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3.以利戶與苦難

【主日信息回應】約伯記講道系列:苦難的奧祕(3)

經文:約伯記卅二~卅七章

苦難的奧祕是福音的奧祕,而其實我們人是很難理解福音的,若不是聖靈啟發我們,我們怎麼可能想到上帝會成為一個人來到地上,用這種方式解決罪的問題、苦難的問題。我們要認識福音的奧祕,就一定要讓上帝作上帝。馬丁路德說福音的核心是「讓上帝作上帝」。





這個禮拜的信息是「以利戶與苦難」,以利戶對苦難的講法,是約伯記裏相當困難的一段聖經。解經家對以利戶其人其言的評論兩極化,一種是說他年輕氣盛,亂講話,另外一種把他捧得比較高,甚至說他是上帝的代言人,為卅八章以後上帝的顯現鋪路。到底以利戶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整本新舊約聖經都沒有評論以利戶,上帝把這個問題留給你我來尋求,我們可以問上帝到底該如何定位以利戶和他所說的話,這是讀聖經的樂趣之一。

以利戶對苦難的看法

以利戶的發言在約伯記中佔了很大篇幅,是否他對苦難有甚麼獨到的見解呢?我們來看三段聖經:

於是這三個人,因約伯自以為義就不再回答他。那時有布西人蘭族巴拉迦的兒子以利戶向約伯發怒;因約伯自以為義,不以上帝為義。他又向約伯的三個朋友發怒;因為他們想不出回答的話來,仍以約伯為有罪。以利戶要與約伯說話,就等候他們,因為他們比自己年老。以利戶見這三個人口中無話回答,就怒氣發作。(卅二:1-5)

所以,你們明理的人要聽我的話。上帝斷不致行惡;全能者斷不致作孽。祂必按人所做的報應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報。上帝必不作惡;全能者也不偏離公平。誰派祂治理地,安定全世界呢?祂若專心為己,將靈和氣收歸自己,凡有血氣的就必一同死亡;世人必仍歸塵土。(卅四:10-15)

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祂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所以,人敬畏祂;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祂都不顧念。(卅七:23-24)

以上經文,後兩段是以利戶說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以利戶對苦難有兩個很獨特的看見:第一,他認為約伯和他那三個朋友,都自以為義;第二,他認為上帝全知、全能、全在、全愛,上帝是全然良善的,祂不甘心使人受苦,更不至於犯罪作孽。

我們一般人都是用水平的方式在看苦難,但以利戶卻是用垂直的眼光,也就是上帝的眼光,他把焦點放在上帝身上。三個朋友有限,約伯也有限,我們所有人都是有限的,我們的知識有限、能力有限,用我們這樣有限的眼光看苦難,一定沒有辦法看得正確,一定沒有辦法勝過苦難。以我們人這種自我中心的眼光看苦難,一切都無解。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在、全愛的,祂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所以祂能夠處理苦難。我們必須把我們所習慣的水平的思想改成垂直的思想,把眼光放在上帝身上,並且對上帝有正確的認識,不然我們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苦難,也沒有辦法去面對別人的苦難。

解釋苦難的常見錯誤

面對苦難,有各式各樣解釋的方法,我們往往都是用人的眼光來解釋。

錯誤解釋(一):苦難起於罪孽深重
最普遍的一種看法是:「你受苦是因為你犯罪,不管是誰懲罰你,你就是會有這樣的後果,包括上帝會懲罰你。」面對苦難,確實就是在面對罪,可是我們對罪的認識往往不正確─我們認為有些人比較有罪,有些人的罪比較少,罪比較深的人比較會遇到苦難;我們認為人遇到苦難,一定是他的罪引起的。猶太人很容易這樣子。耶穌在路加福音十三章4-5節說:「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注意,耶穌並不是說這十八個人沒有罪,而是指出這十八個人的罪並沒有比較深,所有人都有罪,每個人遇到這種事情的機率都一樣高,只是這次遇到的是他們。有耶穌這樣的眼光,面對苦難時,我們才不會隨便定某些人特別有罪。

錯誤解釋(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還有一種很常聽到的看法是說,人世間的一切都沒有絕對的好壞,眼前看起來的壞事,可能會變成好事,這樣的思想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俗語為代表。我最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它就是在教導這種思想:有一個皇帝跟一個宰相去打獵,過程中皇帝的一根手指頭被獵豹咬掉。他痛得要命,宰相卻說:「這不見得不好。」皇帝聽了怒不可遏,回宮後立刻把他下在監牢。之後,有一次皇帝又出去打獵,那次他遇到殺人族,他們把他抓起來準備獻祭,但是後來他們發現他的手指斷了一根,就把他放掉了,因為他們認為獻給神明的不能夠有殘缺。皇帝把宰相從監裏提出來,問他:「當初你怎麼知道我被咬掉一根手指不見得不好?假如不是這樣,今天我已經不在人世了。」宰相沒有回答,只是說:「就像我被關在監裏也不見得不好,不然這次被獻祭的就是我了。」

類似以下這樣的事情,可以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來解釋:颱風來了,我的車子停在外面,被倒下的大樹壓垮,那台車子本來就要報銷了,結果保險公司理賠,賠了一輛新車;或者考試沒有準備好,明天要考試,結果颱風一來,明天不用考試了。遇到壞事情時這樣想,也許可以讓我們感到安慰,感到好一點,但其實這並不是上帝啟示我們面對苦難應該要有的看法。(有些基督徒也有這樣的思想,只是換了一種說法:「萬事互相效力」。其實,這並不是聖經中「萬事互相效力」這句話的真正意思,這句話後面要接上「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才有意義,其意思是:對於一個愛上帝的人來說,無論是好事或者壞事,他都可以從當中得到益處,也就是得到生命改變成長的益處。)

在這世界上我們都有苦難,有些罪的確是我們引起的,我們會承受那個後果,有些罪是別人引起的,非常複雜。所有人都是罪人,這是罪人的世界,這是苦難的世界,苦難跟罪是連在一起,還有一隻背後看不見的黑手,也就是撒但,牠是一切惡事的起源。

上帝處理苦難的方式

以利戶告訴我們,針對苦難一直討論、提出各種看法,是沒有辦法走出苦難的,惟有來尋求上帝才能勝過苦難,因為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在、全愛的,祂可以處理一切。

上帝怎麼處理一切?上帝對我們顯現,來到這苦難世界。上帝並非像約伯原先所誤以為的,人死後才會見祂:「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上帝」(十九:26),卅八章說上帝是來到這個世界的上帝,我們今生就可以在皮肉之外得見我們的救贖主,不是死了以後才能見到祂,今生,在地上,祂就在旋風中向我們顯現。

上帝處理苦難的方式,是一個很大的奧祕。祂不是把苦難全部拿掉,而是親自來到這個世界參與我們的苦難,對我們顯現,跟我們在一起,陪伴我們。祂沒有跟我們討論太多苦難的相關問題,而是來到我們身邊,把恩典、真理給我們,也就是把祂的愛給我們,讓我們可以倚靠祂的恩典跟真理勝過苦難。「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33)耶穌勝過苦難的方式,不是現在就把苦難拿掉,而是親自進入這苦難的世界,解決罪的問題,並且把解決罪的能力賞賜給我們;讓我們在祂的愛裏面可以不灰心、不失望,信得過祂,在患難中可以靠著主歡歡喜喜地,活出上帝在羅馬書五章1-5節應許我們的那種生命:「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上帝相和。我們又藉著祂,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上帝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

以賽亞書三十章20-21節:「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誰是我們的老師?不是苦難,是聖靈,苦難只是可以把我們引到老師面前。聖靈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師,祂會把愛給我們,若沒有聖靈,苦難只會使人裏面產生苦毒,傷害自己、傷害別人。

苦難不一定會讓人成長,惟有聖靈才是我們的老師,可以帶領我們成長。用「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觀念來解釋苦難,這樣雖然情緒上可以得到一點舒緩,可是對於生命是沒有益處的。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只叫一種人得益處,哪一種人呢?愛上帝的人。愛上帝就是信靠上帝。信靠上帝的人在苦難當中會更謙卑地對付自己的罪、對付自己的老我,更多倚靠上帝,更加歡歡喜喜地跟隨上帝。這樣的人真知道我們的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在、全愛的,以至於可以把心奉獻給上帝,上帝在他裏面掌權,他當然就能夠勝過罪惡、勝過苦難。遇到苦難時,我們若不要上帝,我們就不會知道該怎麼面對苦難,以致隨便面對,不是控告自己,就是定罪別人、控告別人,講一些風涼話。這都沒有辦法解決罪的問題,真正可以解決罪的問題是來尋求那位看不見的老師,那位全知、全能、全在的上帝,謙卑地尋求祂,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以至於我們能夠勝過苦難、勝過罪。

上帝的心意是要得著一群這樣的百姓,他們倚靠祂勝過苦難的試驗,再苦也不對巴力屈膝,不對這個世界屈膝。這一群人不接受賄絡。魔鬼在上帝面前控告祂的百姓說:「祢用各種祝福和美物賄絡他們,所以他們當然聽祢的話。」上帝說:「不是的,他們不是因為受了我的賄絡,他們是真心愛我,真心要單單跟隨我。」上帝對我們有這樣的信任。

禱告求苦難遠離,是正確的

苦難會把我們逼到上帝面前。要成為一個分別成為聖、單單屬於主的人,苦難是不可少的,事實上也絕對少不了。昨天有人問我:「楊哥,既然苦難對於生命成長那麼重要,不可少,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不應該禱告求主讓苦難遠離我們呢?」當然可以這樣禱告!苦難的本質是不好的,例如癌症,例如家裏遭小偷,我們當然要求上帝讓這些事情遠離我們。有人說因為聖經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所以我們要為癌症感謝上帝─亂講!基督徒才不是甚麼都照單全收,不好的事情當然要拒絕。我天天都禱告求兇惡遠離我,求主讓我「不遇見試探,救我脫離兇惡」,不好的東西,我求主一概拿掉。有些時候,上帝會拿掉那些苦難,但有些時候上帝要試驗我們,即使在後者,我們也可以跟主表達我們不想接受這個試驗。我們的主在客西馬尼園就是這樣禱告的:「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馬太福音六:39)

(上帝有沒有聽耶穌的禱告?主有沒有叫祂免死?希伯來書五章7節說,我們的主作兒子的時候「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誠蒙了應允」,「蒙應允」在這裏的意思很清楚是指上帝答應讓耶穌免死,但是耶穌明明又被釘上十字架,死了─好像上帝答應了禱告,又好像沒有答應。先死再活!這是上帝的方法。上帝不是照你我的意思成就,而是照著祂的意思成就,耶穌死了,卻活了,是按照上帝的意思,真好!)

因信稱義的人會堅持上帝的旨意,敢按著上帝的旨意禱告,懂得拒絕不好的東西。但是,地上生活是很複雜的,有些時候我們認為不好的,其實是好的。例如無法和自己喜歡的人交往、結婚,我們覺得很不好,是苦難,但是大有可能上帝認為這樣是好的,因為如果我們真的和對方在一起,會對我們的生命、事奉造成很大的虧損。工作上也是這樣,我們覺得沒被錄用是苦難,但很有可能過了很久,我們才醒過來,慶幸自己沒有進入那家公司。我們人的目光很短、很淺,我們為任何事情禱告,最終都要完全信任上帝,而不是自己來判斷怎樣才是好的。

有兩位天主教的修士在種樹。一位種了之後求上帝賜下陽光,陽光就灑下來了;第二天,他向上帝求雨水,雨水就降下來了;第三天,他向上帝求風,風就來了。結果,不到幾天,樹就死掉了。另外一位的樹長得很好。前者請教他原因,他說他的禱告不太一樣,他這樣禱告:「主啊,我把我的樹奉獻給祢,求祢用祢認為最好的方法來照顧這棵樹。」

第一個修士用禱告來指揮上帝,他自己在作上帝,上帝也很幽默,就照他的意思做做看。修士怎麼會知道樹甚麼時候需要陽光、需要雨水、需要風呢?我們往往也是這樣自以為是,命令上帝做這個做那個。第二個修士的禱告,是奉獻的禱告。

已經明白苦難奧祕的人,不可藐視不明白的人

這個主日我在台下聽講道的時候,突然羅馬書一段聖經在我裏面浮上來:「深哉,上帝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祂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祂,使祂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十一:33-36)保羅在羅馬書一到十一章,把因信稱義的信息講完後,最後33-36節這個禱告,我強烈認為是在呼應約伯記卅八章以後的信息。

苦難的奧祕是福音的奧祕,而其實我們人是很難理解福音的,若不是聖靈啟發我們,我們怎麼可能想到上帝會成為一個人來到地上,用這種方式解決罪的問題、苦難的問題。我們要認識福音的奧祕,就一定要讓上帝作上帝,馬丁路德說福音的核心是「讓上帝作上帝」,他甚至說福音等同於「讓上帝作上帝」。我們不要用自己的小腦袋來猜想苦難、推測上帝的作為,靠自己的分析、靠自己的感覺、靠自己的經驗、靠自己的行為來稱義,那是沒有用的,只要全心信賴上帝是多麼棒、多麼好的上帝。這是以利戶所說的那一大段話,所要傳達給我們的最重要信息。

以利戶是基督徒的預表,他跟我們一樣是百分之百相信上帝、倚靠上帝的義人,也是百分之百的罪人。我認為以利戶發脾氣其實還發得滿有道理的。但是,注意,他發脾氣如果超過廿四小時,持續不斷地指責約伯和約伯的三個朋友,他若是仗著自己認識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而藐視別人,那就是自以為義了。其實,不論是約伯、約伯的三個朋友、以利戶,或者你我,都要謙卑在上帝面前,我們骨子裏都有自以為義的強大傾向。猶太人仗著自己是上帝的選民,看不起別的民族,今天基督徒也可能落入這樣的光景,我們要警醒,不要以為我們認識福音的大能,認識上帝的好,就看不起還沒信耶穌的人。約伯記中以利戶這個角色,我們除了要讀他說的話,也要讀出「他說這些話的態度」背後的信息。(2016.7.19.小組長總聚信息.吳琇瑩整理)

●問題與討論
1.本信息提到兩種對苦難的錯誤解釋,如果你曾經用這兩者來解釋自己或別人的苦難,你願意從現在開始放棄這種解釋嗎?
2.本信息指出苦難的奧祕就是福音的奧祕,對這一點你有哪些經歷或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