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4. 家庭富足:全家事奉與分享

【主日信息回應】家庭主流化系列講道(4)

經文:詩篇廿三篇1節

全家事奉有很多作法,可是最基本的是先把家打開。不管一個禮拜一次、一個月一次、一季一次、一年一次都沒有關係。開放家庭是服事上帝!


富足的意義

要認識富足,哪裏看得最清楚?要看伊甸園,看新天新地!人墮落之前,伊甸園裏面,所有一切上帝都供應。在伊甸園我們從上帝領受一切豐富,六日上帝造一切,把一切都供應好,最後才造人,把一切豐富給了人。不是因為人做了甚麼才得以領受上帝的豐富,人本身沒有做甚麼,上帝就給我們,一切都是恩典。伊甸園不是走「做工得工價」這個原則,而是走「福音」的原則──上帝預備好人所需要的一切,白白地給人。那時候,人很自由地領受,也很自由地去分享。在新天新地也一樣,人很自由地領受,也很自由地付出,這才叫作真正的富足。上帝造我們的兩個目的,第一是享受上帝,第二是去分享上帝,兩者都是享受、都是富足。

人犯罪墮落之後,新天新地來到之前,人遠離萬福的泉源,受咒詛,要勞苦、努力種、努力收,才能從地裏得吃的;人離開富足的源頭,變得很不富足,變得很貧窮;人離開供應的源頭,結果就會拚命搶、拚命奪、拚命抓,不願意放,不願意分享,這是墮落的結果,是罪進入這世界的結果。

在這墮落的世界,人怎麼能夠富足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要解決罪的問題,跟上帝連結。耶穌來到這個世界上要把罪的咒詛從我們當中拿掉,使我們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八章9節:「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祂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我們可以因著祂,再一次跟上帝連結,以致可以享受上帝,也可以分享上帝─這就是真正的富足。不只是屬靈的,也包括物質。想到富足的時候,福音派基督徒很自然地會想到屬靈方面的富足,但事實上富足包括心靈上、物質上的。我們千萬不要看重屬靈方面的富足到一個程度,忘記我們受造有物質的成分,需要物質方面的供應。

我喜歡用詩篇廿三篇1節來定義富足:「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因此耶穌對缺乏的人說,先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就不會缺乏了。讓上帝在我們心裏作主、作我們的牧者,讓上帝愛的本性在我們裏面,不自私、不自義,不活在自我中心裏,就會富足。跟上帝連結在一起,並且跟別人分享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叫作真正的富足。保羅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四:11-13)在這個墮落的世代,保羅靠著耶穌基督跟上帝連結,在任何處境都不感到缺乏。

家庭富足

家庭的富足也要從整個家脫離錯誤的角色、關係開始,也就是要先找到上帝作我們蒙福的泉源。葛禮聖(Larry Christenson)寫的《基督化家庭》指出,基督化家庭裏面最重要的是操練上帝的同在,讓小孩子從小經驗上帝的同在,知道上帝第一!面對基督化家庭,他講最多的是角色,每一個人各按各職來服事。先生有先生的角色,太太有太太的角色,孩子有孩子的角色。當我們講到幸福家庭的時候,通常想到健康、和樂,但其實更要講到富足,也就是領受上帝、分享上帝,包括物質的,也包括精神的、靈性的。

講到富足,要特別強調付出、分享,服事上帝、服事人。靈修很重要,家庭時間很重要,守安息日很重要,可是搞清楚自己的角色是關鍵,每一個人都要在家庭裏盡功能。講到富足的時候特別強調事奉跟分享。坦白講,若沒有上帝在其中,肉身的家人關係發展到一個地步就會停住,不會進入更深的親密,一個家庭若只是得得得、大家在一起,而沒有服事上帝、服事人,很難享受真正的富足。我有六個兄弟姊妹,楊師母有十個兄弟姊妹,我們跟所有家人的關係都很好,但是跟某些人的關係特別親密。這跟常不常在一起不一定有關係,而是因為我們事奉同一位上帝。有上帝在我們中間,關係就會特別深、特別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感到特別滿足。比如我跟我大哥大嫂,每次我去他們家,每一天都會交通到很晚。我們沒有談太多肉身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在談上帝永恆的心意、談教會建造的事奉,一起分享、見證上帝多麼好。這樣的關係非常深,讓我們都感到非常滿足。家人要一起事奉,才會滿足。

那麼,還沒受洗的家人可不可以跟著我們一起事奉?很多人都以為,人一定要受洗之後才能夠事奉,其實不是這樣。郭大姊夫,我為他禱告十幾年之後,他才信主。在這之前,郭大姊到哪,他就跟到哪,跟姚牧師去探訪也都有參與,幾乎所有教會的事奉行動他都常在其中協助,雖然他裏面還沒有重生得救。每一個人受造的目的都是要服事上帝、服事人。即使家人還沒有信主,沒有那個觀念,帶著他做就是了。帶著他一起事奉的過程,會轉化他。他信了耶穌以後,服事起來就更快,因為已經很熟悉了。家人關係好是因為一起服事主,真是好。我們受造、受拯救要終身在祂面前坦然無懼,用聖潔公義事奉祂。服事上帝就是服事祂所愛的百姓,夫妻一樣,父母兒女也一樣。全家在一起服事別人,彼此關係的深度、廣度會增加。

屬靈的大家庭也一樣,假如生死盟沒有一起打仗、一起服事,關係不會太深。我看到有些弟兄姊妹在小組裏分小隊禱告了好幾年,一天到晚膩在一起,都沒有出去服事別人,關係要再深很難;如果沒有一起服事,即使禱告到世界的末了,關係也就是那樣了,甚至還可能慢慢變質,一天到晚吵不完。回顧過去四五十年來,我最親密的同工都是一起爭戰、一起服事、一起帶領人歸主的同工。不在一起配搭服事的同工是不會令人感到親密的。一起經歷上帝、經驗上帝、服事上帝的,才是真正的同工。同樣地,大家的復興禱告小組也一定要以領人歸主為目標,一起服事才會真正走在復興中。

開放家庭

這個禮拜我們談很多開放家庭的事奉。我們努力開放家庭,目的是為了要宣教。這是未來十年我們教會要努力建立的文化。全家事奉當然不只是開放家庭而已,全家一起去短宣,一起去幫助貧窮人……,有很多作法,可是最基本的是先把家打開。不管一個禮拜一次、一個月一次、一季一次、一年一次都沒有關係,開放家庭是服事上帝!一定會得恩典、得祝福,恩賜會釋放、關係會進步、設備會改善、會得人,有許多好處。那我們事奉最終的目的是甚麼?生命的改變嘛!我們生命改變、別人生命改變,我們和家人會得到極大的喜樂跟祝福。

我大學的時候擔任團契同工,最快樂的一件事情是每學期一次到我們的輔導傅牧師家去吃飯。我很喜歡吃他們家的烤馬鈴薯。我們這些同工被傅牧師、傅師母邀請到家裏面吃飯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快樂得不得了。我印象很深刻,在那個年代,吃的東西不像現在那麼多樣,能夠到輔導家、外國人家,吃外國人用烤箱做出來的東西,是很稀罕的事情。另外一個我看到的開放家庭見證,是我在神學院作神學生時看見的。我第一年的實習,是在許昌街國語禮拜堂的大專團契服事。團契的輔導是林治平跟張曉風夫婦,他們開放家庭服事大專生。開放家庭這件事情對妻子來說是很大的挑戰,而張曉風是職業婦女,這挑戰當然就更大了!林治平跟張曉風夫婦開放家庭的方式是,他們週六下午到傍晚團契開始前,刻意不在家,把整個家都淨空給大專團契同工使用(連臥室都開放),桌上為我們預備一大鍋紅燒肉和白飯。我們同工就在那裏禱告。有時候他們在家,就做他們自己的事情,讓我們二三十人在屋子裏交通、禱告。他們把這個家變成年輕弟兄姊妹同工的窩,為主培訓工人。這二三十人後來都成為教會的領袖,有傳道人、長執、職場宣教士等等。

我和楊師母以前還做學生工作的時候,她每個禮拜都煮飯給核心同工吃,她懷孕後期,生產前最後一個禮拜,照樣煮。她說煮飯給學生吃最好了,因為學生不挑剔,只要量夠就好。楊師母沒有甚麼完美主義,學生把家裏弄得再怎麼亂都沒關係。我們家不只曾經開放家庭款待學生吃飯,還曾經開放睡覺的地方(但只限女生,因為我們家女生多)。有一位姊妹是一家學校的心理輔導中心主任,她自己接受輔導的方式是跑到我們家睡覺。我覺得奇怪,我們家孩子那麼吵,她怎麼睡得著,她說:「我就是喜歡他們吵,他們的吵鬧聲令我感到安心。」孩子的吵鬧聲,是家的聲音!她要的是家的氣氛。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能接待,小朋友也是接待客人很好的器皿,他們的天真可以帶給人很深的醫治和更新。我們家現在開放家庭最多的是我們的小女兒盼盼。我跟楊師母經常在外面帶領聚會,她就在家裏開聚會。她會這樣做,是因為她從小看到大!

不可諱言,這個時代要開放家庭真的比較困難,我們大部分人受西方核心家庭的影響,慢慢失去了熱情接待的文化。華人的傳統是很會接待人的,中東人也是這樣。現在,開放家庭的事奉,關鍵在媽媽,通常只要媽媽答應,事情就比較容易;媽媽若是不答應,爸爸再願意也沒有用。家這個堡壘的鑰匙在媽媽手中。當然,爸爸媽媽同心合一最重要。求主讓我們把家打開,服事許多人!(2019.10.29.同工週會信息.吳琇瑩整理)

●問題與討論
1. 你自己有過哪些被一整家人一起服事的經驗?
2. 你們家一起從事過最簡單以及最不容易的事奉各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