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第1篇之延伸閱讀1)天國百姓的特質(上)

登山寶訓講道系列:天國的百姓(一)

經文:馬太福音五章1-12節

態度比能力重要!有能力、態度不好,必定失敗;能力差、態度正確,能力會進步,而且會成功。天國的百姓只要態度正確,就會有上帝的同在。



未來兩個月,我們要一起查考馬太福音五至七章。傳統上,我們稱這三章為登山寶訓或山上寶訓,是耶穌在山上給門徒的重要教訓。在聖經、在救恩歷史中,很多重要事件都發生在山上。舊約,上帝在西乃山頒佈十誡,讓以色列百姓知道怎麼跟上帝相處、跟人相處。新約,耶穌也是在山上對門徒公佈天國新的律法,這新的律法奠基於十誡,對十誡有更精確的解釋,告訴新約的百姓怎麼行事為人,這些教訓就叫作登山寶訓或山上寶訓。

登山寶訓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詞,就是「天國的百姓」。未來兩個月,我們要從各個角度來思想,天國的百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今天我們要思想的是天國百姓的特質;下禮拜我們要來思想天國百姓的使命;緊接著,我們要談到天國百姓怎樣來真正遵行上帝的話,不會犯了文士跟法利賽人的錯,也就是曲解聖經、曲解上帝的話;之後,我們要談到天國的百姓要怎麼面對物質生活的需要而不會焦慮;再來,我們會談到天國的百姓要怎麼處理人際關係;最後,我們會談到,天國百姓的結局。

今天我們要思想天國百姓的特質。馬太福音五章1-12節告訴我們,天國百姓有三個很重要的特質,而且一個特質扣著一個特質,這些特質之間彼此分不開。

特質一:擁有「上帝同在」的福氣

天國百姓的第一個特質是什麼?馬太福音五章3-12節,「有福」這個詞不斷出現,每一節的起首都是這個詞,所以天國百姓的第一個特質就是「有福的百姓」。傳統的教會說,這裏講到八種福氣,也就是所謂的「八福」;有人說應該有十福,因為從3節到12節,總共有十節,每一節都講一個福;有些人說應該只有九個福,因為希臘文「有福」這個詞只出現九次;也有人說只有七個福,因為最後一個福跟第一個重複,都是「天國是他們的」這個福。

到底有幾個福?先不要管,只要記住天國百姓是有福的。天國百姓是非常有福的,最重要的福就是有上帝的同在,上帝是屬於他們的,他們也是屬於上帝的。馬太福音的主題是在講,天國的王要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一章21節:「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這是上帝為祂兒子在地上的時候取的名字,可是人要稱耶穌為「以馬內利」,意思就是「上帝與我們同在」(參馬太福音一:23)。換句話說,馬太福音開宗明義就說「天國的王要與我們同在」,這個思想滲透整卷馬太福音,直到馬太福音最後,耶穌復活升天之前頒佈大使命的時候,祂仍然重複這句話:「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廿八:19-20)「天國的王要與我們同在」是整卷馬太福音的主軸。天國的百姓最大的福氣就是有天國國王的同在。

上帝與我們同在,好不好?有些人覺得不好,上帝最好不要找他們,特別是幹壞事的時候;還有些人對上帝有錯誤的看法,不敢親近祂。其實在這充滿苦難的世界裏面,能有全能、全知、全愛的上帝與我們同在,是一個很大的福氣!人在苦難中,最痛苦的是什麼?是找不到上帝,覺得沒人聽自己申冤,可是上帝說:「我與你同在。」我們在地上的生活是很苦的,其中最苦的地方應該是在家裏,因為大多數人與家人的關係都不好。作學生也很苦,昨天我在報上讀到,有一位清大的學生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結果過勞死。前幾天,我跟兩百多位各行各業的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慣譯為「執行長」)在一起,其中還有些是從韓國來的。過去大家都覺得作牧師很苦,可是那天我才發現,這些CEO比我還苦!他們常常需要面對金錢方面的試探,例如繳稅的問題。在這麼痛苦的世界裏面,「上帝與我們同在」是我們最大的福氣,因為上帝的同在可以幫助我們勝過試探!

馬太福音五章3-12節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講上帝的同在:「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因為天國的王屬於他,他也屬於天國的王。「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哀慟的人會得到天國王的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這裡講的地土包括物質與非物質的應許。「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他們尋求上帝,上帝會給他們義的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天國的王會憐恤他們。「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有上帝的同在,看得見上帝。「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子」,他們屬於上帝,上帝是他們的父。「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因為他們是屬於天國的,國度裏的王位也是屬於他們的。

特質二:對上帝對人有正確的態度

天國百姓的第一個特質是擁有上帝的同在。那麼,天國的百姓怎麼得到上帝的同在,怎麼被上帝擁有、又擁有上帝呢?這就跟天國百姓的第二個特質有關,即對上帝、對人有正確的態度。

什麼是態度?態度就是影響一個人外在言行表現的內心狀態。我們每個人的內在,時時刻刻都有一些想法、看法、動機,不斷影響著我們外在的言語行為,這些內在的想法、看法、動機就叫作態度。心態正確的人擁有上帝的同在,心態不正確的人不會有上帝的同在。箴言四章23節:「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態度太重要了,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有一個高中藍球隊打得非常好,每一戰都打贏,可是有一季,他們卻一直輸。教練把他們叫過來,說:「你們的能力告訴我,你們一定會贏;可是你們的態度告訴我,你們一定會輸。」最後他說:「你們要除去那種輕敵的態度。」態度比能力重要!有能力、態度不好,必定失敗;能力差、態度正確,能力會進步,而且會成功。天國的百姓只要態度正確,就會有上帝的同在。

1996年,我去新加坡,第一次見到城市豐收教會的主任牧師康希。他告訴我,有一件事情對他的生命有重大影響,完全改變他事奉的態度:有一次,他邀請一位國外講員到教會講道,不知道為什麼,他那天去接講員的時候竟然遲到一個多鐘頭,結果那位講員說:「對不起,康牧師,我今天不講道,你自己講。你的態度太糟糕了!」這給康牧師一個當頭棒喝,從此他的態度就一百八十度轉變了;他面對事奉、面對帶領同工的態度,就認真起來了。之後,有一天,他來到上帝面前,上帝跟他講:「康希呀,你要建立什麼樣的教會?」他說:「主啊!我不是要建立新加坡最大的教會,我要建立新加坡最強壯的教會。」我相信上帝非常喜悅他的態度。1996年,我就已經看到他帶領的教會日後一定會又強又大。果然,現在,他的教會不但是新加坡最強大的教會,也是人數最多的教會。

對上帝、對人的態度,會決定我們能不能的得到上帝的同在。那麼,天國的百姓,對上帝、對人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馬太福音五章3-12節指出八種態度。(一)「虛心的人有福了」,原文的意思是「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也就是感到自己靈裏很貧窮,覺得自己不行、很軟弱,在上帝、在人面前都覺得自己不夠,這樣的人,他們的生命會成長。(二)「哀慟的人有福了」,哀慟的態度是什麼?就是對週圍的環境有感覺,對人的痛苦有感覺,會為自己的罪、為別人的罪而哀哭。(有些時候我們對罪習以為常,沒有感覺)。(三)「溫柔的人有福了」,溫柔的態度是什麼?就是對上帝、對人的心是柔軟的,不堅持自己的意思,不願傷害人。溫柔不是講話細聲細氣,乃是一顆不願傷害人的心。(四)「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這指的是,面對不公義的社會,面對別人的不義、自己的不義,仍然渴慕上帝的義,渴慕公義正直。(五)「憐恤人的人有福了」,這樣的態度是指,看到別人身處痛苦,會同理、同情、同感,看見人餓了,會給他吃,看見人渴了,會給他喝,有憐恤的心,也有憐恤的行動。(六)「清心的人有福了」,什麼是清心?面對這複雜的社會,可是眼光仍然單一,仍然以上帝為唯一追求的目標。清心的人看得見上帝,這樣的人沒有看很多,眼睛不會亂瞟,當然看得見上帝。(七)「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面對吵翻天的家、吵翻天的團隊、吵翻天的社會,不會置身事外,竭力靠著上帝的恩典幫助人和睦。這樣的人像上帝的兒子耶穌一樣,因為祂來到世界使人和睦,使我們有平安。(八)「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這是說,在不公義的社會裏,仍然堅持公義,到一個程度,即使別人因此逼迫你,你仍然堅持到底、忍耐到底。

以上這幾方面,總結來講就是「對上帝、對人有正確的態度」,也就是,看見自己不完全、看見別人不完全,知道自己是罪人、知道別人是罪人,但是仍然願意來到上帝面前,尋求祂、尋求祂的義、尋求祂的能力、尋求祂的愛,並且把上帝的愛跟別人分享。這樣的態度,用一個字來講就是「愛」。(2008.3.2.主日信息)

●問題討論
1.馬太福音五章3-12節講到的八種態度,你較常有哪些態度?最不常有哪一個態度?舉例說明,這些態度對你生命的影響,好的影響與壞的影響都可以分享。
2.你想,更多擁有哪一個態度,你的生命會更好?怎麼說?
3.彼此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