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第2篇之延伸閱讀)在祂光中,得見真光

【主日信息回應】約翰壹、貳、叁書系列講道:活在光中,活在愛中(2)

經文:腓立比書二章14-18節;約翰福音一章14節

禱告之所以可以領受光,不是因為禱告這個動作本身,而是因為當我們心靈的眼睛在禱告中打開,便得以看見光;禱告這個動作本身並不會使我們得救、復興,我們乃是要在禱告時把心對光打開,讓光可以進來。



這個主日我們的信息提到「在光中得見真光」。保羅也曾經用光來比喻來自上帝的生命:「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 」(腓立比書二:14-18)保羅這個禱告是在祈求,希望他所牧養的腓立比教會如同明光照耀,能把生命的道、生命的光從他們裏面照出來,為生命之光作見證。這也是傅牧師離開台灣的時候送給真理堂的一段話。我們要把光帶出去的先決條件是,我們自己要有光。我們讓光進來,我們自己得到真光,才可能把光分享出去。

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有沒有活在光中,有沒有光從我們裏面照出去呢?腓立比書二章14節告訴我們一個記號:「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若我們在所做的事情上發怨言、起爭論,就表示我們已經落在黑暗中。當我們活在真光裏面,心裏被上帝的愛充滿,以上帝為滿足、為倚靠,在信心中仰望真光、活在光中,是不會抱怨任何事情的,而是很容易在一切事上都看到值得感恩的部分。約翰福音一章14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上帝的道就是愛,是一種有恩典有真理的愛,這道成了肉身,進入我們裏面,就把光帶入我們的生命;上帝的真光,有恩典有真理,會讓我們裏面飽足、喜樂、感恩,以致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抱怨。

得見真光的過程,有兩個分解動作。一是要有光:當人在黑暗中認罪,雖然真實認罪,但周圍一片黑暗,即使眼睛張開,還是看不見;二是心要打開:有光還不夠,心還必須打開,心若還是閉著,那麼依然見不到光。這就好像,一個瞎眼的人在黑暗無光的地方看不見,在光亮的地方還是看不見。一個持續緊閉眼睛、不向光敞開的人,這樣的人即使肉身的耳朵聽到很多啟示性的話語、先知性的話語,上帝的愛、弟兄姊妹的愛也豐富臨到他,他的靈還是活在黑暗裏面,見不到光。約翰壹書提醒我們,在屬靈上不要作瞎子,一方面不要活在黑暗中,二方面在光來到之後,不要依然閉著眼睛,也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

在光中得見真光的先決條件是知道耶穌與我們同在,到世界的末了,祂是恩典、真理的上帝,約翰福音一章14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真知道我們的上帝是恩上加恩的上帝,對上帝敞開,祂的光就會照入我們裏面,我們領受祂那恩上加恩的恩典,就會從裏面湧出感恩的心。

上週我在東馬來西亞那段期間,有一天是我的生日,我個人比較沒有過生日的習慣,只是我的孩子們總是要幫我過,今年也說我回台灣後要幫我補過,一起請我吃飯。我說:「我今年有一個感動,能不能麻煩你們每個人個別請我吃一頓,然後我要向你們要禮物!」我向他們要的禮物就是腓立比書二章14節:「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我很關心我的孩子們要活在光中,得見真光。我不是要求他們表面上不講抱怨的話,而是要他們真正活在光中、活在恩典中,裏面充滿恩惠,把祝福帶給別人。

過去我和楊師母連續帶了幾個禮拜的「愛火重燃」課程,帶著一些結婚很久的夫妻一起在光中約會。我本來有點擔心,這些結婚二三十年的夫妻是不是願意更新自己的生命。結果每一對都很不錯,裏面都有主的愛在他們當中燃燒起來。當然不是因為我可以給他們甚麼,我只是每一次都要他們一起好好交通、好好禱告、好好用聖經禱讀。禱告之所以可以領受光,不是因為禱告這個動作本身,而是因為當我們心靈的眼睛在禱告中打開,便得以看見光;禱告這個動作本身並不會使我們得救、復興,我們乃是要在禱告時把心對光打開,讓光可以進來。就好比看醫生後,病好了,治病的是醫生,不是「去看醫生」這個動作;「去看醫生」是一個相信、接受醫治的動作。當夫妻兩人常常一起在光中,並且把眼睛打開,得見真光,愛火就會在婚姻中不斷燃燒。我們人本身是沒有火、沒有愛的,人的愛很少,像一杯水倒在沙漠裏,一下子就不見了。課程會結束,但是當夫妻養成一起禱讀的好習慣,這習慣會持續讓他們活在光中、活在愛中。

如何建立起禱告的文化

美國柳溪社區教會主任牧師比爾.海波斯(Bill Hybels)說,一個領袖,特別是教會領袖,要特別留意兩件事情:一是要有目標、有異象,二是要建立起好的團隊文化。教會領袖若只懂講道,卻沒有幫助弟兄姊妹們養成好的習慣,沒有在團隊中建立起新耶路撒冷文化,還是不能把教會建立起來。第一件事情「有目標、有異象」指的就是「要有光」,要有耶穌的啟示與引導;第二件事情指的就是要「得見真光」,帶領弟兄姊妹養成承接光、領受光的習慣跟文化。

親愛的同工們,怎麼樣幫助弟兄姊妹建立好的禱告習慣?(當然前提是我們本身必須是禱告的人。)作小組長的,你們要怎麼樣讓小組成為一個禱告的小組?作區長的,你們要如何讓你的區是一個禱告的區?作區牧的,你們要如何讓你的牧區成為一個禱告的牧區?現在,大家講到真理堂的時候都說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團契與教會,這一點很不錯。接下來,我盼望有一天大家講到真理堂的時候會說,這是一個禱告的教會,不是說禱告聲音很大、禱告時間很長,而是禱告得很準確、能夠把耶穌的同在帶下來!

我全時間服事今年邁入第四十年,這四十年當中,我一直都在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幫助弟兄姊妹禱告。我在回想我建立禱告文化的過程,主要是以下三個S,我很快地跟大家整理一下。

一、Spirit/信念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強的信念、話語、啟示,要有神聖的不滿足感,真的覺得這事情很重要。當我們自己覺得很重要,就會自然地影響周圍人,否則很難感染別人。在建立禱告文化方面,同工一定要有突破的渴望,而且要幫助弟兄姊妹有這樣的信念和渴望。若弟兄姊妹不真的相信禱告的重要,那麼大家就只是配合著教會所安排的禱告活動而已,之後還是會回到原本的樣子。怎麼讓人得到信念呢?藉著持續不斷地傳講信念、信息、見證、異象等等,激發人裏面對禱告的渴望,讓對方覺得不禱告不行。基本上我每一篇講道最後都會呼召大家起來禱告。

我神學院畢業後,發現教會禱告很軟弱,禱告會往往隨便交給人去帶,這樣是不行的!但是神學院沒有教禱告,我實在也不知道該怎麼樣幫助大家禱告。有一天我在聖經中讀到這段記載:「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要說: ……。』」(路加福音十一:1-2)接下來的記載是,耶穌教導門徒應當為哪些事情禱告。我從這處聖經得到一個信念:禱告是可以教,也是可以學習的。於是我把所有能夠搜集到,以禱告為主題的書,匯集在一起研究,然後就開課教大家禱告。當時的環境不像現在,有那麼多資源,我幾乎是從零開始設計課程。我一邊學,一邊教,和大家一起成長。我教禱告的方法,有希臘式的課堂上課,也有希伯來式的帶領─我親自帶禱告會,帶著大家一起在禱告中學禱告。起初,我其實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只是被「禱告是可以教,也是可以學習的」這個信念抓住。得到信念最重要,當信念在我們裏面燃燒,作法就不是問題了。

上週我在馬來西亞為當地的教會作培訓,我以為之後他們會請真理堂幫助他們作領袖訓練,沒想到他們沒提這個,而是說:「楊牧師,能不能告訴我們怎麼樣建立起教會的禱告文化?」這讓我感到相當驚訝,因為我培訓期間並沒有特別和他們談到禱告事奉。後來我才想到,我雖然沒有和他們特別談起禱告事奉,但是我那幾天幾乎動不動就要他們禱告,會前禱告、結束禱告、同聲禱告、祝福禱告、分組禱告等等。「禱告非常重要」的信念就在我那幾天的事奉中流露出來,而他們顯然感染到了,也渴望成為一個禱告的教會。我為他們感到非常開心,我跑過那麼多地方、為那麼多教會作過培訓,之前從來沒有人請我幫助他們建立禱告文化。我該怎麼樣幫助一個還不太會禱告的教會,變成一個禱告的教會呢?這是上帝給我的新挑戰!

二、Structure/組織
組織指的是人、時間以及資源的有效安排與整合。人,指的是要有人負責。教會的禱告事奉,推動的責任在誰身上?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可是最重要的是每個層級的領袖:主任牧師、區牧、區長、小組長、小隊長。任何層級的禱告事奉,主要負責的都是那個層級的領袖。家裏的禱告好不好,要負最大責任的是爸爸。要招聚、激勵大家禱告,當然不容易,但既然身為領袖,就是需要把這件事情做好。

時間,指的是要把禱告事奉穩定地排進時間表。例如,每次小組聚會都一定有一段禱告的時間;事實上,若能把小組聚會帶成禱告會,那是最棒的!這次我在東馬的時候,有一位牧師問我:「要推動禱告事奉,是不是必須增加很多禱告會?那我們會不會疲於奔命?」我說:「不用,只要先把現有的每一種聚會都更新就可以了。開行政會議時禱告,約談時禱告,探訪時禱告,每次只要和弟兄姊妹聚在一起就禱告,這樣就可以了。只要藉著這些機會幫助大家把禱告的靈提起來,禱告的文化就可以建立起來!」

當然,特意創造出新的禱告時間,也是很好。今天早上我接到一位弟兄的mail,他和我分享他們家創造禱告時間的一個例子。他說他這幾天送給一對新婚夫婦一個禮物,卡片上勸勉他們每天都一起跪在床前五分鐘禱告。他寫下去後,想到自己還沒做到,當天就開始跟太太這樣做,在禱告中為這一整天向主獻上感謝,也為一些需要向主祈求,就這麼簡單。他說幾天下來,他們夫妻各自和主的關係,以及彼此的關係都好得不得了。

我們教會將一年分三季:復活季、平安季、聖誕季,每一季都安排一個月的禁食連鎖禱告,這是我們特意創造出來的禱告時間。藉著這每四個月一次的禁食禱告月,好好清點、更新我們個人的禱告,小組、牧區的禱告。禁食禱告期間,大家都在談禱告,也是為大家創造新的禱告時間的好時機,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氛圍,在禮拜二晚上小組長總聚之前,讓各分區的小組長們一起禱告,一個月下來,這個禱告習慣就可以建立起來。我們要努力地創造禱告時間出來。大家可以好好尋求、思想,一點一點往下做。

三、Strategy/策略
要建立文化,需要堅實的信念,其次是要組織起團隊來推動實行,最後就是要有具體可行的策略。要建立起禱告的文化,其中一種很有效的策略是,抓住機會禱告,看這個時期我們在做甚麼,就把那些事情跟禱告連結在一起。所有事奉都可以和禱告連結。當我們正在佈道,就為屬靈認領、佈道事奉禱告,一旦看見家人歸主、同事信主,我們就會更想禱告。當我們正在做啟發,就好好為新朋友禱告。現在是選舉期間,我們可以從選舉話題切入,認識一些人,了解他們的想法,然後就把這些人寫入屬靈認領的禱告簿。

禱讀也是提升禱告生活很重要的一個策略。禱讀就是貼著經文禱告,這是一種很有力量的禱告,而且各個宗派都可以接受,甚至都很喜歡。所謂的馬丁路德禱告法,其實就是禱讀。不過,不要以為所有堂會的基督徒都會禱讀,特別是我們當中有不少轉會加入真理堂的,所以還是需要經常教導、鼓勵,才能形成禱讀的文化。(2015.11.10‧同工週會信息‧吳琇瑩整理)

●問題與討論
1.你本身已經有哪些穩定的禱告習慣?這些習慣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2.你所負責的團隊,最好還能建立起哪些禱告習慣?這些禱告,將由誰帶領,在何時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