賞賜給我們。當我們來向主呼求,這是上帝的"passion",耶和華的熱心一定會成就這件事情。(2012.4.7‧晨禱信息)

● 問題與討論
①實際操練「我可以為你做甚麼」的態度:在小組裏彼此對問,並試著去服事對方。
②假如你現在想向上帝求一樣智慧、一樣心態,你會怎麼祈求?
十字架筆記:上帝透過本篇信息、本次聚會的整個過程,教導你要在甚麼事情上遵行祂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