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2.人人作使徒,分享天國國王的心意

經文:使徒行傳一章1-3節,二十章25-35節,廿八章30-31節

上帝是一個給的上帝,三位一體的真神在永遠裏面,不斷地在給,這是祂的本性。而我們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所以我們這個人裏面也有一個要給的本性,假如違背這個本性,我們不會快樂,可是當我們把這個本性活出來,絕對會快樂!



我們教會的異象是建立愛的團契,公元2005年底進入新堂以後,我們特別強調要建立一個「使徒性、先知性的愛的團契」。我們已經分享過許多先知性的信息,今天我們要來分享甚麼是使徒性。

使徒,傳天國福音的使者

要認識使徒,我們就要來查考使徒行傳:「提阿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直到祂藉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以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祂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上帝國的事。」(一:1-3)

世上第一個使徒,是耶穌,祂是被上帝差遣到這個世界上的使者。使徒行傳一開頭的經文說到,在「前書」,也就是路加福音,記載了耶穌先前所做的事情,接著講到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向門徒顯現四十天之久。祂向門徒顯現,告訴他們甚麼事情呢?是「上帝國的事」。換句話說,耶穌來到世界上,是把上帝的國帶來。

耶穌是第一個使徒,祂來傳上帝國的福音,傳天國的福音。「使徒」這個字的字根意思就是「奉差遣」,奉差遣一定是做一件事情:傳福音;應該再說清楚一點,是傳「天國」的福音。好消息有很多種,而使徒奉差遣要傳的這個好消息,是有關天國的。耶穌在要離開世界之前,顯現的那四十天,祂交待所帶領的使徒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讓人認識甚麼是天國,甚麼是上帝的國。

除了耶穌的十二個門徒之外,保羅是那第「十二加一」個,他也是相當重要的一位使徒,他在使徒行傳記載的最後一章,同樣在傳講上帝國的事:「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裏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膽傳講上帝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使徒行傳廿八:30-31)保羅待在羅馬的兩年之中,放膽傳講上帝的國。原文沒有「道」,他所傳講的就是上帝的國,他向人們分享上帝國的事。

第一個使徒耶穌,來到世界上告訴我們甚麼是上帝的國,這是大好消息;使徒保羅,也在他被差遣到的地方,放膽傳講上帝的國。傳講上帝國的福音,就是使徒的任務。

天國國王的心意,是愛

使徒性的事奉,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分享、傳講上帝的國的事奉。病得醫治很好、困難解決很好、領人信主很好,可是無論是怎麼樣的事奉,一定要分享上帝的國。那麼,甚麼是上帝的國?今天我們講到傳福音,想到的比較是佈道、帶領人信耶穌,不過我們不一定真正認識上帝的國。如果我們不了解上帝的國,我們還是不了解甚麼叫作使徒性的事奉。

上帝的國,既然是「國」,我們可以從國家的定義來看: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土地、人民、主權。上帝國的土地,是你我的心;人民,是你我這些天國的百姓;最重要的,上帝國的主權在誰呢?當然是上帝。所以,從主權的角度來看,耶穌來到世界上,是要讓已經離開上帝的人回歸到祂的主權之下。「國度」的英文是“kingdom”,這個字是由“king”(國王)和“domain”(領域)組成的,「國度」就是上帝這位王掌權的地方。在上帝的國裏,要讓上帝掌權,並且這位王的旨意、心意要為國民所明白。當我們用主禱文禱告,說完「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願祢的國降臨」之後,下一句就是「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願上帝的國降臨」的禱告,就是把上帝的旨意帶到地上來的禱告,祂的旨意來到地上,讓一群相信祂的人接受祂的管理,並且遵行祂的旨意。

我們去到一個國家,進了海關以後,就要遵守那個國家的規矩,講那個國家的語言,用那個國家的貨幣;同樣地,我們若屬於上帝的國,也要遵守上帝國的規矩。上帝的國最重要的規矩,耶穌說得很清楚,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並且愛人如己」(見馬可福音十二:30-31)。從根本來講,上帝的國、上帝的掌權、上帝的彰顯、上帝的習慣、上帝的旨意……這些,其實都是愛的文化。

天國是上帝旨意到達的地方,也是上帝旨意確實實行出來的地方。基督把上帝的國帶到地上來,是讓我們認識上帝的本性,認識上帝的行事風格。耶穌向使徒們傳講天國的好消息,是再一次提醒他們天國是怎麼一回事;保羅也是一樣,直到使徒行傳最後一章仍然在傳講天國、傳講上帝的心意。

如何傳講天國國王的心意

使徒的工作是把天國帶給別人,也就是把天國從天上帶到這個罪惡的世界上,讓人從地上的國進入到天上的國。那我們要怎麼做呢?在使徒行傳二十章25-35節,保羅向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講道,我們來仔細查考保羅這位大使徒如何把上帝的國帶給他們:

我素常在你們中間來往,傳講上帝國的道;如今我曉得,你們以後都不得再見我的面了。所以我今日向你們證明,你們中間無論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因為上帝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上帝的教會,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我知道,我去之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愛惜羊群。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如今我把你們交託上帝和祂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用口傳也用行動
保羅這位大使徒怎麼樣把上帝的國帶給以弗所長老跟教會呢?他說:「我素常在你們中間來往,傳講上帝國的道。」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傳講「道」,有三年之久,保羅晝夜不住地跟他們分享上帝的道。他傳講上帝的國,目標是讓他們明白上帝的旨意「因為上帝的旨意,我並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像是上帝是怎麼樣的一位上帝、上帝的行事風格怎麼樣、上帝要我們怎麼認識祂、上帝喜歡甚麼、上帝不喜歡甚麼、上帝要建立的是怎麼樣的教會……這些他沒有一件避諱不講的。當保羅準備離開他們的時候,他說:「如今我把你們交託上帝和祂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叫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還是講到「道」。上帝的國在人心裏,心改變了才能夠進入上帝的國,而心的改變是因為「道」。所以上帝的道、上帝的旨意需要藉由口傳出來。

除了口傳,保羅也以身作則:「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35節),他把所講的活出來給他們看。事實上,他所做的一切正是在建立天國的文化,藉著口傳,藉著行動,讓人認識上帝的旨意。而最重要是讓人心這塊土地被改變,人心被改變,上帝的道才能夠被遵行,才能夠真正成為上帝國的百姓。

抓住天國文化的核心精神─施比受更有福
今天在台灣流行講「天國文化」,這是受美國伯特利教會的影響,他們所傳講的天國文化十分強調「超自然的文化」。不過,大家想想看:天國裏面只有超自然嗎?事實上,他們強調超自然是有時代背景的。今天的西方教會已經把聖經中的超自然拿掉了,因此在傳天國福音的時候,需要用神蹟奇事來印證所傳講的信息。在馬可福音最後一章也記載了耶穌用神蹟奇事、用行動來印證所講的道,讓我們認識上帝是誰。天國文化有超自然的部分,但是我們要注意,不要走到一個極端,以為只有超自然才是天國的文化,不是的。自然同樣可以把天國的文化彰顯出來!更何況魔鬼也會做超自然的事情,我們若只看重超自然就有被牠欺騙的可能。天國文化的核心不是超自然或自然。

天國的文化是按著天國國王的心意建立起來的文化、習慣,而天國國王所要的,祂最深的心意,是無條件捨己的愛。上帝的愛是一切的核心,可以藉著自然也可以藉著超自然顯明。這也是我們教會的根基─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愛,無條件捨己的愛。假如你看重的超自然裏面沒有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愛,那就要打一個問號;同樣地,假如你看重的自然裏面沒有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愛,也要打一個問號。我們要學會在十字架的愛裏分辨。

有一個判別的標準,在前面這段經文的最後:「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35節)「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句話四福音都沒有記載,但顯然在使徒當中廣為流傳,而且相當重要,很有可能是耶穌在復活顯現的四十天裏,向門徒傳講的重要信息。「施比受更為有福」,天國文化的核心都在這句話裏了,這個文化是不斷給出去,是無條件給予的文化,是一種愛的文化。這也是耶穌在世上活出來的價值觀:「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十:45)祂一生都是在給,無條件地給,由祂來傳講「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信息是最有說服力的了。天國裏面有「施」也有「受」,而「施」是重點,因為上帝的本性是愛,祂自己給,祂也要我們給,像祂一樣。

一、分享是「越給,得到越多」
「施比受更為有福」,「施」為甚麼比「受」更為有福?今天世界的文化和天國「給」的文化不同,墮落的人的本性是搶、是爭,是要這個、要那個,是絕對地以自我為中心。假如只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得到些甚麼,那就是單單得到,當然能夠領受也是很棒的福氣,可是當我們給出去,讓對方得福氣,我們不僅不會失去福氣,還會照樣得福氣!路加福音六章38節:「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把福氣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給你,你要不要?我們給人,不會少掉一塊肉;我們給人,別人得福氣,那福氣還會不斷地進來。這是天國的律,是地上所沒有的。(地上的想法往往認為,給出去是損失,所以要搶、要奪。)

不過,二十世紀末到廿一世紀,許多企業界開始發現這個真理:越給,得到越多。這跟企業有沒有基督信仰的背景沒有關係,僕人式的事奉已經在全世界的企業界開始流行了。當他們懂得跟別人連結、懂得跟別人分享,就發現越給、得越多,雖然他們不見得知道這是天國國王的本性,可是他們知道這是很好的經營模式。給別人,別人得祝福,自己也得祝福,這是雙倍的祝福!若只是拿,就只有一個人得祝福。

遵循「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真理,不僅得到雙倍的祝福,還會得到喜樂。我們說「助人為快樂之本」,給是一種快樂!反過來說,沒有快樂誰要給呢?我觀察到一些企業家,無論是不是基督徒,到五、六十歲以後,錢賺足了,開始尋找人生的意義,而他們大都會想做慈善工作,因為他們發現做這些事的時候自己會很快樂,可是卻不知道為甚麼。大家知道為甚麼幫助人會快樂嗎?因為這是上帝的本性,上帝就是愛,愛就是不斷分享,哪裏有愛,那裏就有喜樂,就是這麼簡單。活在自我中心的人,絕對不會快樂。一直「得」剛開始好像很快樂,可是久了就會想去持守得到的東西,消耗許多精力防止別人來偷、來搶,最後累得要命,當然快樂不起來。

二、分享是「恢復本像,活出天國文化」
除了得到雙倍的祝福和喜樂,遵行「施比受更為有福」最棒的是能夠把上帝的形像活出來,並且擁有上帝的同在,這是最快樂的事情!上帝是一個給的上帝,三位一體的真神在永遠裏面,不斷地在給,這是祂的本性。而我們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所以我們這個人裏面也有一個要給的本性,假如違背這個本性,我們不會快樂,可是當我們把這個本性活出來,絕對會快樂!

最近我帶領「廿一世紀職場面面觀」課程的學員看TOMS(休閒鞋品牌)創辦人布雷克‧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的訪談影片,他們的理念是「賣一雙鞋,捐一雙鞋」,每當他們賣出一雙鞋,就送一雙給全球沒有鞋子穿的弱勢孩童。布雷克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有社會責任,他們主動回饋社會的想法也在影響和改變企業界的風氣。從前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念,是源自於美國羅斯福總統反托拉斯主義、反資本主義而規劃出的政策:成立許多基金會,鼓勵企業贊助,把企業所賺的錢用在需要的人身上;也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對企業家來說,自己賺的有餘,能夠作公益、能夠節稅,又能夠有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可是TOMS的作法不太一樣,他們「買一送一」的方式,讓每一個買了鞋子的人,都參與在做善事的行列,都可以得到幫助人的快樂。TOMS每年還會舉辦一個「世界無鞋日」的活動,在一年中選訂一天,邀請全世界的人一起赤著腳,記念世界上沒有鞋子穿的人。在這一天,人們赤著腳,向別人說明:「我赤著腳是因為我關心非洲、我關心印度、我關心世界上沒有鞋穿的人。」這時候,他們裏面的快樂會湧出來,因為他們是照著上帝不斷給予的形像造的,雖然人墮落以後,這個形像受虧損,可是一旦恢復上帝的形像,會非常快樂的!

恢復上帝的形像使我們喜樂,因為恢復上帝形像的同時,我們活在祂的同在裏,這是我們最大的福氣了。將來在天國裏面就是這樣,都是給,不斷地給。有人說,在天國吃飯,用的筷子是很長的,因為在天國只能夾食物給別人吃,而不能夾給自己吃。魯益師(C.S. Lewis)在他的書中說,天國有一種遊戲,就是丟金蘋果的遊戲,規則是當人們一接到金蘋果就要馬上傳出去,如果留著不傳,就犯規了。這些故事都在講一件事情:天國的文化是無條件的分享、付出。

我記得1990年代,我在韓國參加一個三天兩夜的聚會,他們整個聚會裏不只是講道,還有很多行動的道,每個在自己教會有服事角色的同工,在那裏都被服事了。許多勞苦的傳道人,平常一個人辛辛苦苦地服事,在那邊反過來接受眾人向他們獻花、送禮物,一些從台灣去的傳道人感動地痛哭流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牧師被問到那次聚會的收穫,他說被這樣服事,他感到很不習慣,但他聽到上帝跟他說:「如果你很不習慣的話,以後你到天上就更不習慣了!」在天上,不是只有我們一個人在給,而是大家一起給;不是我們一個人分享,而是所有人都一起分享,我們最好早一點在地上習慣這樣的生活。作為一個天國的百姓,我們不只接受,也付出,金蘋果的遊戲不只在天堂玩,在地上就要開始。

塑造天國分享的文化

四月份我們教會的方向是「分享」,邀請大家一起練習過一個分享的人生。我記得很多年前,我碰到大地教會一位牧師,他加入大地教會有十年的時間了,我問他,經過那麼多年,他對大地教會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甚麼,他只講兩個字:「分享!」這是一個很會分享的教會,QT有領受就分享,個人工作有果效就分享,他們也很會分享物質等等。如果人家問你:「真理堂的特色是甚麼?」你會怎麼回答?有許多來到真理堂的人會說:「這個教會很會分享軟弱。」最近有人在轉會禮上分享說,他看到台上的牧師都敢講自己軟弱,他也要去到小組裏,看看小組是不是也敢講軟弱,結果他發現每一個人都敢講自己的軟弱。這件事好像成為我們教會的標記。

我們說要分享,那麼分享的內容是甚麼呢?馬丁路德說,教會應該要有物質的分享、有屬靈的分享,屬靈的分享包括愛、接納、饒恕,除此之外,我們也要能分享自己的軟弱。這些分享都很好,不過,無論分享甚麼,要先抓住背後重要的精神:「施比受更為有福」以及「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愛」。在這些分享中,比較難的是把自己的軟弱講出來,敢開口講自己的軟弱是因為有上帝無條件的愛的根基,沒有上帝無條件的愛,我們一定會用面具把自己的軟弱隱藏起來。我們教會應該要成為一個分享的教會,能夠分享自己的軟弱,也能夠把好的物質和非物質的資源跟別人分享。「施比受更為有福」要成為我們的信念,分享的文化從每個人的信念開始。

更多服務的行動
2016年,我渴望我們教會能夠真的成為一個服務型的教會,喜歡跟別人分享,而不是關起門來自己享受愛的團契。我們要在十字架的愛的基礎上分享軟弱,讓人來到這邊,能夠把面具脫下來,我們也要在上帝無條件愛的基礎上,分享物質和非物質的資源,這些我們都要學習。過去這二十年來,各教會都在推動「愛之語」: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用行動陪伴)、送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接觸、禱告(我們教會添加的第六項),當我最近在思想「愛之語」的時候,我發現裏面的行動比言語(僅一項)更多。保羅也說他向教會作榜樣,他不只用嘴巴講,他也用行動的道來表明。對於真理堂這樣一個知識分子較多的教會,我們往往比較會講,在行動上稍微弱一點。好不好從主任牧師與牧師團隊開始,我們要有更多行動的道,更多服務的行動。

不過,我也發現,行動的道不容易,比如說送禮物要注意是不是能送到人心坎裏,是不是無條件地給出去。真正服務的行動要看的是:是不是能服務到人的需要、是不是能道成肉身、是不是存著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愛。這次領袖高峰會議教導我們,要打造世界級的服務,讓顧客滿意,有幾個條件:第一,產品沒有瑕疵;第二,要即時;第三,要親切;而要讓人成為忠實的顧客,最重要的是提供個人性的服務,要道成肉身,摸到人的需要。我們用嘴巴去摸到人家的需要,很好,我們用行動去摸到人家的需要,也很好,現在,我們要增加一些行動上的服務。其實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在這方面是很在行的!

昨天我在電梯裏碰到一位姊妹,我叫不出她的名字,但她給了我一個蘿蔔絲餅,而且給得很自然。這幾天有些人看到我臉色不好(大概上個月禁食禱告下來,有一些倦容),就很自然地幫我煮湯,要給我補補元氣。這些都是小動作,但對收到的人來說十分感動!

以禱告的心為基礎
我把「愛之語」歸納成三類,比較容易記:第一,用言語;第二,用行動;第三,結合言語和行動,就是禱告。禱告既是言語,也是行動,而且有先知性。使徒跟先知是分不開的,使徒是分享天國,先知是把天國針對人的需要給出去。先知要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講出上帝的話並摸到人的需要,把上帝的旨意用在人的身上。有些人以為作先知講預言就是要超自然,不一定,先知性有超自然、有自然,比起超自然或自然,最重要的是「施比受更為有福」,帶著十字架愛的精神,摸到人的需要。

用行動表達愛也要有先知性。一切的服務、所送的禮物若能夠切中人的需要,就是先知性的行動。而能夠有先知性的行動,基礎是禱告。若我們不會講,就禱告求上帝告訴我們怎麼講;若我們不會行動,就禱告求上帝告訴我們怎麼行動。禱告是支取上帝的愛最基本的動作,有了禱告,我們才知道怎麼說話、怎麼行動。

另外,我們說要有更多愛的行動,就需要立志。分享上帝的話我常常在做,用言語祝福人是我比較容易做到的事,可是若要有服務的行動,時間是一個挑戰。所以我在禱告中立志每天都要對別人作服務的行動。昨天,上帝就給了我一個功課。在禮拜五我最忙的時候,接到一個電話,我的大女兒晴晴全家到宜蘭渡假,結果他們買的票卷沒有帶去,所以向我求救:「爸爸,你能不能來救救我?」我就到便利商店幫她把要的東西寄過去。我發現我裏面沒有任何聲音,我只是回想,她小時候忘了帶東西的時候,都是我去送的,這些甜甜的回憶。不過,如果我心情不好,大概會把她罵一頓:「妳怎麼這麼糊塗,出去渡假,票卷沒有帶……。」能夠有愛的表達,心最重要。而若不是之前的禱告,很難有這樣的愛的行動。禱告是在支取上帝的愛,並且讓我們知道如何講合適的話,做合適的行動,所以,要確實表達愛,我們要在禱告中立志。

貫徹啟發精神
有沒有想過為甚麼我們教會要推動啟發課程?其實辦啟發課程不只是佈道,更是在實行天國的文化──表達無條件的愛。在啟發課程中,我們所做的,是無條件的愛;我們的態度,是無條件的愛。而這樣的愛的服事要滲透到我們的小組,滲透到我們的崇拜,滲透到我們所有的事工,也滲透到我們的生活方式裏面。啟發就是把上帝無條件的愛、天國的文化建立起來,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啟發的教會」,不只是讓啟發佈道成為我們的文化,重點在我們全教會都能夠以十字架的愛為基礎,用言語、用行動去摸到人的需要,並且讓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成為願意分享的人。這是我們要建立的天國文化。

結語

天國國王的心意是「施比受更為有福」,好不好四、五月份我們一起來支取十字架的愛,用言語、用行動、用禱告來改造我們教會的文化,變成天國的文化!並且我們要學會分辨,我們所做的一切,真正核心的精神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以這份無條件的愛為基礎,把耶穌彰顯出來,把天國國王的心意彰顯出來!(2016.4.2‧週六晨禱信息‧姚愛文整理)

●問題與討論
1.請舉一兩個你經歷「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例子。
2.你對於教會內充滿分享和服務有甚麼想法?若要推動這樣的文化,你會如何立志?